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风清明月明 四川明月峡漫游记

 汉青的马甲 2015-01-27

明月峡位于四川广元西陵峡东段,距宜昌25公里左右。因峡两岸的山岩多呈银白色,并和青峰、江水相辉映,使整个峡江好像镀上了一层朦胧的月光,因此得名。峡中多奇峰怪石。明月峡有2300多年的历史,原名朝天峡,因朝天镇而得名,朝天,即朝拜天子之意,因唐朝玄宗皇帝避"安史之乱"南迁成都时,当地官员在此接待并朝拜而得名。后因明清时期,文人墨客们盛行崇尚自然,于是取李白诗"清风清,明月明"之意,将朝天峡改名为明月峡。但当地老百姓仍喜欢按旧俗称其为朝天峡,所以后来就有了多种叫法,也有叫朝天明月峡的。

美丽的明月峡

景区内部景点介绍

中国交通史博物馆:人们将明月峡称为中国交通史博物馆,是因为这里有古人留下的多种交通道路共存的奇观,是研究中国古代交通的重要地点。这六条道路是:

其一为金牛道(古驿道)。它是自三皇始至夏、商、周三代先民们沿嘉陵江、大巴山麓行走历代形成的固定道路,遗址现存于朝天关上,古道宽4米,以青石板铺地;

峡谷奇景

其二为栈道。栈道开凿于春秋末年,距今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

其三为纤夫道,在峡谷的江对岸,凿有仅容一足的小道,险峻处直接凿有人"脚样",纤夫须循脚样而行;

其四为嘉陵江水道,嘉陵江支流穿峡而过,为当地的水运交通提供了方便;

其五是川陕公路,于民国24年兴建;

其六为宝成铁路,位于峡嘉陵江江西岸。加上宝成复线和108新国道,有八条道路合此一峡,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 被誉为"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中国道路交通的"活化石",焕发出广元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劈波斩浪,探索奋进的精神风貌,也是中国交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峡谷两侧山上的石洞

老虎嘴:在峡谷上修建的川陕公路俗称"老路",位于明月峡的一段炸开了巨大的岩石,路面上方悬垂着张牙舞爪的巨岩,称为老虎嘴,是人工修路形成的一个景观。只有当你站在老路的巨大岩石下,看着悠悠嘉陵江,俯瞰下方岩壁上的栈道槽孔,怀想当年蜀道难的吟唱,才会发出一些怀古的幽思。

火烧栈道:段古栈道在先秦时期就己建成,诸葛亮为北伐曹魏对栈道进行了修整扩建,运送粮草的通道。诸葛亮北伐死于五丈原后,魏延作乱,带兵先行撤退,烧毁了谷中栈道。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烧栈道一幕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明月峡的历史

我国最古老的国道:栈道开凿于先秦,历代续有修葺。《史记》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

公元前316年秋,秦惠王纳司马错之策,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兵沿此道灭蜀。西汉刘邦屈居汉王,派萧何维修栈道,川北一带数十万石军粮和无数先民子弟经此出川,支援前线,故有"汉之兴自蜀汉"之说。三国葛亮北伐曹魏,对栈道曾进行修整扩建使其成为调遣兵马、运送粮秣的通途。唐代诗人李白写下千古绝唱《蜀道难》。如今该峡谷集水道、纤大道、栈道、驿道、公路、铁路古今六道于一峡,被誉为"中国交通史博物馆"。千里蜀道,在汉唐时期是全国政治中心,长安与西南地区相联系的重要驿道,是秦蜀两地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的纽带,是我国最古老的"国道"。

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四川人创造出了悠久灿烂的巴蜀文化,它与中国其他地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四川广汉发掘出三星堆遗址,证明了早在4000多年前,巴蜀文化就已逐步形成且具有相当的规模,漫漫历史长河中,更是孕育出无数青史留名的伟人:李白从这里仗剑远行,杜甫在此望月怀乡;陈子昂、苏东坡、陆放翁恰如灿烂的明星,诸葛亮勤谨治国,唐玄宗剑阁闻铃,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

  •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