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胖墩”为什么会“扎堆”

 江山携手 2015-01-26

“小胖墩”为什么会“扎堆”

 

    有关资料表明,全球儿童少年肥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国际肥胖工作组指出,目前全球5至17岁的儿童少年10个中就有1个属于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儿童少年共有1.55亿。我国儿童少年的超重肥胖率虽然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肥胖儿童少年实际的人数是惊人的。近20年来,我国7至17岁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率增加了3倍,达到1200万人,占到世界“胖孩儿”总数的十三分之一。

 

孩子肥胖有哪些危害

 

     以往人们总认为胖乎乎的孩子长得好。其实孩子过胖并不一定是好事。一般来说,孩子的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20%就算轻度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就是重度肥胖了。单纯性肥胖症的检出率达3%~7%,女性略较男性高。儿童单纯性肥胖发展为孩子肥胖症较非肥胖儿童高 2~3倍。有人指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儿与儿童相比症状稍轻,然而进入青春期后,肥胖症常见的并发症如高血压、肝胆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运动系统疾病(变形性膝关节炎、变形性脊椎炎)亦逐渐增多。至于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疾病,虽然在单纯性肥胖的宝宝中无明显症状发生,但其预防极其重要。有人将儿童肥胖症并发症归纳如下:(1)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2)糖尿病;(3)胆石症;(4)心理与社会的障碍(社交能力欠缺,外观肥胖有自卑感、运动能力低下);(5)运动系统疾病。另外尚有肝脏疾病(脂肪肝、脂肪性肝硬变)、换气障碍等。上述并发症在宝宝期可能不明显或仅有轻微表现,但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病因素。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中,有部分宝宝的智能较正常者低下,有些男孩还有外生殖器短小、乳房增大的症状,这也会造成宝宝心理障碍。
    孩子肥胖确实有不少隐患:(1)不少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胆石症、痛风等都和肥胖有关。重度肥胖还会因肺泡换气不足而动辄气喘吁吁,以及心脏负担过重引起左心肥大。(2)肥胖的孩子容易被人取笑,所以往往性情孤僻、不合群、不爱活动,从而造成自卑、压抑和性格、心理方面的改变。(3)肥胖的孩子皮下脂肪过多,容易出汗,更由于皮肤皱褶加深。如果护理不当,便会引起皮肤糜烂、溃破,甚至局部感染。引起肥胖的原因很多,少数患儿是由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引起的;也有的与内分泌紊乱有关;但大多数患儿都是属于摄入过多、消耗减少而引起的单纯性肥胖。

 

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1)能量摄入过多,有些父母误认为肥胖是喂养得法,所以不停地给宝宝吃这、吃那,以致体内能量过剩,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2)活动过少,国外研究表明,肥胖宝宝往往是那些食量适中但不爱活动的婴儿;并不是那些虽然吃得很多但却非常活泼爱动的宝宝。有人通过录像方法证明肥胖的中学生打排球时有80%一90%的时间是站住不动的,在打网球时有60%的时间是不动的,在游泳时则主要浮在水面或坐、站在水中;相比之下,正常同龄人打排球只有50%的时间不动,打网球时仅20%的时间不动,游泳时耗能比肥胖者多5倍。平时活动过少往往与肥胖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3)遗传因素,对1500余例父母皆肥胖的家庭进行调查,发现其子代肥胖的发生率为75%;双亲中仅1人肥胖者,子女中45%肥胖;父母都不胖的,子女肥胖的不足20%。现已证明遗传因素可通过影响人体细胞膜的转运功能以及细胞内的电子传递系统功能使人易于发胖。

     专家认为,婴儿期尤其是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婴儿由于过早或过多地喂予米食、面、饼干、米粉等碳水化合物,或喂养方法不当,如奶粉冲调比例不当、浓度过高导致长期能量摄入过多,是婴儿期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加重了儿童肥胖的发展。不吃早餐、经常吃西式快餐和身体活动减少是我国儿童少年发生肥胖的主要因素。我国儿童少年平均每天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是16分钟,而15岁~19岁美国青少年平均每天参加家务劳动时间约为45分钟。

