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灸(久病成良医原创)
灸疗的适应症
中西药久治无效和针刺针感很差的所有慢性病,顽固病和部分内科危急症均可使用,也可以用于恶性肿瘤(特指未曾开过刀,放疗,化疗的患者)。
灸疗常用于哮喘,慢性气管炎,肺结核,心脑血管病,动物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肠炎,体质羸弱,发育不良,阳痿,遗精,早泄,前列腺病,肾炎,肾病,肝炎,肝硬化,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施灸原则
1.慢性杂症先以温灸盒为主,温灸用至1个月,脉证若无变化,再以麦粒为主,或用九宫灸法配合麦粒灸。
2.重病危症先以打艾炷为主,再逐渐过渡到中艾炷、小艾炷,宜多灸,连续灸,灸至全身血通透为止。
3.灸疗虽然麻烦费事,甚至还要留疤痕,但是从长远效果看,比动辄就盲目地切除病变器官或无的放矢的乱用药,不知要好上多少倍。绝不可轻视灸后调养,灸后调养是灸疗能否取效的关键所在。医生必须把灸后调养的细节给患者讲清楚,要随时检查细节完善的情况。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灸前准备
1. 药品准备及皮试
安定片2.5毫克×30片,利多卡因注射液100毫克×4支,普鲁卡因注射液40毫克×30支,布比卡因注射液37.5毫克×5支。将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逐一做皮肤注射敏感实验,如无过敏反应,则选择备用。
2. 艾炷及器械的准备
大号艾炷(边长1.2厘米的正四方体)30块,中号干艾炷(边长0.9厘米的正四方体)50块,金艾绒100克,镊子一把,灰盒一个,软毛刷一把,线香一把,火机一只,一次性10毫升注射器,姜片(切片约一毫米厚)30片,火针,酒精灯,胶布,干棉花,灸罩(用空易拉罐制作)。
3. 灸前刺血
对于气血淤滞重的病人,尤其是痛症明显的病人可在重灸之前酌情采用刺血疗法泻其瘀浊,主要分三种刺血方案:一,脏腑淤滞重的以背俞穴刺血为主,依照脉症在背部选取阿是穴刺血拔罐,出尽黑血为度;二,在四肢上选适当的瘀络刺血,出尽黑血为度;三,井穴刺血,按照经络祛病法(下文详述)选定排病门户,然后点刺出血。实践证明,灸前根据病情适当采用一种或几种刺血方案,可以加快灸感的传播和全身气血的贯通。
4. 灸穴具体位置
根据病情选定穴位后,在穴位上下按压找阿是穴(压痛点,如没有明显的阿是穴,就是用艾条在最易深透穴位,周围悬灸找嗜热穴(让病人体会热流最易深透远传得那个点)。最后以阿是穴或嗜热穴为中心画一十字,来确定艾炷安放的具体位置。
5. 灸罩的制作与应用
灸罩的制作如彩图所示,用空易拉罐即可做成。(此处书上并没有提供彩图)
应用灸罩有三种好处:一聚集火力,防止火力散失;二隔离周围的衣被,有利于保暖及防止艾炷爆炸烧到周围衣被;三使患者不能看到艾炷的燃烧,减少了患者对艾火的恐惧。
6. 灸烟的排放
如彩图所示,排烟装置包括升降衣架,烟罩(铁皮制成,长60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烟道(直径为5厘米的可伸缩的塑料管),及排风扇(功率80-100瓦)。先把升降衣架固定在房顶及墙壁上,烟罩挂在升降衣架的横杆上,它可以根据灸疗的不同部位而前后滑动,升降衣架可以随意控制烟罩的高度。做灸疗时烟罩从房顶降下来,打开排风扇,灸烟就被排到室外去了。
|
|
灸疗的火候
通过亲自灸关元的体验及为诸多病人做灸疗的体会,笔者认为无论是直接灸,还是间接灸,灸感必须上达巅顶,下达足心,热流充满全身四肢百骸,才是最佳的火候。具体的壮数倒不重要。曾有一病人虽然是十来年的慢性前列腺炎,仅直接灸关元二十五壮就达到了最佳火候,再加上灸后调养配合得好,病照样痊愈了。那些大量用过激素的类风湿或是强直性脊柱炎和晚期癌症,即使是连续重灸十个小时,全身气血也很难一下子温通开。所以《扁鹊心书》中提到好多危重疑难病灸关元三百至五百壮,这只是个约数。灸感才是决定灸疗是否达到饱和的尺度。
笔者认为灸感分两种,一种是患者灸感即患者自觉灸疗产生的热流在全身走窜流动的范围和速度及当时的排病反应。当时的排病主要以热流冲击病灶为主。另一种是术者灸感,是指术者在灸疗过程中,多次触摸患者体表,对温度湿度变化的感觉情况。大多数情况下,两种灸感是统一的,有时患者自觉热流已经透至双足,但术者却感觉足跟还隐隐发凉,这时应以术者灸感为准,继续施灸,尽量使二者达到统一,才能算是真正灸透了。术者用手触摸时,摸的时间要长,认真体会,如果刚开始感觉热之后感觉凉,这说明体内还有寒气,应继续施灸。体表出汗的情况,最能反应温度的变化。以双足为例,如果患者双足多年无汗,一轮重灸下来,能发潮就是很大的进步,如果平时有汗,就应以汗出如洗为度。笔者在为病人灸疗时,一般十五分钟摸一下患者双足,仔细感觉湿度的变化,同时问病人热流走到哪儿了。以下肢为例,热流到达双髋关节,可以视为是第一关,膝关节是第二关,踝关节是第三关,足心足尖是第四关,到达足跟是最难的一关,灸感的传播速度与治疗效果成正比。笔者每年都为一些身体基本健康的中年人做养生灸,立春前后五天直接灸气海,立秋前后五天直接灸关元,发现他们平均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都可以达到热流灌满全身且几乎无排病反应。我想一个重病患者经过长时间的灸疗后,灸感达到一小时之内热遍全身了,就可以算是正常了。
