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80年代的我们,赶上了历史巨变的十年,儿时记忆中的许多东西如今早已不复存在,而唯一留下的是那些最美的记忆。
我们的童年没有ipad,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有各式各样的衣服,没有种类繁多的零食。我们童年的冬天,只有那最朴素最快乐的回忆,我们盼着寒假,盼着下雪,盼着过年……
堆雪人
记忆里最深刻的莫过于堆雪人了,三三两两的小朋友,吸溜着大鼻涕,冻红的双手捧起一把一把的雪,最后堆出大雪人。
那个时候我们很单纯,没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能堆出如今越来越雷人的各类造型。雪人永远是小脑袋大身子,胳膊上插一把扫帚,等天气转晴,看到雪人渐渐地融化……
打雪仗
小院儿的小朋友几乎全体出动,自愿分组,两队开始互相攻击,那是我们下雪天最开心的事情,每个人打完雪仗,几乎都是一身的雪,虽然遍体鳞伤,但是依旧不亦乐乎。
蜂窝煤
童年的冬天,远没有现在的冬天这么暖和,家家户户有暖气。
那个时候蜂窝煤是过冬必不可少的物件了,每每到了初冬,家家户户都要屯蜂窝煤,不管是取暖还是做饭,总是少不了它。
怀炉
80后的不少童鞋都还记得它吧?那时候教室里冷,早上出门父母把刚烧好的碳放在怀炉里面,让我们外出带着。为了防止烫伤,外面再套一个毛的套子,一直捂在手心里,一上午都不觉得冷。
打出溜滑
东北的小朋友肯定都知道。到了冬天,哪里都结了冰,大家坐在冰上,有时候垫一块板子,有时候直接光着屁股,从高处往下滑,一遍又一遍,仿佛就是天然的滑滑梯了。
百雀羚
几乎所有的人都用过,过冬神器。用了它不干燥不皴裂,家家户户有一盒。小铁盒,一直记忆犹新。
爆米花
爆米花,70后、80后不会忘记的零食。不但好吃,还很好玩呢。小的时候,每过一段时间,老师傅就会出现,帮忙制作。材料都是自己准备的,艺人师傅只帮忙做,收取手工费。每次师傅出现,孩子们都会拿着父母准备的原材料(大米or玉米,白糖和食用油),揣上几毛钱,乐呵呵的排队,做爆米花。
烤土豆
也不仅限于烤土豆,地瓜,玉米,大凡能烤的,都烤了吃,农村的小孩几乎都干过,一群小朋友坐在一起烤一起吃,吃完满手都是黑乎乎的。
观冰雕
东北的小朋友,尤其是哈尔滨的小朋友见得最多。
到处结冰的时候,各种艺术家就会做各式各样的冰雕,惟妙惟肖,去看冰雕就跟逛公园一样的兴奋。
寒假作业
说到冬天,就要说寒假,说寒假,就有最让人烦心的寒假作业。
有多少人童年最愁的就是做作业?寒假光顾着玩,到了快开学的时候没日没夜的写作业。不过跟现在的孩子比起来,当年的寒假作业,还真不算多了!
掏鸟蛋
农村的小男孩最喜欢干的事儿。爬上大树,把鸟蛋都掏走,至于这鸟蛋最后到底吃没吃,估计谁也不知道了。
溜冰
寒冬腊月,湖面结冰着实厚实,大家就穿着冰刀去湖面上溜冰。
虽然不免摔个“狗吃屎”,但是依旧阻挡不了大家的热情。
小龙人
说到寒假,大家最喜欢干的事应该就是看电视了。小时候的电视剧不多,但各个都是经典,尤其是这部《小龙人》,可算是80后最贴近时代的电视剧了。
周二电视台休息
这是80后童年独一无二的回忆了,虽然电视好看,可是每到周二,所有电视台休息,我们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这熟悉的画面了。
糖葫芦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基本上是天天都吃的。有好多种,有山楂的,有山药豆的,有苹果的,有橘子的,以山楂的和山药豆的居多。而且价格便宜,味道也纯正。
过年
我们冬天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因为有新衣服穿,有好多好吃的,还有压岁钱可以拿。
压岁钱
小时候最期待的事就是过年各家串门,收到各种压岁钱了。
那时候家庭条件都不富裕,虽然不像现在动辄能收到好几百甚至上千上万,但是即使是五块十块,也觉得无比的快乐。
只是好多小朋友的压岁钱都被父母以各种名义收走,说是给自己存着。有多少孩子问过父母自己的压岁钱去哪儿了么?
红灯笼
家家户户挂上大红灯笼,我们就知道,要过年了。
铜锅涮肉
小时候没有现在各种各样的火锅,记忆中,就是一口大铜锅,中间放着炭,周围就是锅底,大家围坐在桌前,涮牛羊肉,以祛除冬天的严寒。
现在虽然也有铜锅,但是早已找不到童年的大口吃肉的快乐了。
记忆中的冬天,比现在寒冷许多。或许是因为那时候供暖条件不好,或许是因为当年的我们更愿意亲近自然感受冬天带给我们的严寒。
童年是回不去了,只是繁杂的工作生活中,能偶尔翻开童年的记忆,想想我们无比单纯的年代,以安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生活经综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