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探《内经》奥秘,寻中医之根系列(三)

 johnney908 2015-01-26

天干:甲、乙、丙、 丁、 戊、己、 庚、辛、壬、 癸
十天干统运,分阳干与阴干,天干纪年,地支纪月,是日历运用干支法;其实真正在于人,纪年的是地支,十二生肖是按地支排列的,那么设十天干统运的原由及意义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天干象征阳气,《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
,个人认为,古人使用了一种“传之后世,无有终时”的方法,望文生义,天气是本,如《六微旨大论》;“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此六气是人气之本源,而五运之阳气是本中之本,如主干故名天干;
人体气化基于五脏阳气,在不同的年龄、季节,五脏各自发挥着有该脏特征的气化功能,五脏以各自阳气状态轮流统领全身气机,并因统领之脏的气化特点,改变全身气机状态。即所谓“运”。

“角徵宫商羽”也是古人用以象征五脏某些特性,音乐旋律的抑扬顿挫正是体现了气的舒展状态,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随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运居其中而常先也”正说明五脏阳气对全身气化起着统领作用。

十天干应用于气化,有二种起点:

一种起点是“各以气命其脏”,用十干记季节对脏气的催化作用,“春,木,入通于肝,其日甲乙;夏,火,入通于心,其日丙丁;长夏,土,入通于脾,其日戊己;秋,金,入通于肺,其日庚辛;冬,水,入通于肾,其日壬癸。

另一种起点是以十干统运、五音建太少,用十干记五脏气化盛衰,这就完整记叙了天时对人体气化的影响及五脏功能状态在人体气化中的决定性作用。

五音:《阴阳应象大论》在地为木……在音为角;在地为火……在音为征;在地为土……在音为宫;在地为金……在音为商;在地为水……在音为羽;这种五音建运的方法对于主运、客运都适用。
太少相生,就是阴阳相生,凡甲、丙、戊、庚、壬、五阳干所主之运为太;而乙、丁、己、辛、癸,五阴干所主之运为少,五音建太少以甲、阳土为起点: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推算方法:根据十干分阴阳,以年干定大运,以大运的阴干或阳干,在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图中,找到相应的位置,逆时针推运,见角即止。由于图中所示的太角和少角正好相间五音,如果推运见太角,那么是年主运的初运便为太角;见少角,那么是年主运的初运便为少角,

——思:1,以甲定于土,说明人气以水谷为本,2,逆时针推运即“应天者动而不休,五岁而右行”,气行五脏之后经肾藏而右行;3,见角即止定太少,同样说明人体生气始于肝木;4,为啥用十干五音定太少?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但“运气”并不说十运十二气,道理是什么?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思:“正五气之各主岁尔”就是说十天干有五气为正,有五气为辅,《六元正纪大论》说: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
 肝脾肾在“腹为阴”,心肺在“背为阳”,我们做一排列:甲(阳)土 脾,乙(阴)金 肺,丙(阳)水肾,  丁(阴)木 肝, 戊(阳)火 心;己(阴)土 脾, 庚(阳)金 肺, 辛(阴)水肾,壬(阳)木 肝, 癸(阴)火 心。

《六元正纪大论》帝曰:六位之气盈虚如何?歧伯曰:“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思:首先,六位之气盈虚是根据五脏气化的强弱,“太少”以角木肝的气化功能强弱区分,“天地”以“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来理解,脏本位是地,气本位是天,即“在天为气,在地成形”。经言:“天气通于肺”,“地气上者属于肾”;
五步推运求太少,其中主运的规律凡太宫、太羽,初运必是太角,配少征、少商;若少宫、少羽,初运是少角,配太征、太商,即脾土、肾水为阳干则肝木也是阳干,肺金、心火呈阴干状态;脾土、肾水为阴干则肝木也是阴干,肺金、心火呈阳干状态。
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次序,正体现了“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五行相生始于木,终于水,周而复始,若寒水气化过盛则抑制木气生化,寒水气化不足,则肝阳抬头,木气生化增加,故丙(阳)水生丁(阴)木 ; 辛(阴)水生壬(阳)木。
而客运凡太羽则生太角 ,少羽则生少角,客运体现的是水谷气的生化状态,地气上者属于肾,故肾的气化功能强,也就生成肝木之气盈实而柔。


《五常政大论第七十》:“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肝脾肾三脏为阴(脏为阴,再分阴阳),气化呈强健状态,阴精之气上奉,在上之心肺阳焰有制,五脏气化则正常,人之寿命也长。若肝脾肾三脏气化呈弱态,则在上之心肺阳焰无制,五脏气化则失常,人之寿命也就容易夭亡。
然经文又说:“太过不及,其数何也?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常规事物必先有生方能有所成,而在人气则有气之成才能有生化之本。经文还说:“阴为之主,阳予之正”所以“阴精所奉”太过,心火受害,也有失常之变;治当权衡以平。

“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此句若以自然界的现象来理解,于理不通,太者,过与强也;少者,不足与弱也。暴者,只有盛夏之象,台风暴雨惊雷;何以会“少者暴而亡”?而且此说是一种概念,应该普遍适用,自然现象不存在普遍的“少者暴而亡”;只有以人体内五脏气化强弱解释,才合乎其理。

个人认为,主运:借用现代语即五脏按时启动的自组织耗散为主运,中医语即“元气”;摄入饮食兼气候变化影响产生的后天气机,当其影响五脏功能时,是为客运。故每岁的主运是始于木运终于水运,与《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顺序相同;客运始于甲土,土,脾所主。


《灵枢·经别第十一》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

思:五脏络六腑,应六律,建阴阳诸经,五脏化气通过三阴三阳上奉,生天(三部法)之寒暑燥湿风火;经四时之交替,生长化收藏下养五脏极其络属表里经脉等。
也就是五脏既是人体气机生化的本源,也是气机养护的主体,《和剂局方》的四物汤是代表方,用于失血,真阴未损,阳气未败,以维护气环的周行,川芎、当归通过使用肝之阳气,释放肝藏血,化气,芍药补中,熟地防血虚肾燥,肾气上越,制气养肝。目前认为,六味地黄丸、肾气丸补肾气,实是一误,究其实质,是济肾气之功能,当阳气虚弱时反而损伤肾气。经言“多食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肝气津化不及输送入脾,乃可伤及肾气。熟地虽然不酸,但是其性凉,也伤气,肝阳旺盛之人方可收补肾气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