现在有些书上说,古人作灸疗动辄三五百壮,都是长时间累计的结果,这是天大的错误。在《扁鹊心书》中窦材明确地写道“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劳伤肾,以致骨痿,急灸关元五百壮”。急灸可以理解为是连续灸,这样就可以集中火力,在短时间内把全身气血都温通开。经过实验,把金艾绒用干捻法制成松艾炷,捻成边长为一厘米的正四方体,燃烬需要三至四分钟,就是按二点五分钟计算,灸五百块至少需要二十个小时,将时间均到两天里,每天得灸十个小时。即使均到三天里,每天也需灸近七个小时。笔者曾经做过类似的治疗,每天灸十至十二小时完全是可行的。病人经过长时间的重灸后,脉象症状大多会有很大的进步。如果没有变化,可以说是病人的自身康复机能已经丧失殆尽了。有一乳腺癌病人重灸后三天即开始大量吐痰涎。有一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重灸时双足冒冷气,浑身出冷汗,所有原先有过症状的关节都酸痛钻痛,连续灸至十二小时全身才算灸透一遍。
在病人的安眠药起效后,可以先采用大号艾炷灸,当病人感觉到疼痛时改用中号艾炷,然后再逐渐缩小艾炷体积,慢慢地过渡到黄豆的小号艾炷。两三个小时之后再次注射局部麻药,重新再循环用大号艾炷等。根据灸感的传导情况和脉象的变化以及病人对疼痛的耐受度,有时可以考虑第三次注射局部麻药。这样一轮重灸下来,需要六到十个小时。
第一轮重灸之后,如果病人气血还未完全打通,可以在三五天后再进行第二轮重灸,有的病人甚至还需要第三轮。重灸之后,灸疮未完全发开之前,每个灸穴上可以每天坚持做麦粒灸二十至三十壮,或灸盒灸两个小时以上,以保证火力的连续。
有个别病人对所有局麻药都过敏或注射局麻药也不止痛者,那就只能先从小米粒灸开始,慢慢地过渡到麦粒灸,再逐步过渡到黄豆灸。每天灸黄豆大的艾炷三十至五十壮,连续灸十五至三十天,靠壮数的蓄积来达到除病的灸量。同时,也同时配合灸盒灸或九宫灸法。
灸疗时的心理诱导
《东医宝鉴》中说:“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至于有病,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手,虽一时侥幸而安之,此则世俗之庸医,不足取也。”灸疗的时间较长,正好医生可与病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以“谈心”的方式疏导病人的情绪,引导病人说出内心的苦闷、矛盾,把平时说不出口,或说出也没有人听的话讲出来,医生要善于倾听,提问,循循善诱,让病人把心结解开,把积攒的多种负性心理逐一释放出来,感到委屈就放声哭出来,这样做非常有利于气血的开通,灸感的传导。医生与病人共同探讨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使病人拥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及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灸疗时的按摩和点刺
为了加快灸感的传导,有些病人灸疗时要适当配合按摩和皮肤点刺。按摩多在肘膝关节以下部位进行,主要是顺经络走行方向的推拿,发现压痛点用按摩法慢慢地将其揉开。皮肤针点刺主要是取井穴、原穴,依照病邪性质不同,为病邪打开排放门户。
现将《全象气功医学》中经络祛病法摘要,选录如下:
排放病邪的门户
在排放病邪时,原则上顺经而行,病症属阴症要从手三阴的原穴与井穴向外排放病邪,病症属于阳症要从足三阳的原穴与井穴向外排放病邪。
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阴肺经之病邪,要从手太阴肺经的太渊与少商排出体外。
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之病邪,要从手厥阴心包经的大陵与中冲排出体外。
足厥阴肝经与手少阴心经之病邪,要从手少阴心经的神门与少冲排出体外。
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之病邪,要从足太阳膀胱经的京骨与至阴排出体外。
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之病邪,要从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与足窍阴排出体外。
手太阳小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之病邪,要从足阳明胃经的险谷与厉兑排出体外。
另外,人体的任督二脉居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上,是人体至关重要的两大命脉,这两大经脉排邪方法与众不同。
任督二脉之中的阳邪,热邪,实邪要从任脉脐中的神阙与气海穴向体外排出。
任督二脉之中的阴邪,寒邪,虚邪要从督脉上的百会,人中,龈交穴排出体外。
灸疗中的意外和对策
灸疗过程中常见的意外有两种,一是由于病人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意识模糊,有时会不自觉地用手摸灸罩,或突然翻身导致艾炷倾倒。对策主要以预防为主,术者及家属时刻注意患者手足的动向或先用手握住患者四肢,以防意外的发生。二是艾炷燃烧有时会出现爆炸现象,爆炸多发生在艾炷燃烧到尽头时,主要是因为皮肤内的水分被加热后产生的蒸汽无处发泄,最后导致爆炸。最好的对策是,把中号火针烧红,在灸痂上扎几个孔,深度以透过灸痂为好。
