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博典藏「中国古代书法」之美

 RK588 2015-01-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书法」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


展览时间:专题陈列(常设)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展览内容120余件具有特色的书法藏品

开放情况:周二-周日 9:00-17:00(16:00停止入馆)



书法之美,无需多言却又总言说不尽。


如今,喜爱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但关于书法的诠释,却很是参差不齐。有些过于文艺矫情,有些又太过专业枯燥,也有一些,哗众取宠。


所以,想特别推荐这个展览。每个人有权对书法有不同理解,文艺的、学术的,但还原到本质,书法就是书法,是实实在在延续至今的历史,它就在那里无需过多诠释。古人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人们书写汉字,作为记录的手段时,具有文化交流、传播的实用价值,而在书写过程中对汉字进行艺术创作时,就有了艺术价值。


国家博物馆历经百余年的努力和积累,至今收藏古代书法数量已达3万余件,此次,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推出《中国古代书法》专题陈列,选取120余件文物精品,分为甲骨文、金文,陶文、砖文、瓦文,玺印、钱币文字,碑拓、墓志拓、刻帖,汉至唐墨迹,宋元明清墨迹6个部分展出。


其中,泉州本《淳化阁帖》、宋拓本《大观帖》等在书法史上被公认为是刻帖的精品,还有文天祥《草书谢昌元之座右辞卷》、赵孟頫《草书谢昌元之座右辞卷》、文徵明《楷书七言律诗卷》、董其昌《行书李颀诗卷》等历代名家名作。




甲骨文|金文

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最早的、具有成熟体系的文字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殷墟大批甲骨刻辞的发现,表明商代晚期的刻写文字已经基本摆脱了图形文字的桎梏,绝大部分用偏旁部首组合而成的形声字,使文字构形趋于规整化。


此时甲骨刻辞的行款颇有规律,在谋篇布局上出现了艺术的萌芽。


商 卜骨刻辞

这片卜骨卜问旬日(十日)之内的凶吉,内容涉及祭祀、田猎、天象等诸多方面。刻辞书风雄健,气韵宏大,字大体端,笔画遒劲,是宾组二类甲骨的典范,也是商代晚期甲骨刻辞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西汉 中国大宁神兽镜 青铜


西周时代铜器铭文高度发达。由于字模是在湿软的粘土基础上塑造,因此,浇铸出的金文字体带有软笔书写的特点。


西周金文从早期的肥笔波磔到中晚期玉箸体,字体及行款逐渐向规范化、整齐化方向发展。春秋、战国时出现的鸟虫书则是文字美术化的典范。


春秋 蔡侯申盘 青铜

该盘内底铸有铭文16行92字。其字形硕长,笔画细劲,竖笔挺直,撇捺多迂曲,并列笔画多作平行蜿蜒之态,盘铭风格深受楚国文字影响又掺杂有吴越文字韵味。


秦 始皇诏量 青铜

秦始皇统一中国,用秦篆代替战国大篆,结束了“文字异形”的局面。器外壁一侧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这种诏书字体是典型的秦篆,由于是刀刻在金属表面,所以笔画方正,这种诏量多为实用器,故铭文写法草率,行款错落,质朴自然。



陶文|砖文|瓦文

___________________


众多精美的陶、瓦、砖类文字资料,是古人社会生活的遗存。陶文是指那些留在陶制器皿、建筑材料等上面的契刻、戳印、书写的文字或符号。瓦出现于西周初期,在春秋战国时代大量制作和使用,部分瓦当和瓦片上也有模制文字。


砖文则是刻划或模印于砖上的文字,战国晚期开始出现,西汉时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三种文字资料出现、发展和兴盛的时代正是我国古代书体演变剧烈的时期,它们为我们考察中国书法早期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战国·齐 陶 厭郷陈旂左敀桧坸


西汉 海内皆臣砖 陶


东汉 《公羊传》砖 陶


西汉 永受嘉福瓦当 陶



玺印|钱币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玺印、钱币上的文字遗存是中国古代“书迹”的一个部分。从古代实用印章发展起来的篆刻,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随着中国文字、中国文化的进程与发展,也慢慢由具体实用的凭信、信物逐渐衍化成为独立的造型艺术门类,经历了极其悠久漫长的路途。


