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体诗的押韵与平仄

 虹72 2015-01-29


        近体诗的押韵与平仄

          

 

近体诗,是指唐代大量出现并定型的律诗和绝句,其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比古体诗严格。

近体诗包括七律、七绝、五律、五绝和排律等。我这里所讲近体诗,主要是指七律、七绝和五律、五绝。前者简称七言,后者简称五言。

七律:每句七个字,共八句。七绝:每句七个字,共四句。五律:每句五个字,共八句。五绝: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七律、五律的颔联、颈联要求对仗。

近体诗要讲究押韵和平仄。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便于其广泛传播。

 

一、汉语拼音与声调

普通话的汉语拼音一般由声母与韵母相拼,并分为四声。四声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又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阴平为高平调,阳平为中升调,上声为低升调,去声为高降调。如:

           

jiā   jiá   jiǎ   jià

           

tāng  táng  tǎng  tàng

汉字还有轻声,如:吗、吧、呢、哟等,轻声一般为语气助词。

根据古人读音,汉字还有入声。入声是一个短促的声调,在我国有些地区已经消失。原来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有些划入阴平、阳平,有些划入上声、去声。划入上声、去声的汉字,在平仄问题上没有矛盾,我们可以不管。划入阴平、阳平的汉字,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其平仄存在矛盾。

写作近体诗时,按照新声韵,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仄”的本义就是不平、心里不安的意思)。平声字音响亮悠长,仄声字音短促。按照平水韵,一般而言,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但是,原来的入声字一律为仄声。如一、七、八、十、荚、铗、蝶、菊、国、搏、出、学、吃、激等字,按照新声韵是平声,按照平水韵是仄声(因为它们是入声字)。

古人写作近体诗,使用平水韵。今人写作近体诗,可用平水韵,也可用新声韵,但从发表的诗歌作品看,使用平水韵者居多。如果用新声韵,要特别标明新声韵。

 

二、近体诗的押韵

押韵,简单的说,就是韵脚字要使用相同的韵(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一)诗韵的种类

诗韵有十八种,即:

  一麻韵,韵母 auaia

  二波韵,韵母 ouo

  三歌韵,韵母 e

  四皆韵,韵母 ieve

  五支韵,韵母 i (声母为zhchshrzcs,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韵母 er

  七齐韵,韵母 i (声母为 bpm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韵母 eiui

  九开韵,韵母 aiuai

  十姑韵,韵母 u

  十一鱼韵,韵母 v

  十二侯韵,韵母 ouiu

  十三豪韵,韵母 aoiao

  十四寒韵,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韵母 ongiong

注意:

1、二波 、三歌通韵

2、五支、六儿、七齐通韵

3、十姑、十一鱼通韵

4、十七庚、十八东通韵

注意:恩(en)、音(yin)、温(wen)、云(yun)同韵,但是an ang in ing en eng  不通韵。因此,山与商,因与英,林与玲不通韵。

(二)近体诗押韵的规则

1、作为韵脚的字不仅要求其韵母相同或相近(什么属于“相近”,要严格遵守规定),而且都要用平声,一般认为声调不同不是押韵。要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

韵脚的声调可以全部是阴平,或者全部是阳平,也可以阴平、阳平混用。

2、根据平水韵,入声字一律为仄声(如一、七、八、十、荚、铗、蝶、菊、国、搏、出、学、吃、激等字),所以入声字不能作韵脚字。如果用新声韵,要特别标明。

3、律诗(包括七律和五律)的第二、四、六、八句要求押韵(即最后一个字要同韵)。

绝句(包括七绝和五绝)的第二、四句要求押韵(即最后一个字要同韵)。

4、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七言(包括七律、七绝)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包括五律、五绝)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

5、在第一句不押韵的情况下,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可以用仄声韵,或者用邻近的韵。

(三)近体诗押韵的例子

1、五律。如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

这首诗韵脚字的韵母为enging,属庚韵,征是阴平,城、情、鸣是阳平。

2、五绝。如王之涣《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这首诗韵脚字的韵母为iuou,属侯韵,都是阳平。

3、七律。如程颢的《七律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睡觉东窗日已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

这首诗的韵脚字的韵母都是ongiong,属东韵,且有阳平(容、红、同、雄四字),有阴平(中字)。

4、七绝。如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无边光景一时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

这首诗的韵脚字的韵母是in un,属痕韵,且均属阴平。

 

三、近体诗的平仄

(一)新声韵与平水韵

新声韵是根据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确定的平仄规则。按照新声韵,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平水韵是古人写诗,根据约定俗成逐渐形成的平仄规则。由宋末平水(今山西临汾)人刘渊刊行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最终确定。按照平水韵,一般而言,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但是,入声字一律为仄声。

在写作格律诗时,首先要确定是使用平水韵还是新声韵。如果用新声韵,要特别标明新声韵。

(二)近体诗的平仄规律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是: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近体诗在平仄方面的基本格式是: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则为: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近体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粘nián

对,就是在本联中,平对仄,仄对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只有在第一句押韵的情况下,第一联稍有变化。