排病反应及处理方法
在灸疗过程中,即使没有外界环境的诱因,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种种不适反应。如浑身发冷,出冷汗,冒臭气,吐痰涎,腹痛,腹泻等现象。甚至于多年前有过的病症会重复多次出现,由于这些不适反应与患者的病情有关,所以我们把这些不适反应统称为排病反应。排病反应是正邪斗争的结果。因为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是正邪斗争并最终由病邪战胜了正气,在发病过程中集体会出现许多不适反应,同样患者接受灸疗后,元阳向病邪发动进攻,脏腑经脉里的病邪被驱逐,病邪被逐的过程就是排病反应。因此,治疗过程中的排病反应是治疗效果的前奏和标志。一般排病反应越强烈,治疗效果会越显著。
临床常见排病反应
1. 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
据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都有风寒外排的反应,多以打喷嚏,流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等反应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一两天或三五个月不等。
2. 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
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等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反应持续时间一般数小时至1-3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3. 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排痰湿多以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有一肝炎病人重灸后,吐痰持续一个月,每天吐痰少则几十口,多则上千口,每天平均咳吐50-150毫升痰涎。最后,病体痊愈,他的针感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
4. 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
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曾有一心脏病人连续了5次九宫灸法之后,浑身除头面手足之外大部分皮肤起湿疹,奇痒无比,全身被挠的血迹斑斑,持续了三个半月方止。
5. 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
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瘀阻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6. 与睡眠有关的反应
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有的重灸后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
7. 发热反应
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少数低烧患者,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至两个月。
8. 其他反应
可以说,曾经患过的疾病都可能会复发多次,虽说是复发,但感受一般不会比以前犯病时强烈。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而且会有内痔变为外痔,大约十天半个月即可自愈。
处理方法
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反应,需认真鉴别。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反应是何因引起的,如果没有外界诱因诱发,纯属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反应,则可以认定此反应属于排病反应。医患双方都应该知道,在治疗期间每出现一种排病反应,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因此对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排病反应,应采取忍耐和任其自然的态度。最好不用药物控制,以免降低治疗效果或出现不良反应,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消炎止痛药或激素类药物。这个尺度由医生来把握。如有的病人实在痛苦难忍,或发高烧持续三天以上还不退,可用刺血,拔罐,刮痧,做温灸盒等方式来缓解。这些方法都是在给病邪以出路,是因势利导之法。而乱用清热消炎药,激素药等会使病邪内敛,十分难得的排病机会会失之交臂。当然,如果出现剧烈腹泻,高热大汗时则应多喝糖盐水。若喝不进去可以输液。如出现委屈易哭得情绪反应时,最好是随时随地大哭一场,如觉得不好意思可找一旷野无人的地方放声痛哭,大声喊叫,尽量将这种情绪发泄出去,直到心情舒畅为止。如病人出现失眠反应,连续多日每夜只能睡3-4小时,只要第二天体力精力都无多大变化,就不必有意强迫自己非睡不可,更不能吃安眠药强迫自己入睡,应采取忍耐的态度。当渡过反应期之后,睡眠会自然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总之,对于排病反应,应持平静态度和乐观的心情,顺其自然,以迎接疾病去根之日的来临。
