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中考语文新题型---课外文言、古诗、对联专题

 淡然便是晴天 2015-01-27

2015年中考语文新题型---课外文言、古诗、对联专题

2015-01-17 c 中学语文教师

2015年中考说明震撼发布,语文新题型

2015年的中考说明尚未印制完毕,但有语文老师从北京市教育考试院了解到,今年中考语文科目的命题将有较大变化。命题将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强化阅读,提升阅读写作能力。今年的中考命题将更灵活、更宽广。与高考改革一脉相承,命题趋势是增加题量,减少每题分值。如分值7分变为4分等,也就意味着考生语文成绩要想得高分将更加困难!

古诗文背诵篇目增加9

据了解,今年的中考说明从语文基础运用、传统文化、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几方面进行了修订。

附录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从去年的31篇增加到40篇,增加了9篇。增加的篇目为:《关雎》、《木兰辞》、《登幽州台歌》、《次北固山下》、《黄鹤楼》、《夜雨寄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9篇中,需要考查背诵的有两篇《次北固山下》和《南乡子》(何处望神州)其他篇目可能在其他类型题目中考查。

文言文阅读拓展到课外

文言文阅读考查篇目也进行了调整,比去年减少5篇,这5篇为:《伯牙善鼓琴》、《唐雎不辱使命》、《与朱元思书》、《师说》、《口技》。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文言文阅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也就是说,中考的文言文阅读可能会考课外文章。在2015年的中考说明文言文阅读样题中,将出现课内外的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强调对学生迁移能力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量增加

增加阅读量将是今年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趋势,根据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式抓取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今年中考的现代文阅读可能比往年篇幅更长。

据悉在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中,样题增加了一篇长达2400字的现代文阅读。

在中考说明现代文示例样题中,还增加了一篇科幻小说《机器人罗比》。这一变化体现了增加阅读量、强调想象力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导向。

另外,今年的中考说明中现代文文章示例将增加10篇,从16篇增加到26篇。增加的10篇文章为:《鼎湖山听泉》、《我爱着土地》、《邓稼先》、《大自然的语言》、《最后一课》、《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丑小鸭》(童话)、《悼念玛丽居里》(演讲)、《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书信)、《喂,出来》(科幻)

从样题种类看,无疑今年中考的现代文阅读文章样式将更加丰富。

另据了解,在中考语文考试说明附录中增加了三部名著阅读篇目:《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红岩》,这呼应了课标中对社会公认的优秀作品有一定了解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了解历史革命题材。

写作命题突出选择空间

2015年中考的作文命题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强调写作的选择性,突出对学生使用写作能力的个性化表达的重视。

在说明样题中,情境写作样题增加了二选一模式,大作文也增加了样题,二选一模式为:在神奇的种子两题中选择一个。

从样题看,今年中考的作文命题将体现学生个性表达,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和开放写作的空间。

从考生和家长角度,如何利用好寒假消化这些变化,将成为中考前的重中之重!

新增9首古诗整理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五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六《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中考对联题应试策略

对联也称楹联,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语言艺术。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最能体现出汉语的独有魅力。拟写一副对联,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因此,这种题目倍受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海淀老师13261264209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中的对联题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呈现出热闹非凡的景象。这一传统的命题方式不但命题形式灵活,而且还与时事结合起来,使得这一传统的题目更焕发了时代的特色。

一、考场反馈。

从阅卷老师角度来看,这种题目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这虽不是一类新型的题目,但大多数考生却在“阴沟”里翻了船,还有的甚至“颗粒无收”。纵观他们失分的情况,主要是对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和主要特点并没有掌握住。如07年福州市的一题:

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上联:商贸繁荣 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 □□□□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 D.海西明珠

  按理说,这一题很简单,只要稍微有点对联知识,就能轻而易举地选出正确的答案C。可是同学们的答题并不容乐观,据统计,只有40%的同学选了C,而另外60%的同学与这题的分数失之交臂。

  这些情况在启示我们,决不能对这一“旧题”掉以轻心,要切实掌握住对联的特点和有关知识,并适当的予以训练,这种题目还是很好做的。

二、解题技巧点拨

  1.明其特点

  我们在做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对联的特点,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有些同学只所以在这一题上失分,很多原因就是不知道对联的特点。试想,连对联有什么特点都不知道,能对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吗?

