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雲河 2015-02-01
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收藏人:hnr361
2012-03-13 | 閲:  轉:  
 |   来源
  |  分享 
  

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2008-03-21 17:14:40)
標籤:

雜談

很多人都知道佛法主張“忍”,但對於這個“忍”,真正領悟個中三味的卻微乎其微。這有三重境界~~最低層的忍是“強忍”;較高層的忍是“寬忍”;最高層的忍是“不忍而忍”。 

    所謂“強忍”,既世人所謂“心字頭上一把刀”.“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是把一腔怒火強忍下去,以待將來伺機報仇血恨。例如歷史上“勾踐臥薪嘗膽”,這是強忍的冽子。這種強忍在世俗社會看來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作為了;但是佛法看來,僅僅是最低層的“忍”,並且不予贊同。

    所謂“寬忍”,即世人所謂“大人大量”.“大人不計小人過”,是把怒氣淡化.消減.多寬諒而少計較。如此胸懷,在世俗社會看來,也屬於較高層次的“忍”,基本予以贊同而已。

    所謂“不忍而忍”,就是不僅不懷怨恨之心,並且生起感激之心,既然連怨恨都沒有了,也就無所謂忍不忍的問題了。這是世俗社會難以想像.自然也難以達到的高度,是惟有佛法才能躍升的層次,真正修行佛法之人才能達到的崇高境界。

     如果一個人能夠受傷害而心生感激,達到“不忍而忍”的高度,那麼還有什麼事情能令他怨惱呢?許多人都知道這樣一句名言:“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惟有能夠包容的人,其胸懷才能比天空更廣闊。所以,我們應當不斷的拓展自己的心胸,不然的話,這也不容,那也不容,心眼比針眼還小,到頭來讓怨恨充塞了自己的心胸,受罪的還是自己。

    佛法有“煩惱即菩提”的提法(菩提為覺悟之意)。對此,不少人或者囫圇吞棗而不知真味,或者誤解其義而拿來亂用。“煩惱即菩提”,究竟應當怎樣理解呢?以我的領會,有這樣兩重意義:其一是“無煩惱不悟菩提”,就是說,如果一個人養尊處優.百事順遂,他怎麼會想到去悟菩提呢?其二是“悟煩惱便是菩提”,就是說,對於同一件事物,迷惑之中便是煩惱,開悟之後是菩提,並不是在煩惱之外另有一個菩提。比如對於遭受的磨難,當你陷於迷惑的時候,認為這是社會的不公.他人的不良,就會感到委屈.痛苦.憤怒,這便是煩惱;而當你開悟之後,認為這是鍛鍊意志.開拓心胸的良機,就會以平靜的心態欣然接受,於是就轉化為菩提了——如果不經受各種各樣的磨練,怎能肩負起重大的社會責任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