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和现在大众、丰田的平台模块化生产模式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

 pgl147258 2015-01-26

【刘解的回答(9票)】:

1913年,福特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缔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纪录。

生产流程:用冲床将钢板压成车的外壳——车体倒转进行焊接——加装车门及车盖——除去钢板的毛边与暗号——防锈处理及车体喷漆——装配大梁、防震、传动以及引擎——内部装潢——加装散热器(水箱)、油压系统、燃料系统以及车轮——试验——出厂

先有平台化再根据市场需求演变为模块化。

大众将平台化做得最极致,平台是指一款车的头部骨架的基础设计,也就是前舱壁 (驾驶舱与机器舱的隔板)之前的部分,包括转向机构、前悬挂和前车轴,它们的的相对位置关系一经确定,不能再变。而舱壁之后的结构,可因设计而改变,如拉长轴距、展宽轮距、变换后桥悬挂方式等。

2010年,大众确定全面推进模块概念,淡化平台概念。

平台化只能限定在某级车范围内,对研发来说还是不够灵活,而且如果想占领多个细分市场,就有必要开发出更细分的平台,这样又增加了成本。因此大众开始推广模块概念。在模块概念中,只定义了动力总成的布局,其他的参数和配置都可以灵活设计。而模块和平台一样,也可以通用大量零部件,这样无论是生产还是用车的成本都能大幅降低。

模块化可以更好的在这些车型中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中享受由于模块化设计、制造带来的成本降低的好处——毕竟汽车厂商并不是大众一家独大,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这些车型的价格确实存在较为明显的下降空间,如果能实惠消费者确实会更加令人欣慰。

【谜来谜去的回答(1票)】:

谢邀。

共同之处:

都是把整车的生产拆分成一个个总成件的分装,再将总成件汇集到主线,最终安装在车身上,完成生产。

不同之处:

一、零部件已经大量委外生产,如前后保、发动机、前后桥。

二、大量的可重复利用零部件,甚至是动力总成、底板总成(科技以换壳为本)。

显而易见的是平台化和模块化意味着大量能够通用的零部件。

作为一个汽车制造厂,通用的零部件和接口意味着:

①开发时间减少。使用通用零部件可以减少一部分零件的开发。

②生产成本下降。冲压生产零部件,需要制造模具。焊装焊接车身需要制造夹具。这都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好羡慕IT行业,设备成本低啊,买几台电脑就能编程,结余的钱能多发一些给员工)如果有大量通用的零部件,新车型的导入会节省很多费用,而且导入的周期也会相应减少。

③生产线兼容难度下降。举个栗子,本人参与的新车型总装设备导入。尼玛,发动机线需要兼容3种(9种小类)差异很大的发动机总成,车身底板的定位孔不一致,其中两款车型是承载式、另外一款是非承载式,非得拉到一条线上生产。把负责设备导入的我们都要折腾死。这就是活生生的反例,如果是同一平台导入新车型,可能发动机线、内饰线、底盘线都不需要改造。

三、精艺生产。

现在的汽车厂生产安排已经能按照订单来走了,生产线的柔性,保证即使前一台和后一台车型不一样也能顺利生产。零部件顺引系统根据生产安排,将零部件顺序表发送给各个零部件供应商,且规定送达的时间。这样,仓库内的零部件库存就会减少很多,减少了挤压资本。

四、差异化减小。

同平台的不同车型,现在让我感觉就是换壳。

【RockZhu的回答(3票)】:

谢邀,先打个记号。

因为涉及概念,请允许我在电脑上去回答,回复时间不超过01/21。

--------------------------------------正式回答的分割线-------------------------------------------------------------

在对比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性的东西:生产线和平台化.

各个工作者被配置往往成一条长线,而大量产品像河川一样经过各个工作者。此线即为所谓的生产线。(出自维基百科-大量生产) 关于汽车平台模块化的设计和生产模式请查看@林文辉的回答,里面已经很详细的解释.即是通过标准化设计方案,尽量的降低不同车型之间的区别,以降低因为生产批量小而导致单件成本过高的问题.

