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纲(503-551年)字“世瓒”,小字“六通”。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子。天资聪明,史称“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结目必记;篇章辞赋,操步立成。博宗儒书,善言玄理。”“天才纵横,冠于古今。” 大通(527-534年)中萧纲被立为皇太子。侯景之乱,被拥立为帝,在位仅两年(550-551年)即被侯景所杀。一生著述甚丰,共三百五十九卷。 《诫当阳公大心书》是写给他第二个儿子萧大心的。大心字“仁恕”,曾被封为当阳县公,后封寻阳王。 该诫书非常简单: “汝年时尚幼,所缺者学。可久可大,其唯学欤?所以孔丘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该诫书中心思想是劝学。在萧纲看来,对于一个人来说,能最久、最大地发挥作用的,莫过于学识,而这又恰恰是他儿子所缺乏的。因此,他引述孔子的话说,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在那里思考,没有收获,不如读书学习。 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就如同面对着墙壁一样,一无所见;又如同猴子戴着一顶帽子,只有人的外表。 写文章与立身不同:立身首先需要谨慎、认真,写文章必须要活泼、疏荡。 《梁简文帝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