灸后调养
1. 心性调养
心性调养分三个方面:静心,反思与自励。
最好的心情是平静,心静哪怕是很短的时间,都会产生无比的反应。静是一切功力之本,无论做什么事,当你静不下来时,就不会有成果。静可以给我们无比巨大的力量,令我们身心合一,它联通了自然之力,这种力量无坚不摧,无疾不除,它不损耗我们的身体的力量,还发掘我们固有的源源不断的潜能。我们常常看见些百岁老人,他们既不练功,也不信神,信教,身体却非常硬朗,因为他们达到了平静的状态。重灸之后,患者应放弃短期目标,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忘掉环境,忘掉自我”,按照无欲无求的要求去做,这样心态就平静了。
心浮气躁,百无一成;心平气和百福自集。——《菜根谭》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不经过自我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得人生。”患者要多多反省自己在心性上的偏执,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上的错误,若能认真改正,疾病自然就会痊愈。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喜谈人过。
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喜谈人过有伤天地之和。
高远在求近,避祸在除怨。知足不怨人,真正去病根。
柔和欢喜,永离医药门。
六君子汤——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助人,小人伤人;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凭忠信,小人徒心机;君子不易得病,得病也易治好,小人岂能不病,病后更难治疗。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时刻都鼓励自己——坚信自己一定会好的信念,是病人重新获得健康的最大内在推动力。其实,每个病人体内都有一位很高明的医生,之所以仍找医生看病,是因为不知道这个事实。如果给每位病人体内的医生提供机会,那么,我们的健康就会保持在最佳状态。扫除内心中的恐惧,忧郁,焦虑,不断地鼓励自己,坚信自己一定会好起来,这样就为体内医生的工作清理了最大的心理障碍。(最佳的治病方法,莫过于调动体内医生的力量来化解疾病,做医生的必须知道药物或其他方法,都只能起辅助作用,如果喧宾夺主,必然事与愿违)。
2. 睡眠起居调养
重灸对机体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消耗大量元气去疏通全身经络。因此,就必须减少一切无谓的能量损失并且要加强休养生息。第一,灸后禁绝性生活半年到一年;第二,尽量放下一切劳作经营;第三,每天上网,打游戏,看电视等娱乐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第四,每天睡眠时间应在十至十二小时之间,因为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恢复生命活力的最佳途径。
3. 饮食调养
灸后禁服一切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灸能强食生肉。灸后多数病人胃口大开,这时,病人及家属都希望多吃一些饭,多吃些高营养的动物蛋白,这是人之常情。但实际这正是犯了灸后的大忌。尤其是肿瘤病人或有肿瘤倾向的各种慢性炎症的病人,一定要坚持清淡素食半年到一年,每餐以六七成饱为度,也可以少吃多餐。病愈后也要以素食为主,必须要有节制,以防复发
《江南草药王》中记载一段轶事,“在萧山有一个叫白马湖的地方,一个民间老太太治疗淋巴癌堪称一绝,就是用艾叶烧穴位。当地的淋巴癌也叫生串,一大片像葡萄似的,烧过之后,别的要求没有,就是对饮食禁忌非常严格,任何油腥的东西都不能沾,只能用开水蔬菜放盐煮一煮吃,而且必须坚持6个月之久,肿瘤自然会消失。这位老太太已经逝去十多年了,但是她的神奇之处,却令我神往不已。我曾经多次到过白马湖,在民间寻访追踪这位乡间奇人的足迹,大量访问她曾经治疗过的病人,最终悟出一个道理,老太太的高明之处,除了艾叶烧穴位,调动机体的防御功能外,最可取之处莫过于忌口了,这给我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和启迪。”笔者在临场实践上验证,确实如此,不仅仅淋巴癌,其他肿瘤或有肿瘤倾向的慢性炎症病人,只要不是虚劳体质,哪个病人灸后严格忌口,在灸疮完全愈合前,任何油腥都不沾,哪个病人效果好。