 

儿童肥胖,父母怎么办


    事实上,孩子肥胖的原因常常就出在父母的一些错误观点。搜狐母婴专家认为,要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重,父母应该改变九大错误观念:

  错误观念一:小时候胖没关系,大了长高后体重就会正常

  “小时候胖不是胖”,不少年轻父母认为,养一个胖胖的孩子,自己脸上才光采。

  可是体重管理专家指出,家长的这种态度往往使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肥胖或轻度肥胖得不到控制,而一旦发展成青春期肥胖或重度肥胖时再想减就很困难了。

  父母应该这样做:

  ·父母至少每半年要为孩子量一次身高、体重,同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核对参考指数,衡量孩子是否过重甚至肥胖。

  ·如果孩子已经达到肥胖程度,不要坐视不管,建议带着他寻求小儿科医生协助。

  错误观念二:孩子应该在短时间内改变不好的饮食习惯

  千万不要在某一天的晚餐时宣布,全家人明天开始每餐吃烫青菜、糙米饭、白煮肉,外加运动1小时,然后就期待你的孩子会照做。

  企图一下子把小孩错误的饮食形态来个三百六十度大翻转并不科学,自己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一瞬间被全部夺去,孩子会害怕。于是情绪大坏,心生反抗,甚至以拒吃表达抗议。

  父母应该这样做:

  ·订立容易实行的计划,最多一星期完成一项目标。例如第一个星期,试着让孩子减少吃巧克力的次数,从原本一天一块减少为两天一块,持续一星期之后,再减少成三天一块,以此类推。

  ·鼓励孩子尝试各种健康的食物,不论是新食物或是你认为他不爱吃的食物,都应该多尝试几次。每一种食物至少要让孩子试过15次以上,他们才会了解自己究竟喜欢还是讨厌它。

  ·可以每天晚饭之后全家人外出散步30分钟,如果抽不出时间每天散步,可以选择固定几天安排一些事情让全家人都有机会参加,例如星期五晚上一起逛超市添购家用品,也借此机会教导孩子认识及选择健康食物。

  错误观念三:只需要改变孩子的错误饮食观念,自己年纪大了,不需要再纠正了

  孩子不只遗传父母的基因,更遗传父母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对食物的选择。如果希望孩子吃得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带头示范。

  最近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做的研究指出,喜欢吃蔬菜、水果的孩子,通常她们的父母每天也会摄取许多蔬菜、水果,这再次证实父母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孩子。

  父母应该这样做:

  ·不论自制或外食,为全家人选择均衡、健康的食物,例如一碗糙米饭、两种蔬菜、一份烤鲑鱼,并在饭后吃一份水果,让孩子看着你把这些食物吃完,觉得很满足、很享受,他们自然也想尝试看看。

  ·家里每个人都应该减少吃高热量食物的机会,也避免点超大份量的餐点,更不要三天两头光顾“吃到饱”的餐厅,把全家人胃口都撑大。
  错误观念四:少吃脂肪,可以预防孩子发胖

  不少父母认为是肥胖来自于脂肪,所以认为让孩子减肥,首先就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脂肪。基于这样的观点,父母在烹饪食物时,常常不用天然的脂肪,而用脂肪代用品;或是让孩子少吃正餐,而是吃一些减肥(减肥食品)配方、饮料或饼干之类的东西。

  德国一位营养(营养食品)学家认为,如果每100克含900卡热量的脂肪被热量大大减少的其它食物取代,那么身体就会缺少通常所需的热量,于是大脑便会发出饥饿的信号,促使孩子去早些进食。而且这样还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即认为吃的反正是含热量少的食物,多吃点也没关系,结果往往会吃得比平时还要多得多,不仅未能减肥,反而增加了体重。

