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圣胡雪岩的人生启示,祸福就在一念间(25)

 过去式@@ 2015-01-28

商圣胡雪岩的人生启示,祸福就在一念间(25)

2014-06-28 曾仕强教授 道德经智慧

胡雪岩做了阜康钱庄老板以后,这块石头就更大了。他如果就天天守着钱庄,派一些伙计出去办事情,然后回来一一考核:你到底有没有赚了我的钱,你到底有没有亏了我的银子,那他就完了。

一个人得到好机会,如果处理不得当的时候,它往往是一块绊脚石,最后就把人箍死了。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该丢的东西就要丢,不要什么东西都抓在手上,那就叫做舍不得。舍不得就得不到。胡雪岩得到钱庄后,把它当作是继续发展的垫脚石,而没有被它所牵绊,这是他一生最了不起的一点。其实他舍不得也没有用,因为太平军很快就打进了杭州城,财产被查封,他一下什么都没有了。丢了的就丢了,有什么了不起?

这期间他在外面做了很多事情,结识了左宗棠,很快就在上海成立了一家新钱庄。一个杯子如果是空的,什么东西都可以装,但是如果里面装满了酒,舍不得倒掉,其他东西就装不进去了,那么这个杯子也就没有什么用了。所以,一个人得到很多东西就死守着,非要跟它共存亡,它就是你的绊脚石,你就不会再有发展。很多人始终看不透这一点,以为好处就是好处,既然抓在手里就舍不得放弃了。好与坏都不是绝对的,好处就是坏处,坏处就是好处,关键要看你怎么对待。

得到胡雪岩帮助的王有龄知恩图报,当然会尽心尽力地帮忙。但是,如果王有龄跟胡雪岩两个人营私舞弊,赚到钱你分一点,我分一点,那就是十足的绊脚石,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胡雪岩没有这样做,他跟王有龄合作,不是完全为了自己私利。这么一来,王有龄就成了他的垫脚石,把他一捧上去,他就跟左宗棠接轨了。如果他栽在王有龄这一关卡上,那就没有办法跟左宗棠合作,更别说以后的发展了。

胡雪岩和王有龄很有默契,关系发展得非常好,但是王有龄却那么快就死了,这让胡雪岩很伤心。但如果胡雪岩只是伤心,只是烦恼,甚至要跟王有龄同生死共存亡,那他这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胡雪岩是会读书的人,虽然读的书很少,但是《三国演义》、《孙子兵法》里面的要点他都能够领会,并能够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三国演义》中,关公一死,刘备只知道哭,根本没有心情跳出来想别的事,所以后来整个蜀国都完了。但胡雪岩知道,一个人光是伤心是没有用的,既然王有龄是为了守杭州城而死的,自己就要完成他的遗愿,要收回杭州城,使它恢复原貌,这才是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王有龄的死就成了胡雪岩奋进的动力,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垫脚石。

一块大石头,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千万不要去踢它,因为你踢不动它。踢石头的人是最笨的,一定会自己痛得要命,石头却无动于衷。但当你要去踩它的时候也要小心,因为万一踩不住掉下来,后果也是很严重的。所以,一块石头你要把它变成绊脚石,还是变成垫脚石,就看你自己怎么去拿捏,这个拿捏的分寸非常重要。我们用一个字来讲,就叫做“,掌握这个度很关键,过犹不及,如果拿捏不好最后都是绊脚石。

左宗棠这块石头不知道比王有龄大了多少,按理说胡雪岩是爬都爬不上的,可是他居然也有办法把左宗棠也变成自己的垫脚石。用今天的话说,这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发,一开始就高人一等了。胡雪岩虽然帮了左宗棠的大忙,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和信任,但是对于左宗棠,胡雪岩始终保持一定距离,因为左宗棠毕竟是朝廷重臣,如果在别人面前跟他太过亲近,不免会被人说三道四,这是非常不利的。胡雪岩很懂得这一点,所以在处理与左宗棠的关系上拿捏得非常得体。

左宗棠一直在外边打仗,总是不断地给胡雪岩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胡雪岩从不抱怨,交代的事情也总是尽全力去完成,没有把这些看作是自己的负担。一个人如果把工作当成负担,一定会很烦恼,工作做不好,自己也不开心。但如果把工作当作是自己本来就应该要做的事情,只怕自己做不好,而不是去埋怨任何人,那工作就是他最大的垫脚石。这个观念影响了胡雪岩的一生。

