分享

麻瑞亭--下气汤--内科病调治之法(一)

 天宇娇子 2013-08-05

从百度文库下载,虽不知作者名字,但十分感谢作者的分析整理! 

一、麻瑞亭下气汤  

1、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下气汤原方为:甘草 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泡,去皮尖)、贝母6克,(去心)、五味子6克、芍药6克、橘皮6

治气滞在胸肠右胁者,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贝母,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

2、化裁方: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之剂,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

(图表药量均为克)

方药

1

2

3

4

5

6

7

8

原方

甘草6

半夏9

茯苓9

杏仁9

橘皮6

芍药6

五味子6

贝母6

化裁后主方

粉甘草6

法半夏9

云茯苓9

炒杏仁9

广橘红6

炒杭芍12

制首乌20

粉丹皮9

3、药性分析:

云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杭芍、丹皮、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善守主方,随症加减,胆欲大而心欲细,方可收功。为便于临床应用,曾赋“下气汤”歌诀一首如下:内伤杂病不和顺,法宜升阳降浊阴。半夏甘草伴云苓,胃逆降而脾阳升。杭芍首乌共丹皮,滋肾疏肝入血分。橘红杏仁理肺气,八味和合显奇功。

此方药虽平淡无奇,然理在一个调字,机在调中,以健脾和胃为本,兼调肝肾心肺,握中央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用治内伤杂病,切病机而效可观。所以然者,内伤杂病多系脏腑功能之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尤著者。故病机为中气不健,肝胆郁滞,肺胃上逆,脾肾下陷,而导致脾胃不和,肝胆不调.上显标之虚热.下显本之湿寒。此方和中调郁,谨守“渗脾湿而不伤肝阴,滋肝阴而勿助脾湿”的原则,降浊阴而去其上壅,升清阳而理其下陷,自可收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之功,使紊乱之脏腑气机,复其左升右降之常,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郁而肺不滞,气血渐旺,诸症自可向愈也。噫!医圣仲景建中之名方,小建中汤也;先贤东垣补中之名方,补中益气汤也;医圣仲景、先贤东垣,以之建立中气补益中气,效若桴鼓。由此可见圣贤医术精湛之一斑,制方严谨精萃之奥蕴,所以千余年来,医者习用之,以之治其所主之疾,活人无计。此乃方剂之生命力取决于其愈疾也。麻瑞亭善用之下气汤,诚谓是调中之方剂。调中者,是在调理中气的基础上兼及四维,使诸脏腑因邪之所凑而导致的升降紊乱,复其升降之常,则正气因之充旺,自能祛邪外出而病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之虚,虚在脏腑功能紊乱失序,气血生化匮乏,无力祛邪。攘外必先安内,内安方能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以御外侮。以之论病,安内即复其脏腑功能,俾使气血化生,祛邪外出而病愈。犹后勤供应之优劣,乃战争胜负之先决条件之一也,下气汤可谓安内之良资,其加减化裁之药味,可谓攘外之精兵,粮足兵精,焉有不胜之理?!此非比美于圣贤,意在明建中、补中、调中之别,知下气汤制方愈疾之机理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