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世·名家】汪海权书画展

 老樟xy67896789 2015-01-30
 


   



汪海权,号砚庄,安徽桐城人。毕业于安徽工学院,清华大学工程硕士。中国书法网坛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五月书会成员。《东方艺术·书法》杂志曾专题报道。有多篇理论文章在《东方艺术·书法》杂志等刊物发表。出版有《砚庄文集》。
作品入展:
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展
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展
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
第八届全国书法展
王羲之杯中国书画大赛(银奖)
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
第二届流行书风展(铜奖)
第三届流行书风提名展
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
全国首届草书大展
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
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
渊源与流变——简帛书法研究展
国际书法大展(韩国)
地域书风展——闽南风 陇上风 齐鲁风
全国写意书法大展
第三届“江韵楚风”——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




 

那个世界

         ——汪海权
陈小蘩说:
平行的梦空间极少交叉。
梦生存在非常复杂的时间隧道和空间隧道之中,由于时空维数太多,梦中的事件绝对不会发生彼此的冲突。
艺术家需要做梦,要到梦中的那个世界去!



我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精神的世界
过去的艺术家太现实,他们用艺术语言这面镜子来观照现实世界的形象,结果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作为精神世界的艺术,它不是现实世界形象的观照,而是透视现实世界的内心。或者说,它就是一个精神的世界。
葛雷说:“印象派的绘画打破了传统绘画中的那种对于外表的勾勒和皴染,而变成了飞动流逸的线条传达静物的神态、生机和逸韵;音乐家的音乐也开始用无标题性的梦幻变奏而抒写世间深渺的物态幽情。”马拉美“全部的诗的幽晦与臻于尽善尽美的形式里所包含的仿佛是一种极为抽象的哲理的思辨性的观念剧,即以观念为主角,以文字为空间舞台,以文字的幽晦、明媚的音,义,声,律,韵味,香,色等为背景所构成的一部完美的哲理抽象剧。”





 

我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个不受汉字规范的世界


    书法,是最有可能形成那个精神世界的,因为本来就没有现实世界的形象需要它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但可惜的是,标准汉字书写一直是书法艺术的绊脚石。

    标准汉字书写形成了一系列的规范:横平、竖直、匀称、均布……这是文字本身符号性质的必然要求。但它们不是艺术的要求,甚至对于艺术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它们使得作品变得更加平庸。
要在书写中避免平庸,就必须加强斜笔画“/”、“\”和弧线笔画“(”、“)”、“︵”、“︶”应用,从而首先从视觉上打动人。

    另外,汉文字的书写,到了王羲之以后,基本上就是内敛的行笔了。大多数笔画,其基本的行笔倾向是向着字内空间的。所以,每一个汉字,天生的就与其它汉字缺乏亲和力。不像汉简书法,大多数笔画,或者说主要笔画都是天然地向着字外空间的,使得每一个字都与周围的字发生信息的交流。






      
我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个非精英的世界
    二王、欧颜柳赵、苏黄米蔡……书法精英的出现,使得我们把他们当作了必然,而不是当作偶然;不是把他们的作品当作参考的经验,而是当作了检验我们作品具有多少含金量的标准。

    从此,艺术家的生命就被作为等级符号而存在着,而不是作为形象、活生生的形象而存在着。本来应该是一个个独立的灵魂,结果都全部拜倒在大师的脚下,用自己的生命去祭奠大师的亡灵——“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样的存在,不如说是牺牲。这样的艺术难道不也是在吃人?!




我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个非风格的世界

  风格,本来是个人意识的觉醒,然而很快又滑向了醉迷和死亡。风格符号系统一旦成熟,艺术家就要醉迷其中,就要葬身于由这符号系统所织就的罗网!从那时候起,他就再也不能直接与外界对话了,他只能通过他的符号系统与外界对话。外界的阳光、空气都通通被他的符号系统所隔绝,最后,他死在里面。

  人啊,还不如一条虫!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更加佩服杨风子。就那么三四件作品留存于世。但是,每一件作品都是可以称之作品的啊!艺术家的代表作难道是可以复制的吗?





 

            我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个动人心魄的世界
海子说:“我们睁开眼睛——其实是陷入失明状态。原生的生命涌动蜕化为文明形式和文明类型。我们开始抱住外壳。拼命的镌刻诗歌——而内心明亮外壳盲目的荷马只好抱琴远去。荷马——你何日能归?!”
   现代的艺术,我期望它首先要让人为之感动,为之震撼。

   其实,这样的书法早已有之。比如那些简牍书法和造像书法,它们首先不会让我们想到什么风格,相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不!不是首先想到什么,而是首先就被打动了,精神为之一振!

