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原轻博客前世今生 为何未在中国爆发

 爱读小妹 2015-01-30

还原轻博客前世今生 为何未在中国爆发

www. |

     还原轻博客前世今生 为何未在中国爆发。对于轻博客,我们可以说,它弥补了博客和微博的哪些缺点,但是不引入其他的名词,我们却很难为它自身下一个准确的判断。轻博客面对的,从来不是它心目中的无主之地。如果我们说它可以编织一个兴趣图谱,那么和“论坛”相比,它的优势又在哪里?我们说它针对的用户相对高端,集中于高校用户与高级白领,但是人人网的前身“校内网”早就收罗了庞大的学生群体,白领阶层大多曾经是或者一直是开心网、豆瓣网的忠实用户。

     “轻博客”也是舶来的产物:它的概念始于2007年创立的Tumblr,在承袭传统博客特点的同时,它的文字更加短小,并添加了图片、视频等元素。相较于博客的坐而论道、畅谈风云,轻博客更加关注日常生活;和微博相比,它的“标签”功能的使用率更高,用户更多是基于某一项兴趣形成聚落。在谈及轻博客的特性的时候,点点网创始人许朝军做了一个这样的比喻:“如果将微博比作日报,博客是本书,轻博客就是杂志。”书在提供专业化知识的同时,形式也比较厚重,内容多为文字;日报注重时效性,但是过于注重传播效率的倾向也同时埋伏着流于琐碎的危险;而杂志恰恰是这两端的“中间物”,它可以对二者进行调和。

       同样,轻博客对于博客和微博的短板进行了修补:博客呼唤着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微博用数百字的铁律催生了“拍案惊奇”的文体,推论过程和证据链的缺失造成了种种谣言的蔓延。与这二者相比,轻博客的用户不再被“字数限制”捆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文章的长度,可谓是以一种闲庭信步的姿态进行自我表达,更加符合社交网络“回归本真”的初衷。在微博VIP用户丛生、“意见领袖”崛起,从“广场交流”逐渐变为“剧场演说”的时候,现阶段尚且没有催生出特权阶级的轻博客,提供的“平等”体验将是吸引用户的利器。

  但是,“中间物”这个词本身便带有天然的两面性,它因为外物而定义,也由于外物而迷失。我们可以说它不是什么,对于它“是什么”却一筹莫展。

  虽然现代社会,人们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了社交网络,但是毕竟存在着一个限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互联网产品必然要拥有“不可替代”的特性,但是现阶段的轻博客,更像是各种网络模式的拼接。举新浪为例,它的轻博客现阶段和微博形成了捆绑,登陆轻博客,初始界面的“全部内容”是这二者的杂糅,寥寥的轻博客信息被淹没于浩如烟海的微博之中,这一设置或许是推广者在拓荒之时的短期之举,但是在未来发展中,轻博客是要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完成异军突起,还是始终背靠大树好乘凉倚仗成熟产品的用户黏性呢?后者其实并不是理所应当,自由的用户不会接受一个毫无新意的产品的强制推销,即使用户没有流失,轻博客也始终只能以衍生品的附属姿态示人——作为微博华袍上一枚不显眼的补丁,这应该不是各位逐鹿者心目中的产品定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