关于生产线的起源应该是:法国枪匠奥诺雷·布兰(Honoré Blanc)在1785年左右开发可互换的零件.他跟汤玛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讨论他的系统、然后杰弗逊在美国增进布兰的计划、变成美国制造系统的基本。19世纪,由于工具机的发展(使金属成型的机床),铁路交通的进步,透过采用标准部件和广泛的分工,以低成本生产大量产品(果然人类是最善于自相残杀的种族,科学的进步首先为战争服务的).而且一直到20世纪初,亨利·福特在发扬了此生产方式,并成功的应用在T型车生产中;这样的结果就是使这种类型的生产工厂像鱼骨一般,多个支线汇合在主线上,最终装配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部分工厂采用的类似小团队组合的生产方案,并且生产效率比传统类型的流水线生产更高.因此,生产线并不是由福特创造的,他只是首先把这样的方式应用在汽车生产领域.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生产线的弊端开始展现,以福特汽车公司的发展为例:在美国从明尼苏达州开采铁矿,从矿石开始加工,最后在底特律完成汽车,赚走从矿石到汽车的所有附加价值程序所产生的利润。现在问题来了(想问学挖掘机,一律坐下!),汽车制造商往往需要设立和管理众多的分公司,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将部分生产进行外包,只负责生产投资报酬率较高的部分.同时,通过这样的专业分工方式,在降低汽车生产公司的投入,也会造就更多专业性更强的部件生产厂.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说到汽车品牌:大众、奥迪、宝马、奔驰、本田、丰田等,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我要是说:如同JCI、法雷奥、弗吉亚、SPI这些名字,估计了解的人就不多了;但是这些公司生产的部件却是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JCI-座椅、法雷奥-灯饰、弗吉亚-门板、SPI-空调出风口等;这和国内车厂的生产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以我实习过的二汽为例,车厂下属众多的分公司不仅生产管理繁杂,而且因为没有足够的外部刺激和竞争对手,导致生产质量无法得到改善和进步(这里仅从市场竞争和质量改进的角度,关于从国防角度而言,就不进行讨论)。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奔驰车上的每个配件都是奔驰自家生产的(即使上面刻着高冷的三叉星商标)。插个题外话,和很多人印象中不一样的是:汽车配件所使用的模具,大都是由于中国国内生产(中国制造绝逼不是低价货的代名词),然后送往如:墨西哥、菲律宾等众多人工更廉价的地区进行生产,然后转个圈回到汽车厂进行总装,最终以大家都能看见的价格进行销售(这才是汽车行业最黑暗的一幕,价格的剪刀差因全球发达的物流系统被无限的放大)。

等等我们好像错过了什么?对了,丰田同学你可以坐下了,我们马上就到讨论你的成功模式环节。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丰田所创建的丰田生产模式(TPS,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结合的管理理念和做法。在丰田形成一个综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socio-technical system)。丰田生产方式为汽车制造安排生产和物流,当中包括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互相影响。该系统是更通用的“精益生产”的先驱。通俗而言:就是零库存的概念。这样的生产模式其实是对传统生产线的进一步细分和优化,当然这样的方式其实更多的将压力传递给部件生产商,毕竟零缺陷的产品只存在理论上的。

时间线继续往后拉,随着标准化生产和流程优化的潜力进一步挖掘(标准化生产苛刻之处,请对比查看富士康;郭大老板,我真心不是黑你,只是你这个例子太容易被联想到),更多人开始把目光投向设计环节,当产品生产效率达到瓶颈时,如何减少产品种类,增加相同类型部件之间的互换性就成了降低生产成本唯一出路(减少投入就是增加利润嘛)。汽车平台化通过在一个基础平台上,布置不同类型的配件,从而生产各种类型的汽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模块化的推进,则进一步缩减部件种类,同时增强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现在说下这些方式共同点:无论是生产线模式还平台模块化,它们都是依赖于标准化制度的建立,这也是制造业的核心。而且区别在于:生产线的标准化体现在产品的制造流程上,平台模块化的标准化更注重的是产品的设计层面上,这是更高层面上的标准化思想。

从事制造业工作七年,看过了国内各类凑合型的生产方式和也领受过标准化制度执行力之变态的国外客户(为了适配客户生产机台的需要,把模具的设计方案反复修改数次,导致现在出现的受虐快感,不修改设计反倒觉得不正常)。个人最大的感悟在于:中国不是没有聪明人,只是更多中国人喜欢耍小聪明,而不得大智慧。

----------------------------答题完的分割线-----------------------------------

再次谢@刘尧的邀请,以上的资料多来自于维基百科,如果涉及侵权,请告诉我,我将及时修改,谢谢。

最后的总结:无论今后的生产方式如何进步,标准化制度依然是作为整个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存在。我也希望今后,国内众多制造商不要把目光只停留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管理流程上,希望能更多结合到国内情况和自身行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标准化体系,这也是我们制造业的真正基石。谢谢。

【者也的回答(4票)】:

福特流水线,推动式生产,各环节都以达到最大产能为目标,获得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

丰田生产方式,拉动式生产,以刚刚好为目标,视一切库存为敌人,从而消除浪费。

事实证明,在多品种小批量的情况下,丰田生产方式远优于福特流水线。

【陈仲北的回答(0票)】:

相当于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是祖师爷吧!是他第一个开始通过分工流水线生产汽车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人们才有了可更换配件这类概念。至于大众、丰田,只是更进一步拓展。

【Nick无解的回答(0票)】:

谢邀!

首先从共同之处来看,都是为了降低制造的复杂程度,提高设计、生产效率,举个简单例子,让你只专心做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发动机比做很多类型的,数量肯定越小越好!

但是二者有着根本的不同,体现在客户需求的满足上,福特流水线为了简化产品类型,就实质上只生产单一的产品,这样客户能够选择的范围非常有限!而现在讲的模块化生产平台则是通过找产品的共同之处,实现生产的简化,就好比用同样的食材搭配组合做出不同的菜,食材还是那么几种(降低了生产的复杂程度和变异性),但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却能保证多样化。

【杨堤的回答(0票)】:

泻药,努力成为一个程序猿。这些问题早已不再理会

【果子的回答(0票)】:

谢邀,在吉利,对大众丰田不太了解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