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不要误读孙子-------我读孙子(1)

 金庭碧 2015-01-28




 世人对《孙子兵法》的误读大致有四个方面。比如:《孙子兵法》是纯粹的兵书,孙武与孙膑是同一人,孙子的十二诡道残忍无比,言孙子必谈三十六计。下面我试图澄清,仅供参阅。

1,如果认为《孙子兵法》是纯粹的兵书,那就out了。过去可以这样认为,孙子写书的初衷的确如此。只是后来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因为用今天的观点看孙子,其思想内涵远远超出了兵学领域。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初稿中并无孙子的地位,因为他认为《孙子兵法》是纯粹的兵书。后来发现有问题,孙子在中国哲学史中不能忽视,于是修订时加入了孙子的哲学思想。我想,既然包涵丰富的哲学思想,那么应用于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等领域就理所当然了。更何况,《孙子兵法》产生时,根本无学科一说。因此,不能认为它是纯粹的兵书。当然,泛化对《孙子兵法》的应用也不合适。本质上是兵书,其中的思想和观点可转嫁到其他领域。

2、孙膑与孙武并非同一人。这个问题争论了千年,最后因为1972年银雀山出土了《孙膑兵法》,后人才知晓,孙武孙膑各有其人,有书为证。鬼谷子的学生庞绢孙膑交恶时,庞绢之所以害怕孙膑,有个原因是孙膑手中有祖传的《孙子兵法》。据查,孙武为孙膑祖父,有孙氏族谱为证。至此,千年悬案,一朝冰释。

3、《孙子兵法》中的十二诡道并非残忍的诡诈,而是受德制约的诡道。从诡道实施主体看,道是主体的基本素质。这里讲的有道之将帅,是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将帅。从诡道使用原则看,是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这个利,是天下利、民之利,非私利、小利。从诡道使用的目的看,是为了国之大事,是为了为民是保,不是为了小圈子、小集团。孙子不用诡诈,而创造诡道一词,关键在于道。因为受德制约,所以叫诡道。

4、言《孙子兵法》必谈三十六计,不妥!二者根本不在同一层面。《孙子兵法》是战略著作,战略筹划、战略选择、战术手段,全部揽括其中,甚至把情报工作也放在战略层面一并考虑,这是难得的。相比之下,三十六计是雕虫小计,不足挂齿。可为什么三十六计在大众中有享有声望呢?那是因为适用,人们用了得到了小利,既然适用又得小利,当然受欢迎。这两本书本质不同,应用范围和层面也不同,万万不可相提并论。

简言之,消除误读有利于准确把握《孙子兵法》的本意。我读孙子从兹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