胡雪岩最后败得很惨,是什么原因?他败给了自己放置的一个小石头——在贷款时多报了利息。这个小石头看起来很小,但是当胡雪岩越走越高,越走越快的时候,这个小石头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一个从高楼上掉下的铁钉会穿透厚厚的钢板,一只不起眼的小鸟能撞毁高速飞行的飞机,都是这个道理。当他看惯了大石头以后,往往就会忽略那些小石头,这也是我们要小心的。大石头固然有用,小石头也不能轻视。当一个人太过专注于看大人物的时候,就会在不经意间得罪了小人物,而最后恰恰就栽在了小人物手上。

胡雪岩在五十多岁时,走到了他人生最辉煌的顶峰。然而,当时大清朝的两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明争暗斗却越来越激烈。李鸿章发现,左宗棠之所以能够屡立战功,都与胡雪岩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于是他提出:倒左先倒胡。

胡雪岩为打破洋人对蚕丝市场的垄断,出巨资高价收购了大量蚕丝。然而,李鸿章的人却采取多种手段,将胡雪岩一步步逼入困境,同时还设法把胡雪岩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报利息的事情抖落出来。慈禧太后得知此事大发雷霆,下令查抄胡雪岩的家产。胡雪岩毕生积累的万贯家财,就这样灰飞烟灭。虽然胡雪岩最终成了派系斗争的牺牲品,但如果他自己没有留下任何把柄,李鸿章的人也是整不垮他的。那么我们从胡雪岩的失败之中,又能得到哪些教训呢?

古今中外,每一个人的结局都是一个样的,那就是四个字——不了了之,都是如此,无一例外。再伟大的科学家最后是不了了之,赚再多钱的商人最后是不了了之,权位再高的官员最后同样也是不了了之。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没有一个人能把自己所有想做的事情全都做完后才死掉。只要人活着,就永远有事情,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永远都做不完。就算你不想做也会有不想做的事情出现,最后都是算了,不了了之的走了。

那样人不是很消极吗?反正都是不了了之,还讲那么多干什么呢?不是这样的。或许有人会说,我们一再说,中国人讲阴阳思想,任何一个东西都会有两种解释。有一种人死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的,叫做死不瞑目;还有一种人死的时候,眼睛很安详地闭起来,叫做心安理得。所以同样是不了了之,却有两种分别,一种叫做死不瞑目的不了了之,一种叫心安理得的不了了之,可见同样是不了了之,却又是很不相同的。

中国人一生一世所追求的就是心安理得的不了了之。我们把它浓缩成四个字,叫做求得好死。所以,人一生最好的结局就是求得好死。我们骂人骂得最难听的话,就是说这个家伙不得好死——只要不得好死,这个人一辈子做过的事情就都完蛋了。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中国人口中的那些俗语,那都是经过了几千年检验的,它的寿命比我们每一个人都长,都是非常有哲理的。

三管齐下重压难扛

当左宗棠越来越走下坡路的时候,在他人的精心谋划下,胡雪岩也逐渐遭遇到三种压力的挤压。这三种压力的任何一种,施加到普通商人身上,都会是灭顶之灾。三种巨大的压力同时向胡雪岩压来,像三座大山一样,让他没有喘息的机会。

第一个压力来自于蚕丝。大家都知道,胡雪岩涉足很多行业,几乎都很赚钱,钱庄很赚钱,茶业也赚钱,这些以商业方式运转的行业盈利状况都很好。我们称胡雪岩为“商圣'也即因为于此——胡雪岩所有以商业方式运转的项目都盈利。但唯独蚕丝行业,是胡雪岩投入本钱最多,却没有按照商业规律操作的一项业务。用现在的话讲叫:没有在商言商。

外国的商人想要垄断中国的蚕丝贸易,赚取更多的利润。外国商人垄断了中国的蚕丝市场,把蚕丝的价格压得很低,使得蚕农非常辛苦,却赚不到什么钱。在外国人垄断最厉害的时候,江浙部分蚕农一年的收入,都难以维持一家人半年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下,胡雪岩挺身而出:这样不行!你们外国人欺负到我们头上了!于是,他联合蚕农,收购蚕丝。外国人四两银子买,胡雪岩就出五两,并号召大家不要把蚕丝卖给外国人。

这一年,胡雪岩又是一千多万两银子的蚕丝在手。急了眼的外商前来谈判,但仍然想以垄断价格买丝。胡雪岩当场对外商说:“中国有一个字,两个山,一个山上又一个山,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外商当然听不懂,但翻译一听就明白了:下面一个山,上面再加一个山,那就是“,胡雪岩这是在下逐客令!胡雪岩竟然用两个“,当场把外国人赶了出!这叫什么?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胡雪岩就是要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会任由你们随意垄断我们的市场,压榨我们的同胞的!

