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西北部的Har Hotzvim科学产业园中,高科技公司与超正统犹太教社区共存。
超正统犹太教人士抗议安息日工作。
超正统犹太教士兵在以色列军队编程部门编写电子战系统。
2013年1月,首届针对以色列超正统犹太教人士的高科技创业、创新与就业会议在耶路撒冷成功举办。会场上人头攒动,衣装极其保守的超正统犹太教人士从以色列各地赶来参加这次盛会,聆听正统犹太教商人分享成功经验以及来自高新技术行业的世俗人士介绍相关工作机会。超正统犹太教社群与高新技术产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两块“零交集”的领域,然而这一观念已经逐渐过时。
耶路撒冷的高科技角落 说到耶路撒冷,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巍峨屹立于山巅之上的历史古城,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以及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之中心地带。苍凉的落日景色,伴随着清真寺里的悠悠吟唱和犹太会堂里的阵阵歌声,勾勒出一幅千年古都的深沉底蕴和时间镌刻出的苍老与风化。然而被很多人所忽视的是,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第一大城市,面积约为125平方公里,拥有80万人口,以及希伯来大学的三个主要校区、贝萨雷尔艺术设计学院、耶路撒冷技术学院、耶路撒冷工程学院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包括以色列博物馆、犹太大屠杀纪念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内的数量惊人的博物馆、展览馆和手工艺中心。 除了数量惊人的政府部门、文教机构、宗教建筑和公共空间外,在耶路撒冷外围还有两座规模庞大的高科技园区——位于耶路撒冷西北角的Har Hotzvim科学产业园(Campus of Science-Rich Industries)和位于西南角的马尔哈科技园区(Malha Technology Park)。 Har Hotzvim科学产业园是耶路撒冷主要以高科技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美国公司英特尔、以色列本土巨擘Teva制药、电视通信技术NDS以及Ophir Optronics、Sandvine和Radware均在这里立足建厂。在Har Hotzvim科学产业园,除了以上大公司外,还有大约100家左右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和科技类孵化器。据统计,2011年在Har Hotzvim科学产业园工作的人数已达到1万人。 马尔哈科技园区(又称耶路撒冷科技园区)是坐落在耶路撒冷西南部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6.1万平方米,自1996年开始建设至今人口不断增加,并与周边商圈(耶路撒冷购物中心、泰迪体育场、耶路撒冷马尔哈火车站、耶路撒冷网球中心和圣经动物园等)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社区。马尔哈工业园区的所有者Isras集团向企业出租办公场地,园区内70%的公司为高新技术产业相关,其余30%的公司为商务服务、媒体等,如英国广播电台中东站和路透社以色列站等。 然而在耶路撒冷这样一座正统犹太教人口超过五分之一的城市,超正统犹太教人口的宗教生活与高科技公司是否能够和谐发展,给不少公司企业出了一道“技术含量”高的难题。 Har Hotzvim科学产业园所在的耶路撒冷西北部是几个大的超正统犹太教社区所在地,他们恪守犹太教义,着装保守,文化上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社群中,并且严格遵守安息日,在安息日当天不工作、不使用电器、明火等。然而根据高新技术公司和创业公司的工作性质,很多公司员工或需要在安息日加班,在没有公共交通的周六开车穿越正统犹太教社区,办公和工厂也会发出适度噪音,遭到超正统犹太教居民的抗议。 例如在2009年,位于Har Hotzvim科学产业园的英特尔公司在周六安息日期间进行生产,遭到周围超正统犹太教居民长达几个星期的强烈抗议,安息日在英特尔大楼外聚集、投掷石块,最后需要促动警察来维持秩序。随后英特尔与超正统犹太教代表达成协议,可以恢复在安息日的生产,但是不能雇佣犹太人在这一天工作。2011年7月,超正统犹太教政党“联合律法犹太教党”甚至向耶路撒冷市政提议彻底关闭科学产业园、将该区域改建为居民楼,为不断增加的超正统犹太教人口开辟更多的居住空间。 除Har Hotzvim科学产业园和马尔哈科技园区外,耶路撒冷的其他几大工业和高新产业园区(如Atarot、Givat Shaul等)也均在不同程度上与周边的正统犹太教社区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新技术产业和正统犹太教人口之间真的完全没有交集,甚至是格格不入吗?不断变化的现实或许已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超正统犹太教人士的世俗工作 2013年1月15日在耶路撒冷风险投资媒体楼(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 Media Quarter),首届针对以色列超正统犹太教人士的高科技创业、创新与就业会议由耶路撒冷风险投资(JVP)和超正统高科技论坛(Haredi High-Tech Forum)共同举办。这次史无前例的交流获得了以色列政界和创业者的支持,目的在于帮助超正统犹太社群融入以色列的“创业国度”生态。以色列乳业大亨Hatnua主席、以色列司法部长Tzipi Livni、保守宗教政党沙斯党主席Eli Yishai、以色列经贸部长、同时也曾经是成功创业人士的Naftali Bennet,与来自以色列各地的超正统犹太教创业者和高科技产业发烧友一起,探讨以色列超正统社群的创业、创新和就业问题。 