    在简牍书法中,我们看到了艺术的童年。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的天真无邪;每一句话语,都是那样的清新透明。
     在造像书法中,横画如此强调,如面对死亡的宁静态度;空白大幅度压缩,如冥界的沉重压抑气氛;笔画朴实率真,是生命的最原始的体味。只有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人类对生命才有更多的、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个具有原始的力的世界
       我尽力体会着《冈山刻经》中那种原始的“力”的形态,我要用这种原始的“力”去感化那些被经典作家理性化的、他化的形态。
因为,只有这种原始的“力”,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所以,先不要考虑文化的要素。

      海子说:“凡·高、陀斯妥耶夫斯基、雪莱、韩波、爱伦·坡、荷尔德林、叶塞宁、克兰和马洛(甚至在另一种意义上还有阴郁的叔伯兄弟卡夫卡、理想的悲剧诗人席勒、疯狂的预言家尼采)都活在这种原始力量的中心,或靠近中心的地方,他们的诗歌即是和这个原始力量的战斗、和解、不间断的对话与同一。他们的对话、指责和辩白。这种对话主要是一种抒发、抒发的舞,我们大多数的人类民众们都活在原始力量的表层和周围。”

      要体悟原始力量,你应该到西藏去。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蓝天、白云、阳光、风、兀鹫、野鸭、藏獒、马、牦牛、甚至人类,总之是一切,都会直接刺痛你的心!让你的心流出鲜红的血!

      那里的一切都是神性的,而不是文化、历史的积淀。
      我觉得人到了西藏,就失去了时间——时间在神的面前逃遁了。从而,在西藏,我们获得瞬间的同时也获得了永恒,心灵在神性面前没有不颤栗的,而颤栗又是任何文化和历史都触摸不到的。





中庸之道在书法领域的精神回归和全新阐释
——对魏启后书法的认识
(汪海权)

       我感到自己有时候非常矛盾。
       在书法上,受魏启后先生影响的,我怕是比较多的一位。但魏老去世的时候,我在外地出差,我本该尽快赶回济南和众人一起送魏老最后一程,但我却选择了独自一人的默默思念。直到第三天才写了篇文字——《魏启后不死》,算是给自己有了个交代。
       10月4日,李德生先生邀请我参加“纪念魏启后先生诞辰95周年学术研讨会”,本该到场学习,但我又以假期陪家人出游的理由请假了。我以为就这样过去了,不想今天又要搞一场研讨会,再次受邀,也不好意思不来了。
       我是不喜欢在热闹场合凑热闹的,因而才有了这种情感上的矛盾。
      还有就是艺术上的矛盾。这次活动展示了魏老这么多的书画作品,没有不想看的理由,但是,看多了又怕自己不能自拔。有网友说:面对着魏老的五指关,且留意砚庄怎样去跳(孙悟空不就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嘛)。好歹,这几年我算是有了点自信心。这点自信心,是建立在个人对魏老书法艺术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个人有那么一点点不同于魏老的艺术追求的基础之上的。
       认识魏老,我是基于魏老的这样一个观点,亦即——一、王羲之以后的书法从“中庸”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所谓的“正格”,一是所谓的“破格”。
      “正格”更多的是法度,个人情性受到抑制,帖派书法多有此弊。康有为说“后人取法二王,仅成院体,虽欲稍变,其与几何,岂能复追踪古人哉”,又说唐楷“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浇淳散朴、古意已漓”。因此,他推崇南北朝之碑,说“南北朝之碑,无体不备,唐人名家,皆从此出。”甚至推崇民间造像墓志书法。
       但“破格”的书法往往任意夸张、扭曲,是一种逆反心理的表现,碑派书法多有此弊。实则“正格”和“破格”两者都是心灵的扭曲。
       理想状态还是以二王为代表的书法,这种状态最理想的描述词汇还应该是“中庸”,这个“中庸”不是世俗的“中庸”,而是“尽万物之理而不过”的“中庸”。 王羲之为“中庸之道”在书法领域提供了一个典型阐释。
       好像人性从此就完全分裂了,再也回归不到“中庸”的理想状态了。
      王羲之后的书法——
       一是向法度与放达两极冲闯。唐楷较之魏晋楷书更加收敛,馆阁体是其极端。明代大字书法更多的是情感宣泄。
       二是向时间与空间两极冲闯。王献之更多地注重笔画时间上的因果关系,唐代怀素推向极端。黄庭坚以及八大、金农、伊秉绶等清代碑派书法更倾向于拓展空间美感。
       三是向雅化和丑化两极冲闯。赵孟頫、董其昌是典型的雅化的代表。而傅山、八大、蒲华,还有更多的画家,他们的书法完全不在乎二王一系的典型运笔和结体。
       四是出现碑帖之争。碑帖之争的原由既有审美方面深化的需要,也有获得正确笔法的需要。
如果把上述四个方面看作矛盾的双方,那么,在王羲之以后,似乎很少出现矛盾双方新的调和。当然,调和不是回到王羲之的调和,而是在于矛盾冲突达到异常激烈状态下的新的平衡。



