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烛:腊月初八为何要喝腊八粥?【组图】

 zls1231 2015-01-27

洪烛:腊月初八为何要喝腊八粥? (2015-01-27 02:08:44)

 


明天元旦恰好是腊八,

 据说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腊八有吃腊八粥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传自印度。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纪念。

   腊八粥

     洪烛

    腊月初八为何要喝腊八粥?北京腊月初八,常常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是要熬腊八粥的,腊月初八食粥这一习俗,最早来源于佛教:“据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家后,曾游遍了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寻求人生的真谛,他长途跋涉,终日辛劳,晕倒在尼连河畔。这时,一位善良的牧羊女用拣来的各种米、豆和野果熬粥给他喝,使释迦牟尼终于苏醒过来,并于腊月初八日得道成佛。从此,每年的这一天群僧诵经作佛事,还仿效牧羊女以多种米豆干果熬粥敬佛。”(刘建斌《京华春节食风谈》)

    每年阴历腊月初八,北京人有喝腊八粥的风俗。“远的不说,仅清末,民国年间上自宫廷、下至平民百姓皆不能免”,刘仲孝为此写过一篇《买粥果》。北京人将准备腊八粥的原料俗称“买粥果”。因为选择的原料不同,腊八粥能体现出贫富的分化。“讲究的人家将原料分为'粮’、'果’二部分。粮类称杂粮米,包括粳米、糯米、大麦米、小米、黄米、薏仁米、高粱米、鸡头米、菱角米、绿豆、红豇豆、白芸豆、白豌豆、红芸豆、红小豆。果类有红枣、生栗子、莲子、核桃仁、松子仁、花生仁、糖莲子、糖核桃仁,糖花生仁、榛子仁、瓜子仁、红葡萄干、白葡萄、青梅、瓜条、青丝、红丝、桂圆、荔枝、金丝枣、金糕,杏仁脯、苹果脯、桃脯、柿饼条和摆粥花用的鲜果桔子、苹果等。数目品种可达百十种。所以有人说:过去这样一顿腊八粥可顶贫困人家数月生活之资。”  

    别处也有腊八粥,但绝对不如北京人制作得这么讲究。这哪是粥啊,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皇帝才有这样的口福?北京人,我算是佩服了,做一次粥,都能制造出满汉全席般的排场。没有富贵之命,如何能把每年一次的腊八粥渲染得如此辉煌。腊八粥里浸泡着人们丰衣足食的信念以及对收获的祈祷。或者夸大一点说:它是古老的农业文明的缩影。  

    刘仲孝还介绍道:“在腊月初七日的夜里起五更熬粥。头锅粥是供佛堂和祖先用的,二锅粥家里吃,三锅以后的专门赠馈亲友。所以旧北京在腊月初八那天早晨,大街小巷送粥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另外还有人将腊八粥涂抹在院子里的枣树上,说是枣树'吃’了粥,能结出更多的果子。据说讲究的人家,喝腊八粥一直要喝到二月二才算合乎规矩。北京有句俗话叫'送信儿的腊八粥’,意思是喝了腊八粥,已提醒你春节就要来了,该准备过年的东西了。”

    可见腊八粥对于北京人来说,已不是一般的食物,而接近于某种神圣的仪式了。他们不厌其烦地为每年的腊八粥挑选着尽可能丰富的原料,把粥这种简单的食品包装得如此复杂,甚至成为敬祭神仙、祖宗乃至馈赠亲朋的礼物。他们对粥的热爱如此登峰造极:粥不仅深入平民百姓家,而且也能登上大雅之堂。北京的腊八粥,最有人情味的了。这坚硬的稀粥里洋溢着人类感情的力量。

大家来喝腊八粥

    在我老家南京,没有腊八粥,可能觉得要凑齐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松子、红豆、绿豆、黄豆之类太费事;老百姓爱做的是八宝饭,系将糯米干饭蒸成碗状,倒扣过来,浇上红枣、核桃仁及各色果脯熬成的糖稀,酒后热气腾腾地摆在餐桌中央,大家你一勺我一勺挖着吃,香甜糯软,无论视觉还是味觉都是一大收获。我来北京之后,鱼米之乡的八宝饭远了,也改喝腊八粥了。腊月初八,没时间熬粥,就去便利店买一听易拉罐装的,用微波炉加热,象征性地敬一敬佛,同时也安慰一下自己:在异乡过得还是蛮有情调的嘛。我快被异乡给同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