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易蒙停配合治疗婴幼儿腹泻180例临床分析-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负鹏载舟 2015-01-29

易蒙停配合治疗婴幼儿腹泻18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年6月1日22:23:50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一般按病因分为8 种类型。①感染性腹泻。②炎症性腹泻。③消化性腹泻。④激惹性腹泻或旅行性腹泻。⑤激素性腹泻。⑥菌群失调性腹泻。⑦功能性腹泻。⑧肠易激综合症。对婴幼儿腹泻治疗以往一般采取抗病毒、抗炎、补液、支持、对症处理等方法。我院自2004 年以来收治180 例婴幼儿腹泻患者,在按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易蒙停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①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标准。②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或急诊观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治疗组各为180 例。两组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均无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易蒙停治疗。方法:口服,0.1 mg/次/kg,每日3~4 次。 
        1.3  疗效判断
        以止泻为观察指标:小于1 日为显效,小于3 日为有效,大于3 日为无效。
        1.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03 例,占57.2%,有效66 例,占36.7%;对照组显效28例,占15.6,有效83例,占46.1%,经统计学处理,P<0.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  讨论
        易蒙停又名盐酸洛哌丁胺,是近年来使用比较普遍的用于治疗急慢性功能性腹泻的首选药物,成人使用比较普遍,治疗婴幼儿腹泻报导不多,其主要作用机理是:①阻断纳络酮及其他配体与阿片受体结合,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增加水电解质的吸收,增加大便的稠度。②通过增进Na的协同转运的间接作用或抑制由钙依赖性促分泌素诱导的分泌的直接作用减少水电解质丧失。③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张力,从而抑制便急和大便失禁,减少大便次数。我院用易蒙停配合治疗180 例婴幼儿腹泻患者,效果明显,方法简单,无明显副作用,比较实用于基层医疗单位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易蒙停的应用必须建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特别应及时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这样效果会更明显。 

(责任编辑:shurenadm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