二、魏启后书法的形式分析
       粗略说来,魏老深受汉简以及王羲之、米芾书法的影响。但这些影响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来的。总地来说,汉简书法对魏老影响的是它的开放性,对魏老书法的总体气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米芾书法给魏老的启示主要是在笔画的丰富性和节奏感,它决定了书写过程的快感;如果说汉简和米芾书法给魏老提供的是一种精神和意志,是一种推动性的能量,那么王羲之书法则是提供了约束性的力量,使得运笔和结体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1、运笔的开放性使得作品更具宏伟的气象
       不同于二王以及二王以后的书法笔画两端大多往字内收敛,汉简书法,由于常常将很多笔画向外延伸,因而在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上,汉简书法具有开放性。在汉简书法里,我们能感受到这些笔画具有一种召唤力和感应力,它们时时都在发送某种信号等待对方的接受,同时也在接受对方发出的信号。所以,在汉简书法的字外空间里,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场的存在。静静地注视着它们,你能听到一种声音,它们超越二维空间的形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价值。
       吸收汉简书法这种开放性运笔,使得魏老不仅写大字书法时能有一种势的驱动力,而且,就是他的小字放大了,也同样气象宏伟。
2、主笔画和笔势对字形空间的调整起着关键作用
     和汉简书法一样,魏老书法中多数字里都出现一个或两个主笔画。主笔画的出现,使得单字内部出现结构疏密(开合)的明显变化,或者说,单字内部易出现一个甚至多个较大的空白。由于主笔画的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空白在单字内部的位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有利于整幅作品样式的调整。
魏老一方面借鉴汉简的笔势与空间关系处理手法,另一方面借鉴米芾的运笔节奏与空间关系处理手法。
这样,魏老书法字形外廓是多样性的,没有什么方块的约束。内部空间性状对比强烈,随机应变。
这样的书法的个体特征更强,这需要我们具有更高的智慧才能驾驭。驾驭得好,使得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笔画都表现得异常出色,更重要的是,所创造的意象能较二王为代表的传统书法更加鲜明、生动、感人!
       如果说魏老书法有时代精神的话,那么,这应归功于他那化汉简和米芾书法的“腐朽”为“神奇”的高超手段。无疑,现代人的空间审美需求较古人更为强烈。
3、边走边转的运笔使得笔画更加丰富而有质感
       汉简书法、楼兰残纸书法、王羲之书法(唐摹本诸帖)、孙过庭书法、颜真卿行书,以及米芾书法,它们的运笔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我个人称之为“边走边转”,魏老也是这种运笔。
这种运笔主要是针对笔画中段而言的,不是指笔画的两端或起落转折处。所谓转,是指笔毫相对于笔管的角度在行笔过程中的变化,笔毫整体转动造成笔画出现的形态特征是,笔画弯曲、粗细有变化、两边边缘线不对称。
       相对于边走边转的运笔方式是两种,一种是中锋直行或中锋转笔;一种是侧锋直行。一般而言,侧锋转笔,再加上笔杆作垂直于纸面方向的起落,就是边走边转的运笔。
       这种边走边转的运笔过程具有很强的不可逆性和随机性,其笔画关系也是机动性的。
中锋直行、中锋转笔和侧锋直行的书法,总的感觉比较直白、浅显、单调,而边走边转的书法,笔画更加丰富而富有质感。
4、运笔过程的合理性
       康有为为了寻求正确的笔法,把目光投向了墓志、造像、摩崖等石刻书法。
魏老无疑比康有为幸运,他接触到了汉简、残纸等墨迹书法,把它们与王羲之、米芾等名家书法相结合,从狼毫硬笔运转的合理性出发,完成了向羊毫软笔的合理性运笔的转化。这样,运笔的自由度加大了,但运转的合理性又得到了继承。
       如果没有这种运笔的合理性(因笔势造空间),那就是纯粹的安排了,过了份,就是造作。
5、书法作品的整体协调性
       魏老书法作品整体协调性同样来自其对二王一脉书风的正确理解和继承发扬。
这样,运笔的天真浪漫和婀娜多姿丝毫没有成为一种炫耀,丝毫没有变得过分甚至多余。相反,在整体气息上,魏老的书法却表现出一种“老鱼跳波瘦蛟舞”的美感。
      相比而言,汉简书法虽然在单字的笔势与空间上往往有奇特之处,但整幅作品的协调性较差。



三、“中庸之道”的精神回归和全新阐释
       总而言之,魏启后先生正确地继承了魏晋精神,因而它的哲学指归是“中庸”;
在空间造型上有独到之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小字展为大字,既没有时人写大字造作的弊病,又与现代精神相合拍;
       对于墨迹书法特别是汉简书法有超前意识,并成功运用。
      我认为,魏启后书法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尝试。在法度与放达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在雅化与丑化之间、在碑和帖之间,把矛盾突出出来,而不是回避,并使之在冲突过程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表面上是空间的、视觉的,实质上是时间的、听觉的。这是“中庸之道”在书法领域的精神回归和全新阐释。
所以,需要说明的是,我的分析虽然是静态的、形式的、技巧的,但归结到魏老书法的指向却是运动的、精神的,是哲学层面的。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133359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