虽然会议的主题非常“世俗”——高科技产业的创业、创新与就业,但是与会的超正统犹太教人士仍然着装保守,男女分坐会场两边(男左女右)。在以色列,超正统犹太教人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世俗犹太人看来,他们宗教狂热、不服义务兵役、用政府补贴和救济供养子女众多的家庭,并且经常干涉世俗生活等等。在面临着诸多社会压力、同时也为生计担忧的情况下,部分超正统犹太教人士也在努力寻找突破口,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在过去几年中,他们中部分人开始加入求职大军,以色列欣欣向荣的高科技产业中,开始零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这次面对超正统犹太教徒的高科技会议中人头攒动的景象,就是这一趋势的一种体现。这一场景或许对很多人来说非常不真实:身着黑色大衣、头戴黑色扩檐礼帽的正统派男士和包裹头巾、着过膝长裙的正统派女士前往耶路撒冷风险投资公司寻求工作机会,现场还有若干正在服兵役的正统犹太教士兵。然而对于超正统犹太教高科技论坛的策划和推动者Yitzik Crombie来说,这非常现实——目前以色列约有1万名正统犹太教人士从事高科技产业工作,其中75%是女性。 在此次会议中讨论的话题涉及到有效融资手段、以色列政府鼓励超正统犹太人士创业的项目(the Blessing in Business Program)、分享创业成功经验以及如何能够有效地将超正统犹太教人士吸纳入高科技产业等重要议题。其中,由以色列商贸部推动的鼓励超统犹太教人士创业的项目不仅仅局限于高科技产业,凡拥有自己的创业生意且月盈利不超过1万新谢克尔的正统犹太教创业者均可向所在城市的创业发展机构(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Institute)申请45000新谢克尔的一次性无息贷款,通过竞争获得贷款的正统犹太教创业者须在45个月之内还清。 在超正统犹太教世界逐渐向高科技产业打开一条缝隙的同时,对于超正统犹太教社区内的妇女来说,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也能够大大地改善她们的社会地位,从家庭主妇到软件工程师的道路让她们真切感受到了妇女在婚恋市场上不断提升的价值。以色列《国土报》在集会现场采访了一位前来寻求集会的女性,她对记者说:“我的母亲正在为我的兄弟物色合适的对象,如果那个女孩不是软件工程师,那么她就没戏了。过去我身边的人们都想给儿子物色一个犹太拉比的女儿,但是今天人人都知道在高科技产业工作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水准。”这样的心态和观念改变或许在超正统犹太社群仅仅占少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超正统犹太教人士也需要与时俱进、在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抓住发展际遇、改善生活水平。
从美国硅谷到中东硅溪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谈论在美国硅谷外,以以色列为中心的中东硅溪(Silicon Wadi)地位不断崛起,Wadi一词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河谷或干涸的河床。中东硅溪是具有以色列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心,它的重要地位仅次于美国硅谷,包含以色列沿海地区的几个大型创业、创新城市,而耶路撒冷也逐渐加入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行列中。 在过去50年中,以色列的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常年所面临的军事威胁有关,很多科技发明从军事转入民用,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此外,严苛的自然环境和贫乏的自然资源给创新带来了无穷尽的动力,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移民也给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融提供了良好的温床。超正统犹太教群体对于高科技产业,特别是软件工程的兴趣,无疑将成为这一产业的发展增添全新的活力。超正统犹太教群体虽然没有接受过世俗教育,但是很多人因为多年的宗教学习和辩论,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对细节的重视,经过专业培训,即可胜任诸如编程、纠错的工作。 然而正统派人士的高科技职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需要付出比其他群体更多的努力。与世俗犹太人不同的生活习惯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较为局限的社交圈也为他们更好地求职、获取信息、拓展人脉带来很多阻碍。此外,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高科技产业的平均月工资约为16000新谢克尔,然而该行业48%的正统派人士的月工资不足8000新谢克尔,24%的正统派人士的月工资在8000新谢克尔到12000新谢克尔之间,另有28%的正统派人士的月工资可达到12000新谢克尔以上。月工资不足8000新谢克尔的正统派人士在软件行业的劳动力市场上以“廉价”击败了大部分印度软件工程师。■
(作者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现居以色列。柯白玮、周知秋编辑,工作邮箱:zhouzhiqiu@wxjt.com.cn)
录入编辑:李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