  父母应该这样做:

  ·不含脂肪的食物不利于健康,某些脂肪酸是生命的所需,是人体新陈代谢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还是要让孩子正常摄取脂肪。

  ·当然,摄人脂肪过多也不好,每人每天有60克左右的脂肪也就够人体所需要的了。
  错误观念五:喜欢孩子,就让他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很普遍,大多数父母很宠爱小孩,他们要求什么,父母就照办。有些父母则是受不了孩子吵闹,或者没时间和他们周旋,最快的解决方法是顺从他们的意思,妥协了事。但时间久了终究会伤害孩子的健康。

  父母应该这么做:

  ·有些父母想讨好孩子,带他们去吃喜欢的炸鸡、汉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好妈妈(妈妈食品)或好爸爸(爸爸食品),这不是不对,但事先要和孩子说定原则,例如:一个月只能去麦当劳一次。

  ·碰上孩子非要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态度坚定不妥协,但是不当场斥责孩子,先试着安抚他的情绪,简单解释一下原因,如果安抚无效,孩子仍然哭闹,就尽速带他离开现场,回家再行处理。

  错误观念六:应该将零食放在孩子顺手就拿得到的地方

  10岁以下的孩子不耐饿,通常无法超过6个小时不吃东西,所以在两个正餐之间想找食物吃是很正常的,可冰箱里同时放着汽水和白开水,你想孩子会选哪一个?家里如果根本没有比较健康的食物,但却随处可见助长肥胖的零食,无疑是鼓励孩子把它们不停往嘴里送。

  父母应该这样做:

  ·点心的份量不宜太多,否则容易影响正餐食欲;而且不要提供热量高的食物,例如是鲜奶油蛋糕、牛角面包、夹心面包、甜甜圈、油条、炸薯条、夹心饼干等。

  ·准备不需要削皮、切块,而且方便取拿的水果,例如葡萄、香蕉、橘子、桃子、草莓、小西红柿等,让孩子带在身上或者回家后可以随手拿来吃。

  ·自制蔬果汁,但一天不要让孩子喝超过1杯,因为果汁的热量也不算低。

  ·学习明星的作法,例如演《哈利波特》的童星丹尼尔-雷克利夫,他喜欢吃全麦面包夹火腿及乳酪,或者加一些蜂蜜拌优格当点心;而饰演妙丽的艾玛-华森会选择吐司抹上少许奶油和新鲜的草莓果酱。

  错误观念七:拿糖果、高热量的食物奖励孩子

  “好棒啊!你又拿了二朵小红花,妈妈带你去吃你喜欢的炸鸡!”、“把这碗青菜吃了,等一下你就可以吃糖果哦!”以上都是不好的示范,但却常被父母拿来引诱小孩达成某些目标。

  经常让孩子经历“表现好”就可以“吃糖果、零食”,容易误导他认为吃这些东西是好的,强化他对这一类食物的欲望。孩子表现好的确值得奖励,但除了吃以外,有很多其它方法可行。

  父母应该这样做:

  ·帮孩子准备“集点卡”,每次她表现良好,就在卡片上盖一个章,集满一定数目,孩子便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具。

  ·直接询问孩子的想法,如果你觉得他提的要求可以接受,例如:买一样他向往已久的玩具、看一场《加菲猫》电影,那就满足他。

  ·如果孩子想要的东西能帮助他增加活动量、培养运动习惯,像是足球、直排轮或是想去参加游泳班,那就一定要鼓励他,并陪他一同活动。

  错误观念八:让孩子用吃打发时间或是宣泄坏心情

  和大人一样,吃同样能够抚慰孩子,让他感觉愉悦,不过一旦养成心情不好就找东西吃的习惯,尤其是情绪性地吃喝,很容易过度进食,想不发胖也难。想想《瘦身男女》中的胖子吧!