粘,就是在上下联中,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相一致。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或者为: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则为: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或者为: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由近体诗在平仄方面的基本格式可以演化出以下八种格式。

(三)七律的平仄

1、平起式(首句第二个字为平声)

仄平平仄(首句押韵则为: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陈抟《归隐》:

十(入声)迹走红尘,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荣争及(入声)睡,朱门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guō旧读guā入声)醉人。

      书归旧隐,一(入声)般春。

2、仄起式(首句第二个字为仄声)

平平仄仄(首句押韵则为: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杜甫《曲江对酒》:

一(入声)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堂巢翡翠,冢卧麒麟。

      推物理须行乐,用浮名绊此身。

(四)七绝的平仄

1、平起式(首句第二个字为平声)

仄平平仄(首句押韵则为: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苏轼的《春宵》

春宵一(入声)值(入声)千金,有清香月有阴。

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2、仄起式(首句第二个字为仄声)

平平仄仄(首句押韵则为: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李白《清平调词》

想衣裳想容,春风拂(入声)槛露华浓。

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五)五律的平仄

1、仄起式(首句第二个字为仄声)

仄平平仄(首句押韵则为: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李白《送友人入蜀》:

      说(入声)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傍马头生。

      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2、平起式(首句第二个字为平声)

平平仄仄(首句押韵则为: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特定平仄格式)水,上岳阳楼。

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入声)字,老病有孤舟。

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六)五绝的平仄

1、仄起式(首句第二个字为仄声)

仄平平仄(首句押韵则为: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刘禹锡的《秋风引》

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特定平仄格式)树,客最先闻。

2、平起式(首句第二个字为平声)

平平仄仄(首句押韵则为: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太上隐者的《答人》

来松树下,石(入声)头眠。

山中无历日,尽不知年。

(七)近体诗的特定平仄格式

1、七言(含七律、七绝)的特定格式:

平平仄仄”的格式变化为“仄平平仄平仄”。其余不变。

如杜荀鹤的《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 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zhè)废来犹纳税, 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 旋斫(zhuó)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 也应无计避征徭。

2、五言(含五律、五绝)的特定格式:

平平仄仄”的格式变化为“平平仄平仄”。其余不变。

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八)平仄的变通

1、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即七律、七绝的第一、三、五字(五律、五绝的第一、三字)的平仄问题可以变通,七律、七绝的第二、四、六字(五律、五绝的第二、四字)的平仄问题不能变通。

这两句话不完全对。

七言(含七律、七绝)的平仄格式: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特定格式: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

五言(含五律、五绝)的平仄格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

A在七言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否则犯孤平。

B在七言特定格式“仄平平仄平仄”中,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在五言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

C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以论为常格,不论为变格。

D在特定格式中,七言第五、六字,五言第三、四字平仄互换.

E在五言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可以换成“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在七言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所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不是绝对的。

2、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A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若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改用平声,即换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由“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平平仄平”。这样以免犯孤平。这是本句自救。

B在该用“仄平平仄”的地方,若第四字用了仄声,变为“仄平仄仄”;就将对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改用平声,变为“平平仄平”。若出句“仄平平仄”变通为“仄平仄仄”,则对句“仄平平仄仄平”变通为“平平仄平”。这是大拗时对句相救,系大救。

C在该用“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变为“仄仄平仄”;则对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改用平声,变为“平平仄平”。若出句“仄平平仄”变通为“仄仄平仄”,则对句“仄平平仄仄平”可以变通为“平平仄平”。这是小拗(半拗)时对句相救,系小救。小救可救可不救。

3、拗救举例

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媪ǎo

我宿松下,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本诗系五律仄起式,原格式是: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无”字救了“五”字和“寂”字,是自救和对句相救的结合。第六句孤平拗救,“明”字救了“月”字,属自救。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时到,江湖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魑魅chīmèi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本诗系五律平起式,原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秋”字救了“几”字。对句相救,属C类。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尽,春风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本诗系五律平起式,原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吹”字救了“不”字,对句相救,属B类。

(九)关于孤平问题

孤平是写作格律诗时的大忌。

孤平,简单的说,就是在格律诗中,除了韵脚平声字外,出现平声字单独适用的情况。关于什么是犯孤平,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犯孤平只出现在平脚的句子中;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毛主席《七律二首 送瘟神》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仄脚句,句中只有“行”字是平声,也不算犯孤平。

第二,犯孤平指的是“平平仄仄平”和“仄平平仄仄平”格式中,五言第一字拗、七言第三字拗,变为“仄平仄仄平”和“仄仄平仄仄平”。至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中“八月湖水平”(仄仄平仄平),不是孤平,而是另一种拗救格式。

临洞庭上张丞相(指张九龄)

八月湖水平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气蒸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波撼岳阳城。

欲济(渡)无舟楫,

端居(安居、闲居)耻圣明(愧于圣世)。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关于孤平的补救,就是拗救的第一种形式。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若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改用平声,即换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由“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平平仄平”。

 

在诗歌的写作和欣赏方面我还刚刚起步。上面所讲内容定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陈老师和各位同学批评指正。

 

2011623

94第三次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