由于胡雪岩出的价格高,蚕农当然不会再将生

丝卖给洋人,收不到蚕丝的外国商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这种情况之下,居然有清朝的官员来告诉洋人:你们放心,我迟早叫胡雪岩把丝便宜卖给你们。我们已经同英国政府交换条件了,只要将汇丰银行的经理调回国去,蚕丝的问题我给你们解决。居然有这样的官员,可见清廷是多么腐败!

这固然是打击胡雪岩最致命、最有效的办法,因为汇丰银行的经理回国,必然会使胡雪岩贷款时拿回扣的事项败露。但不管怎么说,此时的胡雪岩都是在为民族、为同胞扛着一份责任的??

第二个压力来自清政府借汇丰银行的一笔快要到期的四百万两银子的贷款。因为胡雪岩是代表清政府去借的款,清政府把还款的任务落实到各个省里,相应各省税收银两征收上来以后,统一汇到上海,然后由上海的衙门代表清政府还给汇丰银行。眼看四百万两贷款就要到期了,银子也已经由各省汇到了上海,就在准备要还款的时候,李鸿章突然下命令给上海的官员,冻结了这笔款项,暂不偿还汇丰银行。李鸿章不还贷款的目的,就是要让胡雪岩资金周转不灵。平常如果从阜康钱庄抽出四百万两银子,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但是此时,上千万两的银子投在蚕丝上面动弹不得,这四百万两就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胡雪岩是这笔贷款的担保人,清政府还不上的时候他必须垫付,这种压力可想而知。

其实就压力本身而言,四百万两银子事小,但是一旦胡雪岩还不上贷款的名声传出去,对他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因为他的商业帝国大都建立在良好的信用之上,一旦信用出了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这一切,都是对手精心制造的。

还有第三个,相信各位一定知道,那几乎是没救的——就是对手想尽办法把胡雪岩向英国银行贷款时拿回扣的事情抖了出来。赚朝廷的钱,这足以置胡雪岩于死地。

可以试想,慈禧太后得知胡雪岩从中赚取朝廷的钱,一定会想:你胡雪岩赚别人的钱算你有本事,可你竟然敢赚我大清朝廷的钱?简直是不知死活。接下来一系列的事情,都证明慈禧太后确实就是这样想的。所以我们这里讲一句话:人的一生,最好不要留下任何把柄,否则迟早变成你的致命伤。

如果胡雪岩没有把柄,左李派系之间再怎么斗争也斗不垮他。所以胡雪岩不能怪任何人,要怪只能怪自己。如果当时他没动这个脑筋,辛苦一点是可以熬过去的。他赚那些回扣,当时看起来是应该的,他理直气壮:这些钱不是放进我的口袋,而是拿来继续做公家的事情。话虽然可以这样说,但别人不可能听进去。因为大家会想,你的豪宅,你那么漂亮的药店,都是你胡雪岩辛辛苦苦赚来的吗?是不是跟那些回扣有关系呢?他挡不住别人的怀疑。

挤兑引祸端

在对手的精心设计下,三种巨大的压力几乎同时压向胡雪岩,他如同被三座大山压顶,一下子动弹不得。一个被压得不能动弹的巨人,此时只要有一点点外力,就能轻而易举地将他推倒。这种外力,看起来是那么轻,轻得平时他都从来不会想到。此时,胡雪岩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手派人去上海阜康钱庄挤兑。随后,各地的阜康钱庄都相继发生挤兑事件。

中国有一句老话: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张渔网,如果扯破一条线,不及时修补,整张渔网就会很快破掉。对手会利用人心的恐慌,鼓动储户都来挤兑,而阜康钱庄一时间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现钱来,储户拿不到钱,就更加疯狂地挤兑。就这样,胡雪岩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商业网络,在一夜之间就被撕破了。

在这个挤兑狂潮中,老百姓不明就里,执意要取出现银,阜康钱庄因为蚕丝等业务的影响,款项周转不回来,付不出现银而倒闭;往日的商业合作伙伴以及平日里很想巴结胡雪岩的其他外国银行,也因为听说胡雪岩还不上汇丰银行的贷款,对他避之而恐不及;朝廷中的那些朋友也爱莫能助,如果纯粹是商业上的危机,相信以胡雪岩平时的为人,肯定会有很多人伸手相助,但是面对一个侵占公款的红顶商人,谁又有这个胆量插手呢?

胡雪岩不肯服输,他说自己是白手成家,是从无中生出有来,所有的钱都是自己赚来的,就算朝廷查封,没收他所有的财产,他也不怕,他还可以从头来。但是那一年,胡雪岩已经五十九岁了。我们中国人习惯上说,男人最怕的就是“'

十九、二十九、三十九、四十九、五十九,这都是难过的关口。岁月不饶人,一个五十九岁的老人,即便再有雄心壮志,他的体力还是不济的。所以经过这样的打击,胡雪岩一败涂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