  父母应该这样做:

  ·平时能倾听孩子说话,当他遇到问题、碰上挫折时,才会主动告诉你。如果发现孩子闷闷不乐、情绪低落,引导他把心里的感觉说出来。

  ·用做游戏和运动来引导孩子发泄一些负面情绪。

  错误观念九:孩子太胖了,要严厉地用言语责备他

  “不准吃了!胖得像头猪!”、“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巧克力,小心肥死!”用这样负面的言词责备或讽刺孩子,不但收不到制止效果,反而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打击他改变习惯的意愿,到时候不只体重问题没有改善,还出现心理问题。

  父母应该这样做:

  ·胖并不是孩子的错误。家庭的支持对孩子改变饮食、活动习惯,甚至进行减重相当重要,孩子需要父母常常提醒他注意一些事情,同时也需要父母鼓励来持续做下去。

  ·当孩子做了一些正向的改变,别吝于称赞他,即使这个改变很小,像是晚饭时自愿多吃两口蔬菜。任何一点小改变都是好的开始。

 

肥胖儿童的膳食调整

 

    何自强医师认为,饮食调整不仅指对摄人热量进行严格计算和控制,有选择地进食或避免进食某些食物。还包括对摄食行为,食物烹调方式进行调整。
  对于年龄很小,或刚刚发生的轻中度肥胖者可按不太严格的饮食调整方案进行治疗。这个方案的内容包括:要求肥胖者多食含纤维素的或非精细加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高热量,高脂,体积小的食物,油炸食物,软饮料,西式快餐,甜食,奶油制品等。食物切小块,进食速度减慢,小口进食。吃饭时间不要过长,吃饭时可用适当方式分散其对食物的注意力。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选择适宜食物和不同食物间如何替代。鼓励孩子独立选择食物并在生活中独立地作出决定。
  对于中重度肥胖对其摄食量应予适当限制。每日摄人热量5岁以下儿童为2512.08J ~ 3349.44J ( 1 cal = 4.1868J ),5岁以上为3349.44J ~ 5024.16J,青春期为6280.2J ~ 8374.6J。具体食谱可根据个人经济状况,口味,习俗,习惯来制定。视情况可以一日六餐制( 早餐,午餐,晚餐,上午,下午和晚间小吃 )。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应充分供应。严格禁食易于造成脂肪堆积的食物。控制体重显效后,进行维持期热量供应。

 

预防儿童肥胖的3个关键期

 

    预防儿童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贯穿一生,在肥胖好发年龄(婴儿期、5~8岁、青少年期)采取措施,效果更佳。

  胎儿期——预防胎儿过重

  胎儿期要预防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孕妇在妊娠期需增加营养,但并不是营养摄入越多越好。如果孕妇体重增加过快,常会导致胎儿出生体重过重,使今后发生肥胖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要预防胎儿体重过重,孕妇首先要定期检测体重增长是否符合正常妊娠的生理规律。正常孕妇前3个月增加1.5~3千克,以后每周增加400克,至足月时体重比未妊娠时增加12.5千克。其次,孕妇要根据体重增加情况调整热量摄入量。第三,孕妇还要保证适当的活动量,如散步、轻体力活动等。

  婴儿期——鼓励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多年后发生肥胖的风险显著低于人工喂养儿,而且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婴儿以后发生肥胖的概率越低。其原因可能是,母乳喂养儿可以更好地控制每餐的摄入量和间隔时间,避免过多热量的摄入。而人工喂养常有过度喂养的情况存在,造成孩子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儿童、青少年期——平衡膳食+规律运动+检测体重

  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首先,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生长需要来调控热量摄入,家长只需提供多样化的食物,由孩子自己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次,通过增加活动量以增加热量的消耗,是预防肥胖的一个重要措施。即使在婴儿期,也不要总是将孩子抱在手中,而要帮孩子翻身、做做被动操,从5~6月开始训练孩子在成人腿上自动跳跃、独坐、爬、扶走等。在幼儿期,要多让孩子独立走、跑、跳、玩游戏。在学龄期和青少年期,要让孩子每天有30~60分钟的体力活动。