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疑难病中体质属于痰湿壅盛者,灸后不仅要严格忌口,而且在灸疮完全发开(黑痂脱落)后,配合断食疗法效果更好。断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断食疗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减食期,大约三天。第二阶段是正式断食,只能喝水,普通是五天到十天。结束断食的信号是,舌苔消退,难闻的体味消失,强烈的食欲恢复。第三阶段是增食期,大约三至五天,因为肠胃的消化力尚未恢复,宜先喝米汤,渐由米汤到稀饭,增至日常饮食为止。断食结束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断食期间如有宿便(暗褐色或蓝黑色的粘液)排出,是病根拔除之佳兆。断食时新陈代谢变化剧烈,则可直接刺激自身溶解过程的进行。也就是说,断食疗法是不使用刀子的内脏手术,且比外科医生做得更自然,更精细,更有效,丝毫无损于健康而可除去百病。不明内情的人,以为断食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一旦亲身体验,就会知道,不但毫无痛苦,身心反而会有意外的收获。
4. 运动调养
任何药物也代替不了运动,运动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的作用。灸后运动以散步、打拳、静坐、练六字诀等为主。散步每天五至十公里。打太极拳每天一至两个小时,静坐每天从半小时,逐渐过渡到两个小时。练六字诀可以每次30分钟,每天练三至五次。医生要认真做好示范,病人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方式,以动静相兼为好。病人平时可以观摩学习相应的教学光盘。医生要定期检查,随时纠正细节上的错误,这样病人就会培养出良好的运动习惯。
对灸疮的认识与护理
灸疮结束后在灸痂上敷些干棉花,外面再盖一层保鲜膜,周围用胶布密封好。一般七八天就可以化脓,最多十三、四天化脓。如果十五天还未化脓,就必须再重灸一次。只有身体虚弱,精血亏损的人在灸后半个月内靠吃鸡肉、羊肉、鱼等发物来辅助化脓,化脓后则禁食一切发物及姜等刺激性食物。
一般人对灸疮化脓有恐惧心理,认为是感染怕变生他症。岂不知这正是灸疗的最神奇之处。《小品方》上说:“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针灸资生经》说:“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瘥,不得疱发,其疾不愈。”《太平圣惠方》上说:“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瘥,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针灸易学》说:“灸疮一发,去病如抓。”这就是说直接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对灸疮出脓,勿须顾虑重重,它与一般的疮痈化脓或创伤性炎症截然不同。只要认真护理,绝不会出什么问题。
灸疮溃烂出脓一般先从灸痂周围开始,大约在灸后25-30天黑痂脱落。灸疮溃发后,每天在灸疮周围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用干棉球吸干表面脓液,不可以清理脓苔,否则不仅会引起灸疮疼痛,而且还会阻碍脓液外渗。灸疮出脓愈多,病除根愈净。如果发现灸疮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脓色由淡白色变为黄绿色,而且有恶臭味。可以先用双氧水冲洗,之后用消炎膏或生肌玉红膏涂贴。若此时病人舌苔厚腻,最好让病人进行三至五日的断食(断食疗法见本书饮食调养),直到舌苔恢复正常。如果灸疮出血较多,可以在换药时外敷云南白药来止血。
总之,病家绝不可以一看到灸疮出脓就去输抗菌素或口服抗菌素。应该为灸疮出脓庆幸才是。万不得已需要用抗菌素,必须及时请示灸疗医生。
补在灸疮认识与护理之内
在《江南草药王》中有一段话专门讲了感染与癌症的关系。“从奶奶得皮肤癌导致细菌感染最后被治愈的过程,春荣突然发现一个奥秘:大凡癌症患者,只有在患病期间感染一次才有救。一方面,身体的免疫功能又自然形成了一道更加强大的抵御系统;另一方面,第二次侵入体内的细菌会对原来的癌细胞进行一次强大的进攻和吞噬,直到将癌细胞消灭掉。在以后的行医岁月里,凡遇到患癌症十多年大难不死者,他都要仔细询问人家是否有过一次感染,最后的结果充分应证了他最初这一奇异的想法。后来,他将这个跟踪调查的结果写入他的一篇医学小论文,发表在《深圳科技》上。”
灸疗的收效期
古代针灸医书有“疮发即愈”之说,根据临床观察,并非如此。对一般的痛症、急症、危症见效较快,但对其他慢性陈病,在化脓期间,虽有些症状得到改善,但大部分病症须到秋冬及次年春天才能应验。有些患者体质过差,或病重,须连灸两三年,每年按适当季节施灸,或隔三至六个月施灸一次,连灸二三次,方能收效。所以较重的慢性病症,第一年灸后如未见大效,没有其它的副作用,应当连续再灸,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也可以再重灸间隔期间配合九宫灸法或相关中药效果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