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腊八话“梅”图

 海明山水 2015-01-27

【欣赏】腊八话“梅”图

2015-01-27 浙窑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杜甫腊日》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一到,春节就到了,新的一年就真真地要开始了。


腊八节,俗称“腊八”,线上不能递上腊八粥、腊八蒜、腊八豆腐、腊八面……但是,有精神食粮——抱“梅”相赠,愿大家“腊八节”快乐!


卧石老梅图

纵74.5厘米、横43.5厘米
陈洪绶 绘

巨石横卧,老梅嶙峋,新枝苗壮,梅花簇簇。


陈大师的这幅老梅图,构思奇巧,神韵清逸,富有野趣哉!你,喜欢不?


【题外话】

话说陈洪绶此人,乃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明朝灭亡后,为躲避清兵,一度出家为僧,白号悔迟、亦号老迟。中国画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陈洪绶样样精通。他画风独特,有奇傲古拙的韵味,被称为“高古奇骇”,看这幅老梅图里,是不是有这味儿?


红梅翠篠图轴

纸本 纵118.5、横27厘米

郑麟趾 绘


这是一幅见证邦交友谊的梅花图。


郑麟趾是谁?高丽人也,就是朝鲜人啦,擅长绘画这幅红梅翠篠图是明朝时候,倪谦任朝鲜使臣时郑麟趾绘赠的。


这又说到倪谦了,他是谁?倪谦,明朝人,字克让,浙江钱塘人,正统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说了一圈,现在,终于可以仔细欣赏这幅画了。浅设色盆梅嫩竹,上面郑麟趾自题:“月来疏影分深浅,风动清香绕后前。馆伴工曹判书郑麟趾。”下钤“麟趾”白文篆书长方印。画上端有倪谦题七律一首,并记朝鲜友人赠盆梅,郑麟趾为之写图一事。落款:“翰林侍讲、承直郎、朝鲜正史钱塘倪谦。”


梅石图轴

纵139厘米 横69厘米

吴昌硕 绘


这幅梅花石图是1914年吴昌硕年届七旬所绘。图中梅为主,石为客;梅枝纵横,偃仰恣肆,红花点点,疏密有致;块石层累,浑然厚重,固梅之坚。


再来看此图的布局,取犄角之势,左低右高,由近及远,节奏鲜明。图中吴氏状物遗貌求意,以大篆书法之中锋用笔描绘块石、梅花,浓淡枯渴,苍劲雄强;梅枝笔阵,铮铮烈骨,铁钩花瓣,傲然孤绝。


图中留白、体势亦采取书法、篆刻之章法。整图色泽对比强烈,富有独特的金石韵味。类此《梅石图》,均是吴氏晚年酷爱之作,乃借梅花之冰心铁骨以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其中大多数均如此图,少有全树,亦非千枝万蕊,重在以金石之笔写意精神。


图左吴氏自题:“赪虬蠕蠕瘦蛟缩。甲寅四月吴昌硕。”下钤白文方印“仓硕”,图右下钤朱文方印“湖州安吉县”。(撰文:于成龙 李雪)


梅纹碗

高5.5、口径11.6厘米


这是一只有趣的碗,碗内以写意法绘折枝白梅。各位亲,看到没?


腊八节,你用什么碗喝腊八粥?此碗只可欣赏,不可盛粥也。


玉镂雕梅花纹瓶

清 (1636-1911年)

通高28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7.5厘米


今天的大“美女”!


此器原为清宫旧藏,玉质纯净,白泽光亮。看,短颈,溜肩,长扁腹,瓶体光素无纹饰,瓶身一侧镂雕一颗粗干梅树,老干新发的枝干、枝叶及梅花环抱缠绕于瓶体。简直就是一位大美女。


水晶松竹梅盖瓶

清代

宽10.9厘米 高14.5厘米

松、竹、梅,岁寒三友聚齐,各位亲,将它们找出来了吗?若没有找到,只怪水晶太闪亮。


此器以整块晶莹剔透的水晶雕成,一侧镂雕松干,另一侧镂雕梅枝,颈腹一面饰松针云纹,一面饰竹、梅和一只飞来的蝙蝠,颇具匠心吧?




图片版权为浙窑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