  对联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字数相等。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作对时,首先要考虑这一点。

(2)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下联都是“二二一”式。稍长的对联,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

如湖北咸宁市中考题给出的一副不符合要求的上联,上联是: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是: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让考生对不合适的上联作出修改,我们从句式上就可很快发现,“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与“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句式不对照,只要稍一调整“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就与下联句式一致了。

(3)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中上联“大漠”“孤烟”是名词,对下联的“长河”“落日”,上联的“直”是形容词,与下联的形容词“圆”相对。

(4)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如“大漠”与“长河”, “孤烟”与“落日”都是偏正结构。再如名对“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上联的“山穷水尽”与下联的“柳岸花明”都是并列结构。

(5)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上例中的福州市中考题,你会发现这道题其实很简单,上联“商贸繁荣”是一个主谓结构,而四个备选项中只有“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两项是主谓结构,这样可以把AD排除了。然后再按内容相关的特点,上联说的是“社会”,而下联也应如此,所以又排除了B,那理所当然的只有C是正确的了。

 2.使用拆合法。

明确了对联的上述特点之后,我们可以使用拆合法来既快又准地对出下联。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如07年江苏扬州市中考题:对偶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下联。(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扬州名胜很多。如瘦西湖、何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

  平山堂下花似锦,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就可用此法来应对,“平山堂下花似锦”就可拆为“平山堂——下——花似锦”三段分别对之。提示中已告诉我们“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它显然是地点名词,这样可以迅速地对出“瘦西湖——史公祠——琼花观——雷锋塔”等等一大串;“下”是个方位名词,我们可以对出“畔——上——边——下”;“花似锦”是个主谓结构,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我们可以对出“柳如烟——烟如雾——花似海——草如茵”等等。这样我们便可轻而易举的从中选出“瘦西湖——畔——柳如烟”“琼花观——边——花似海”“雷锋塔——下——草如茵”等好对。

 三、对联的形式。

千百年来,我国人民都喜欢用对联来表示吉祥、抒托情怀、志趣、理想、情操,或歌颂人事,讽喻时世,或酬赠亲友,悼念亡灵。所以婚丧喜庆,送往迎来,应酬赠答,甚至冷嘲热讽都可以用上,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1. 与课文有关的作家及名胜古迹对联。

如:

  屈原: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诸葛亮: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李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杜甫: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白居易:枫叶四时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辛弃疾: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文天祥: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鲁 迅: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桃花源: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黄鹤楼: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2.对联的形式。

对联讲究的是对偶,即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必须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密切相联的。从对偶这种特定的形式看,对联又有不同的对法。就内容来说有人名对、地名对、花木对、鸟兽虫鱼对等;就形式来说又分虚字对、实字对、双声对、叠韵对等;就上下联意义的联系来说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等。从对联的表意形式看,对联可运用多种修辞形式。

1.用典。

指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警语来表情达意,使联语内涵丰富,韵味无穷。如: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江西滕王阁对联)

 2.镶名。又叫嵌字,是将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在联语中,使对联新颖,个性化突出。如:

  航标引道,旌旗指路,构和平,同创华夏伟业,锦绣河山涛声笑;

  国乐迎亲,乡茶叙情,谋发展,共建炎黄愿景,楚汉土地瑜色美。

  嵌进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名字。

3.对比。

把正反两方面的事物和情况摆出来,进行对比。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苏州拙政园联)

4.叠字。

是把相同的字叠用起来,使重点突出,语气加强。如: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西湖对联)

5.双关。

指一句联语有两层意思,表面说的是这个意思,实际上要表达的则是另一个意思,这另一个意思才是说话的真意所在。这种手法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使联语机智幽默,饶有风趣。

  就构成条件看,双关可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这两种双关形式又可结合使用。

  (1)谐音双关。指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如:

  塔中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池中采藕,节节太白理长根。

  上下联都用了谐音,嵌入了诸葛亮与李长庚(即李白)的名字,颇见奇妙。

  (2)语义双关。利用语义的双重性构成的双关。如: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反动政府更加贪污腐化,司法机关也是“衙门八字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当时有人就替法院拟了一副对联:

  有条有理;无法无天。

  意思是:有金条就有道理,无法币就暗无天日。八个字把反动政权的腐败堕落揭露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手称快。

6.回环。

指的是在对联中巧妙运用回环修辞手法,顺读逆读一个样,形成音韵上的回环往复美。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还有一种借助谐音构成读音回环的对联。据传,明代唐寅一日到朋友家做客,见壁上挂有一幅僧人所画的《出水芙蓉图》,脱口出句曰:

  画上荷花和尚画,

  联语传开,久而无对。直至清代,才有两个对句。一为李伯元所对:

  书临汉帖翰林书。

  另一为纪晓岚所对:

  观音堂前唐寅观。

7.顶真。

即在联语前后的几个词语与词语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联,上递下承,使得联语结构紧凑,语意连贯,声韵流畅。如:

  相传,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来到京城天然居酒楼,忽来灵感,为之题一上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后纪晓岚过浙江新昌县郊大佛寺,见其佛像高达丈余,于是对句: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8.反复

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或某个句子的修辞格式。如: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南京秦淮河风月亭)

9.集句。

指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警句成联。可以增强联语的说服力和语言的典雅性。如: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风景这边独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江山如此多娇。