中国古代钱币上的文字,几乎涵盖了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所有书体,保存着中国文字书体的变迁历史。钱币文字不仅展现了时代书风,也使一些名家的精彩墨迹赖以钱币遗留下来。


战国·楚 君之信鉨 玉


清 佟雅氏伊龄阿之印 瓷


唐 开元通宝 铜 欧阳询书

开元通宝最初的钱文是由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及书写,其字体在篆隶之间,称为“八分隶书”,是钱文用隶书之开端,开书法家书写钱文之先例。


北宋 大观通宝 铜 宋徽宗赵佶书

面文为宋徽宗亲笔瘦金体楷书,这种笔法初学黄庭坚,后自成一体,因瘦劲刚健而得名,字体隽秀挺拔,气韵贯通,别开新面,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碑拓|墓志拓|刻帖

___________________


在印刷术没有诞生之前,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字有不少是记在石质载体上的。碑拓是用纸覆在碑版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使纸上留下碑版上同样的文字或图形。


墓志是一种埋幽之铭,是生者为纪念死者而随死者埋放入墓中的记述死者生平、颂扬死者功德的传记石刻,籍以流传久远。志文大多前冠题额,次记死者家事、生平,后加颂辞,多数为楷书,也有一些书体介于隶楷之间。


关于历史上最早出现刻帖的年代,一般认为在唐代已经产生。北宋王朝开始的刻帖之风,成为保留魏晋六朝以及唐宋书迹最重要的资料宝库,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清 琅琊台刻石拓本 纸本


南宋 泉州本淳化阁帖 纸本


北魏 元羽墓志拓本 纸本



|汉至唐墨迹

___________________


简牍是一种主要以竹木为材料记录文字的工具,它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字的主要书写形式,目前发现我国较早的书籍就是简策和版牍。


由于晋唐名家墨迹流传甚少,学书者除了临习名碑拓本外,古人用笔之法也从写经、文书中求之。有些墨迹文采与书法俱佳,不仅可做研究的对象,而且是研习书法的绝好范本。


本部分展品大致涵盖篆、隶、楷、行、草诸体。从中大致可以看出中国汉字书法的发展演化情况、艺术特点和书写工具、材料之变化。


高昌 朱书任谦墓表 砖


唐 写本《文选序》残本 纸本


唐 写本《开蒙要训》残纸 纸本


晋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佛母品残卷 纸本

此残卷为馆藏《北凉以来写经残卷》之一段,系后秦鸠摩罗什所译。清朝末期,新疆清理财政官梁玉书(素文)时在新疆获得。内容从“能示世间”到“法相”。计31行,每行17字,有乌丝栏。字体为楷书,但多隶书用笔,波磔明显,捺划力重,果断质朴,通篇庄重肃穆、井然有序。



|宋元明清墨迹

___________________


宋代书法在“晋韵”、“唐法” 两大基本审美范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尚意”的时代审美特征。元人欲变宋代重意趣和任自然的书法风尚,故而返向前人的规矩中去探求消息。


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推赵孟頫。赵氏不仅在理论上高扬魏晋风流,而且还在实践层面上落实“千古不移”的笔法,从而将萧散遒劲的晋人韵度演化成了典雅秀美的一代新风。


宋 草书谢昌元之座右辞卷 文天祥


元 《赵孟頫致景亮书册》

此件文物为纸本,系将一封多页信函装裱成册页形式。这是赵孟頫给朋友的普通书信,但是从书法角度来看,法度谨严,用笔遒劲,体势朗逸,风格柔媚,有赵孟頫书法“匀净平顺”的典型特征。


明代的书法格局总体上大于元代,姿态也更加丰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明初书法中孕育出的一种程式化、缺乏个性的书风——台阁体。


在明代中后期,江南吴门地区的知识分子,成为书法的中坚力量,以流派的形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在明代后期出现的个性解放思潮,引发出具有浪漫色彩的全新书风。


明 行书李颀诗卷 董其昌


清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帖学和碑学双线并行的格局。整个时代风格表现为厚重质朴,总的发展趋势是帖学的逐渐衰落与碑学的乘势崛起。


碑学的出现,在“二王系统”之外开辟出另一条书法道路,结束了宋、元以来帖学一统的局面。碑学不仅在篆隶、北碑书体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时或与帖学碰撞交会,衍生出碑帖融合的创作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