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一百三十九:《浪子回头》

 杏坛归客 2015-01-29

 

 张绪字思曼,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479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江东大族。举秀才。他一生清简寡欲,克勤克俭,追求学问,很有修养。曾任国子祭酒,专门主持高等学府的事务。精通《周易》。终年六十八岁。

 他有一个儿子,叫张充,字延符。曾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对《易经》很有研究,有一定的社会声望。

 

提起张绪的儿子张充,这个人年轻时倒是很聪明,长得也不错,从小就是不爱读书学习。他整天是东游西逛,吃喝玩乐,一点儿都不求上进。到了二十多岁,在学业上还是一点儿成就都没有,品行也不大好。

做父亲的当然希望他能够成才,但常年在外做官,远离他乡,想管教他,也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对儿子的表现,张绪虽有所耳闻,但公务在身,他也是无可奈何。家里其他的人,对张充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有一次,张绪返回家乡探望亲人。他的车子刚刚走近村口,老远就看见一大帮人簇拥着一个青年走了过来。只见那年轻人身着绸缎长袍,左胳膊上架着一只鹰,右手牵着一条狗,一副浪荡轻狂、流里流气的样子。

张绪自幼就注重自身修养,行为举止规矩大方,风度翩翩,很受人们仰慕。所以,他最看不惯这号人。看到此种情景,不由得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

“咳!真不知道这是那户豪门家的浪荡公子。怎么,他家的大人也不管教管教他?”

    可当他他的车子走近那伙人跟前,他定睛一看,啊!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个浪荡公子,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那宝贝儿子--张充!

张绪一时间愣住了。怎么,是他!两年不见,这孩子竟然堕落到这种地步,变成了这个样子!他不禁感到内心一阵痛楚,不由自主地大声喝道:

“充儿!你看你这是什么样子?成什么体统?还不赶快给我回家!”

    张绪憋着一肚子气,不好当众发作,打发赶车的人快赶车回家。不一会儿,张充回来了。

    张充在大街上当众受到父亲的训斥,虽然有点儿不大高兴;但见到几年不见的父亲,还是问好请安。张绪不理他。

面对这样的儿子,张绪深深自责,悔恨自己平时对他管教太少了,太不严了,是严重的失职。

他知道,儿子已经快三十岁了,再不严加管教,不知道将会堕落到什么地步;可转念又一想,只靠简单训斥,也不行,他又不是小孩子了。

张绪极力按捺住自己激愤的情绪,耐心地劝导说:

“充儿,你看你现在是个什么样子!都快三十岁的人了,还整天这样玩鹰牵狗,吃饱了混天黑,消磨大好时光。孔圣人说,三十而立。到现在,你还不改邪归正,抓紧时间读点书,长点知识,将来你会后悔终生的呀!”

稍停片刻,他又自责地说:

“今天,你成为这个样子,也不能都怪你,我也有责任,平时对你教育得太少了。”

听了父亲的教诲,张充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在回到家庭的一段时间内,张绪基本上是闭门谢客,几乎整天和儿子在一起,跟他谈古人古书中的训诫,谈自己生活道路上的体会,谈浪子回头的故事,跟他谈将来……

在父亲的耐心教导下,张充逐渐明白过来了。他果断地撒了鹰,放了狗,回绝了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朋友,和那些浪荡公子断绝了来往。

他悔过自新,脱胎换骨,像重新换了一个人似的。从那以后,他发愤读书,加强自身修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有修养、受人尊重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