 10.用多音字。

指巧妙地利用汉字中的形同而音义皆异的多音字。如: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温州江心寺联)

  此联为南宋状元王十朋所作,巧妙地利用了多音字“朝”和“长”,通过写云聚云散、潮长潮落,描绘出了温州江心孤岛那风云变幻、气象万千的景象。

11.缺如。

指在联语中故意隐去某些词语,引发人们想起另一层意思的形式来促成联语。如: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披是“南北”)

  联语隐含的意思是“缺一(衣)少十(食)无东西”。


2015年中考试语文对联题

1.2013·吉林省】

【试题】8、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文学社开展以我爱校园为主题的对联征集活动。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四季美景养灵性 下联:

2、【2013·四川省德阳市】

【试题】27. 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2分)

上联:传承文明,营造书香社会。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内蒙古省包头市】

【试题】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3分)

1)上联:为人要勤,勤能筑起通天路;

下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

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 ,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

4、【2013·江苏省泰州市】【试题】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围绕教材中涉及到的经典文学作品,你班开展了集体视听系列活动。

1)【话剧欣赏】活动中,你和同学们一起观赏了《(陈毅市长)选场》的话剧视频。其中有一段对话:

齐仰之(笑):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毅: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荆

晓华同学不理解台词中催化剂的言外之意,请你结合所学的剧本内容向他做一个解说。(3)

(2)【广而告之】话剧欣赏活动结束后,大家决定把这段话剧视频向全校宣传推介。

语文老师给右边的话剧海报配写了一则广告语——三分钟与三十分钟的对话。请你对这则广告语的妙处进行点评。(3)

在宣传推介的过程中,晓华同学打算开展征集对联下联的话动。他拟出的上联是陈市长亲顾茅庐得良才,请尝试对出下联。(2分)

5、【2013·甘肃省兰州市】

【试题】5.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著之间也可对仗。如:以《西游记》中的黄狮精虚设钉钯宴为上联,可用《红楼梦》中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说的是张飞饮酒,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又暗派兵将断张郃后路,并反劫三寨的故事。

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简述其故事情节。

花和尚 唐三藏 野猪林 火焰山 路阻 败走 大闹

下联:

故事情节:

6.2013·四川省雅安市】

【试题】6.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为古 今中外君民立允极,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源。

A.孟子 诸葛亮 欧阳修 三苏

B.孔子 诸葛亮 欧阳修 三苏

C.孟子 诸葛亮 范仲淹 三苏

D.庄子 刘备 王安石 三苏

7.乐山市2013

综合性学习活动。 (4分)

土地滋养了万物,哺育了我们,有谁能离开它呢?今年6月25日是我国第22个土地日,在它即将来临之际,梦想中学九年级准备开展一次脚踏一方土”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晓耕地现状。

2008年我国应对粮食生产不确定性党中央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战略决策。实际状况如何呢?请阅读某同学搜集的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材料,概括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点。

2003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耕地面积为18.51亿亩,比1996年减少1亿亩,平均每年减少了1400多万亩。2005年,国土资源部公布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了542.4万亩。2009年初,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又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9万亩。

变化的特点是:

履节约行动。

耕地在减少,生存受挑战。然而,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惊人。不久前,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光盘行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李老师将珍惜土地与“光盘行动”结合,只拟写了一幅标语的前半句,请在下列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后半句,与前半句基本相对。

备选词语:光盘行动 开启 践行 勤俭人 收藏 节约风

前半句:珍惜土地资源心怀感恩情

后半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山西省2013

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2分)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

10.绥化:请根据下面这首有关兰花的诗对出下联。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莆田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巍巍壶山,依依兰水,承载着兴化大地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孕育出淳朴的民风和民俗。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莆田,了解莆田,文学社举行了“美丽莆田”的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吧!

15.舌尖上的美味(2分)

莆田美食品种丰富,历史悠久。下面两句是用来赞美莆田特急美食的,请你运用对偶知识把下句补充完整。

上句:兴化炒米粉传千年八方享誉

下句:莆田焖豆腐烩百昧□□□□

2015年中考试语文对联题答案

1. 【答案】8、宽对即可。(共2分,内容、形式各1分)示例1:满园书香育英才。示例2:一片真情报恩师。

2、【答案】27、(2分)示例:播种知识,享受智慧人生

3、【答案】6.(3) 示例:(1)做事戒懒,懒会 关闭成功门。(2)白云观里望白云,云散见日升。

46(1)陈毅对齐仰之的思想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2)①陈毅以高超的谈话技巧,让齐仰之打破谈话不超过三分钟的界限,直到三十分钟,甚至要秉烛夜谈,体现了陈毅求贤如渴,语言幽默睿智,齐仰之固执质朴,有浓厚的爱国热情. ②示例:齐博士打开门扉遇知己 解析:此题结合专题、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对戏剧的把握。(1)考查对语句言外之意的把握。言外之意,就是“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见《现代汉语词典》),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点,也是在日常生活领域和特定场合下经常用到的一种说话方式。完成此题,应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2)①考查对广告的赏析。在赏析的时候,可从修辞、写作手法、动词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②考查对对偶修辞的把握。对偶要求字数 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5、【答案】(4分)1:花和尚大闹野猪林 故事情节: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两位押解差役受高俅指示,欲害林冲性命。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林冲至野猪林,在关键时刻救下林冲。

