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沙沙---高清晰音质

 陆安桥1871 2015-01-30
      “卡沙沙”之语,在当今现代彝语的北部方言中是一句用语频率最高的答谢语。在彝区各族人民日常交往中“卡沙沙”之语成了增进友谊、沟通情感的一种方式。“卡沙沙”,是“谢谢”、“非常感谢”或“特别谢意”的意思。 
       田逢俊 1935年6月生,四川自贡人,1950年1月参加工作、是铁二局原文工团创作员、词作家。卡沙沙就是田逢俊的歌词。铁路修到凉山下”,是指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成昆铁路。1959年,铁二局的“修路大哥”高举“开路先锋”旗帜,浩浩荡荡地开进凉山,开到牛日河与孙水河的分水岭沙木拉打,在这个成昆铁路的最高点,打一座全长6379米的长隧道,受到彝族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们千言万语一句话:修路的大哥啊卡沙沙,卡沙沙。
      1960年,田逢俊等来到沙木拉打工地体验生活,耳闻目睹和谐的“路地关系”和“民族关系”,萌发了要创作一首“卡沙沙”的赞歌。
      “修路大哥”来到凉山,特别尊重彝族同胞,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节假日上山帮助彝胞耕种,传播耕作知识,使彝胞一扫“刀耕火种”旧习。帮助彝胞种的玉米和土豆,产量提高两倍以上,彝胞笑得合不上嘴,握着“修路大哥”的手:卡沙沙。
  “修路大哥”节假日背起药箱、带上理发工具上山,免费为彝胞治病理发。
  这些,田逢俊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在《卡沙沙》第2段纪事性地写道:
   “春天帮我们来播种,
  秋天又帮我们收庄稼,
   给我们阿依(男孩)治好了病,
   还教阿米子(女孩)学文化。
   卡沙沙,卡沙沙,
   修路的大哥啊卡沙沙!
   勤劳善良的彝族人民最好客,“修路大哥”只要上山,他们总要请进家做客,用兰花烟、金尖茶等最好的食品招待。你要谢辞,他们就“生气”。一天,姚总工程师同测量队员上山,一户彝族大妈看见了,非要请进家。那天,她们家正杀了一只肥羊,大妈割了约两斤重的羊腿请姚总吃。姚总年逾半百,又有胃病,一时吃不完,东推西说才同意带回队慢慢品尝。1960年,杨队长领导的彝族民工队过火把节,工程队几位“修路大哥”前去祝贺,人人被招待得“酒醉饭饱”。所以,词作家在《卡沙沙》第3段写道:
   一手送上兰花烟,
   一手送上金尖茶。
   千言万语说不尽,
   只有一句心里话:
   卡沙沙,卡沙沙,
   修路的大哥啊卡沙沙!”
  1960年,这首《卡沙沙》问世以来,首先受到彝族同胞的认可,凉山自治州政府定为全州人民必唱歌曲而流传于大小凉山。彝族儿童作为“民歌”传唱至今。
  这首《卡沙沙》同时受到“修路大哥”们的认可。中铁二局人每逢文艺演出时,这是必唱歌曲;在出川铁路列车上,作为必播歌曲广泛流传于省内外。四川省歌舞团作为保留节目,出访欧、亚、非洲和前苏联等国家演出,受到外国朋友交口称赞,都知道中国的成昆铁路通到凉山下。
  时值成昆铁路建成通车40周年之际,我们“修路大哥”在欢唱《卡沙沙》时,特向为支援修建成昆铁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彝族人民深情地道一声:卡沙沙,卡沙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