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一百五十四:房玄龄的《家法》

 杏坛归客 2015-01-31

 

 

 

 房玄龄(579648年)字乔,一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人。唐太宗(627650年在位)时,长期担任宰相。贞观年间(627649年)许多重大的政策措施和施政方针,他都是重要的谋划者和执行者。曾受命主编《晋书》。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据《新唐书》本传中说:

“玄龄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奢,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房玄龄身居高位,治家也有法度。他特别担心子孙后代变得骄奢淫逸,不可一世,耀武扬威。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子弟们,不能骄横侈奢,沉溺于声色,一定不可以依仗地位门第欺凌他人。

为此,他汇集了古今圣贤的家诫格言,写在家里的屏风上,令每个儿子各取一扇,对他们说:

“你们如果能留意这些家诫,就足以保身成名。”

他特别崇尚汉朝袁安家族历代保有忠节的家风。他对子弟们介绍说,袁安的祖父袁良曾任广陵太守。袁安少年时便得到祖父的传学教导,成年后受人尊重而有威望。汝阳令觉得袁安深明事理,又是名士袁良之后,特举袁安为“孝廉”。由此,袁安名声大振,不久他就出仕做官。

袁安为人谦恭,他所任之处皆受欢迎。后来袁安一路升迁,出任太守、司空、司徒等职,其事迹被人们广泛传颂。袁安的发迹,奠定了袁氏望族发展的根基。袁安的长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著有《难记》三十二万言;次子袁敞升迁为大司空。袁安的孙子袁彭、袁汤、袁盱等都在朝中为官。袁安的曾孙袁绍、袁术在军阀争战中更是名噪一时,为后人所谈论。

房玄龄要求子弟们要学习袁氏家族的优良家风,使房氏家族兴旺发达。

 房玄龄的《家法》具体有哪些内容,现已无从考证。

 

 

 房玄龄所特别崇尚的“袁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袁安(?—92年)是 东汉大臣,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少承家学,举孝廉,任阴平长、任城令,驭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十余次。其后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积雪约有一丈深,无路可行。听人说袁安很可能已经冻死了。洛阳令赶紧叫随从扫出一条路,这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

洛阳令关切地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

袁安说:“这连绵不断的大雪天,大家都在挨冻受饿,谁也没好日子过。天寒地冻的,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

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推举他为“孝廉”。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选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即孝敬、廉明,是功名,有功名便可实授官职。

过去有一成语“袁安困雪”,指高士生活清贫但有操守,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