  此外,还要定期帮助孩子检测体重,发现体重增加过快时,则应引起重视,及时调整。

 

预防儿童肥胖的五大策略

 

    策略一:加强运动
  运动主要采取耐力性运动,如步行、慢跑、自行车、游泳、球类、体操、舞蹈等。运动不能剧烈,时间可以长一些,以消耗多余的能量,这种运动又称“有氧运动”。运动时间越长,能源物质中的脂肪动用就越多,同时也消耗掉多余的糖类,防止其转化为脂肪,最终达到减肥的目的。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户外运动,既能增强体质,使体形健美,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

    策略二:生活规律
  为预防肥胖,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合理的饮食营养,每餐不要太饱,既满足了生理需要,又避免了能量储备;若睡眠过多,热量消耗少,也会造成肥胖,因此,不同年龄的人应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既要满足生理需要,又不能多睡。大约清晨四五点钟人体释放的维持生命活动能量比任何时候都多,无论性别、年龄,一年四季都是如此,但绝大多数人此时都在睡梦中,结果只有一部分能量被机体用来维持心脏、大脑、肝脏、肠和其他器官的活动,而不是用于肌肉组织的工作。释放出的多余能量便转化成脂肪组织,这样长期下去易促使身体发胖。如在清晨五六点钟起床参加适当的运动锻炼,对肥胖的防治大有益处。
  策略三: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肥胖症对人体的危害,改变“胖是福、胖能长寿”的错误观念,了解婴幼儿、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老年期各年龄阶段容易发胖的知识及预防方法。凡事预先都有个迹象,在肥胖还未明显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如能提高警惕性,便有能及时预防。①易累:与既往相比,近一段时间来易感到疲劳,多活动一会便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只要不是患上什么病的话,很可能肥胖在悄然到来。②变懒:一贯勤快的人,变得懒惰起来,遇事无精打采,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假如不存在什么病症,肥胖就会随之而来。③贪睡:睡眠特别香甜,巳经睡上足够时间后还想睡,叫也不醒,或者经常瞌睡,两眼无神,仿佛老是睡不醒的模样,在排除过于疲劳的情况下,或许肥胖即将降临。④怕动:喜爱运动的人,变得不再爱动,甚至感到参加体育运动是一种负担或麻烦,除非存在病痛、外伤,要不就是肥胖的“信号”。⑤爱吃:胃口大增,而且经常嘴里不歇,只要不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胃口增加的疾病,就预示着肥胖将接踵而至。⑥喜饮:水能妨碍体内脂肪的燃烧,增加脂肪的储存,倘若特别喜爱饮水,只要不是尿崩症、糖尿病,也可使人发胖。
  策略四:心情舒畅
  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一定作用。反之,沉默寡言,情绪抑郁,会发生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代谢减慢,加上运动量少。就易造成脂肪堆积。
  策略五:饮食清淡
  想苗条健壮、避免肥胖,就要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食甜、多素食、少零食。丹麦科学家发现为了巩固减肥效果,与其严格控制饮食倒不如随意饮食低脂肪的食物。丹麦一科研**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分组观察2年,结果随意饮食低脂肪食物组的人平均体重比实验前减少了约8千克,而严格控制饮食组平均只减少2千克。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低脂饮食减肥效果比严格控制饮食效果好。专家认为,饮水不足会导致肥胖,因为饮水不足的人,体内只能靠留住水分以得到补偿。相反,喝足够多的水就能加速体内水的排泄,消除水的滞留。如果人们试图减肥而不喝足够的水,体内滞留水分也能使体重增加。一个健康人每天喝水最低限量是8杯-10杯。白开水、茶水和矿泉水是减肥者理想的饮料。

    【点灯心语】孩子们并不能自我改变运动和饮食习惯。他们需要家人的帮助和支持,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症始于家庭的原因。

“小胖墩”为什么会“扎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