示例2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故事情节:唐僧师徒西去取经,来到火焰山前,酷热难当,无法前行。孙悟空借来芭蕉扇,扇灭大火,才得顺利西 行。(对联2分,故事情节2分)

6.2013·四川省雅安市】【答案】B

7.乐山市2013

①我国的耕地面积从2003年来在逐年减少;或者2003年前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得快,其后每年的耕地面积减少得慢。(意思接近即可得2分)

②践行光盘行动开启节约风或开启光盘行动践行节约风

8. 农村或社会等(1分),奔(建)小康(1分)

9.山西省2013 (所填为动词,使用拟人修辞并符合语境即可。)

10.答案:种幽兰追求淡雅情趣或赏兰花陶冶君子情操

11.莆田15.(2分)十里飘香(四海闻名等)(平仄不作要求,宽对即可。)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

江西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执法

海淀语文13261264209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 ) 狱( )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9A10.愤恨、案件。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四川成都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陈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分)

译文: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分)

译文:

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分)

答:

3.(2分)B(“遗”应解释为“馈赠”)

4.(6分)

(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惮”的意思计1分)

(2)(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辞

色”的意思计1分)

5.(4分)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1分),为官清廉、为民作主(1分);老百姓以“青天”称之,

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分)。(语意相近即可)

四川眉山市

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小人无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

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交疏:交情疏远;保:关心爱护。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2分)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23.译文:(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错一句扣1分)

24.(1)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2)相互勾心斗角(3)见利忘义(4)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答对一点1分,共2分)

浙江宁波

(四)(8分)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指国运。 ②:深奥。 ③: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日月广明之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博览群籍 凡三往, B.《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

C.眠中 皆朝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 实是欲界仙都

21.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22. 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9.1A 2B2分,每小题1分)

20.D2分)

21.C2分)

22.①博览群书 ②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浙江衢州

白侯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己。”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á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豪者避役 (2)谓二三子曰 (3)白侯之贤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23.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2分)

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1) ,驭吏(2) ,天子嘉之。

21.(3分)(1)擅长,善于(2)回头(3)确实,真实

22.(2分)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意思符合即可)

23.(2分)(1)清(约)(2)严

浙江嘉兴

(三}义犬(9分)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循:交通要道。

2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走,则又从之 (2)犬始奔3)返客驰 (4)金其半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又自计南北冲,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2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三)(9分)

21。(1)已经 (2)离开 (3)快速 (4)丢失

2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2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 (答出两点即可)

浙江丽水

(三)(7分)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我至子 (2)不乐人焉 (3)燕不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鸥海渚遇巷燕 材人远矣
B、以人不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
C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牒为械
D、方食,泥污 安陵君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
()(7)
23(3)(1)处所(2)依附,依靠(3)知道,明白
24 (2 ) B
25.(2)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示例二: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大意写出即可)

山东聊城市

(二)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公之余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8. 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阻之(或:有的人)

9.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 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8.A 说明:本题2分。

9.(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说明:本题2分。

10.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湖南株洲市

(二)治国犹栽树

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侍臣:周围的大臣。 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征求不 欲清净

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

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24停止(1分);只(1分)

25.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2分)

26.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2分)

浙江台州市

(三)与诸弟书(节选)(10分)

清·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释】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余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未一日间断 贻余核舟一

C.行船走路 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自足 之心而寓之酒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22.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0.(3分)D

21.(3分)(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意对即可)

22.(4分)(1)有毅力(坚持不懈)。(2分)(2)对诸弟要求严格(爱诸弟)。(2分)

浙江温州

(三)(13分)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有名称 (2)乃晖臂曰

(3)举手未敢 (4)子孙窃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欲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记之 B.晖堪先达 C.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20.(4分)(1)一向,平素 (2)握,持 (3)答复,回答 (4)感到奇怪

21.(3分)D

22.(3分)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

23.(3分)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释】竖:憧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0①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它的人这么多?②我们不知道往哪边追,所以就回来了。

湖北武汉市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及见之 及:等到

C.趋焚之 趋:追逐

D.长必好之 好:喜欢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悦婴儿

A.何以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以美于徐公D.以光先帝遗德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 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 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三、(9分,每小题3分)

8.C;9.D;10.C

四、(14分)

11.(1)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

(2)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


语文老师132612642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