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北京听教育专家张红教授讲座的听课笔记

 杜鹏京华 2015-02-01

中小学教育现象的观察与反思

北京教育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

张红教授

在北京听教育专家张红教授讲座的听课笔记

   

    课前谈话:

    不喜欢上课,喜欢互动研讨。河南人驻马店。实验:小白鼠。

    关于培训,和老师聊天,两种学习方式,第一种,是不学,达不到那个境界,学了没用,不打算获得;第二种,都学,对资料占有有兴趣,你还有别的资料吗?专门学习时间你不看,回家根本不可能看。搬家三次,最后一次搬家,攒下很多没有用的东西,床单,精美的茶具。05年送人。知识是来用的。知识不能用,就没有知识的价值。初一的孩子,心理学规律,知识不会迁移,迁移条件第一是情景相似。杜郎口和洋思,学成的没几个。高效课堂做的最多的学校,农村最多。因为经验相似。迁移条件第二,有没有形成概念。

    海淀会议:苏格拉底,美德是什么?怎么教?谁有资格教?

    康德:星空 法则  星星,你认得不多,道德教育也是如此,背后的理论你不知道。

    一切学校教育,两个目的,使人聪慧,使人高尚。

    1988年词汇:关于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意见

    1988年之前,学校德育工作被称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2004年中央八号文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德育处干什么?处分学生的。

    引领孩子们最美好的东西。

    以前更多的是管不是育;更多的是改造不是教育。

    规范,去了无私,添了发展。无私:几乎没人做到无私。发展:重视专业理念。

 

 

   想象

    ·师德教育年年都抓,总不满意。

    教授的观点——

    问题:你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队伍。你希望什么样的孩子。

    空泛没有具体内容:如:业务精湛,奉献精神强……这些没有操作意义。

    没有标准,人们如何靠近标准。那是你觉得不好,我觉得很好。

    对一个学校来说,管理是制定标准,标准两点:训练解决不会做,教育激发解决不愿做。

    缺乏,关于技能训练,关于注意力的训练,没有心理学知识,只能从态度上要求,必须!

    案例:五个猴子不能拿香蕉,新猴子,不许动。不是认识到为什么不拿,而是认识到打不过老猴子。别废话!

    网络答疑:九年级很多孩子想退学,考上没有价值,不如打工。大面积学生厌学。

 

    ·全员育人时时在提,难以落实。

    教授的观点——

    全员育人?全员管人?制度最核心:利益,感情。管人需要的是权力。

    目前现象是:正校长比副校长说话管用。有人敬你不是敬你本人,而是敬你的位置和权力。

    班主任掌握评价的权力。

    如何提成教师的育人能力,介绍一本书《教育是无力的》,不要把自己想的特别伟大。

    教师有意无意伤害过孩子。削弱孩子的因素越来越多了。

    有一调查显示:能够产生科技大师的八个因素有家庭环境等等,唯独没有基础教育。

    理想家庭:父母又体面而稳定的职业,收入不是很高。

    教师就属于体面而稳定的工作。中产阶级的孩子容易教育。

    先天贫困,后天贫困。后者反社会。

 

    ·环境影响日益多元,教育乏力。

 

    ·学生变化日新月异,不能适应。

    教授的观点——

    某校某生军训总结一万字《论集体的本质是自私的》。文章提到学生会是一群浓颜媚骨,高考成绩不好的原因是生源质量下降,创卫生城市学校填写表格,鼓动大家做伪证……学生表现得极聪明极个性,因为他们总体生活在开放的年代。可怕的是后台现代化,可怕的是如今的学生知道你没有表现出来的行为。

    有效教育的前提是有效了解。

    ·教育孩子磨破嘴皮,没有实效

    教授的话——

    没有实效的原因主要是老师的“生产工具”没有更新,说不过孩子的老师越来越多。而学生拿的是削铁如泥的工具。

    ·教育名词满天在飞,不能转化

    教授的话——

    如今教育名词真是太多了,首先不是快,而是乱。

    学校特色,品牌策划,学校文化……最有商业化的词语。

    某校长说:提升教育理念。问你:现在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某校长说: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长的快乐。再问你:过去的教育哪不好?

    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培训目的不过是多了几个词汇。

    经典段子:李少红的手机。问她的手机的功能。回答:显摆!能让人肃然起敬,因为是最新款。

 

 

    现象背后的

    ·三段论思维方式无处不在(直线式)

    教授的观点——

    观念:概念\感情

    校本和生本的区别是什么?案例:眼睛保健操。家长理念:有事不会生非。

家长看孩子闲着,感觉不舒服,想占满孩子的时间。想时时刻刻控制孩子。

    现在普遍说的词汇叫“累”。组织生活穿透了日常生活。精神没有放松,所以诞生了一个新词:休闲!

    ·大前提:我说你是不是为你好?

    ·小前提:我说的对不对?

    ·结论:你得听呀!(语重心长)

    ·结果:你凭什么不听?(满腔愤怒)

    教授提出——

    孩子对妈妈好一点,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

    ·胡同式(非黑即白,非左即右)

    ·上纲上线式(不完成作业与蹲监狱)

    教授的观点——

    经典案例:男主人64岁要和爱人离婚,说爱人让他受不了了,其原因是因为爱人是老师,常常用对付学生那一套对付男主人,男主人无奈,他提出两点,值得思考:

    第一,不是忙工作,而是一辈子拿对个别生的方法对付我。常常说:你错了吗?哪里错了?今后怎么改?

    第二,特别爱上纲上线。孩子不写作业,对峙起来,直到夜晚12点。

    常常这样教育孩子:如果不写作业,你就跟不上大家,就会留级;成绩不好就会跟坏孩子跑:最后,越学越坏,最后只有进监狱。

    师生关系:尊重平等宽容,起决定作用的是思维背后的东西。

 

    思维背后的

    ·认识上的误区:

    ·举例:沟通中的一个场景:

    ·你不出去我出去!

    教授的话——

    课堂上游离的孩子有,专心的孩子有。教师管理课堂能力很重要。

    老师要求学生的基本底线可以睡觉发短信看小说,但不可以吃东西。

    案例1:孩子睡着了,教师批评教育语言:昨天晚上干嘛?出去!你不出去我出去!

    学生说:可以!老师愤怒,学生说:是您非要出去,我表示同意。

    案例2:老师说,学生上课不懂装懂。乔布斯,产品娱乐化,界面贡献很大。表现在哪里。

    孩子不懂装懂理由:害怕怕批评!怕麻烦想清爽!

 

    ·不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到位。

    教授的观点——

    案例1:某校开展为教师颁奖活动,获奖老师说是由学生选的,而实际上学生选的老师,学校不认为怎么好。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随和,不苛刻,幽默,气氛活跃,善于沟通,不因学生成绩而瞧不起。而这样的老师在学校那里似乎不大认可。

    案例2:两位年轻教师都是外地人,生活成本要高。买的房在五环以外,每天奔波一个多小时才赶到学校。

    校长说:这个月多发1500元,大家并不开心,其原因是,上税太多,希望分三个月发。80%的教师拿工资条看。

    教师如何理解这个职业。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到位。认识是影响态度的,态度是影响行为的。

    关于教师的职业倦怠,有人称“三重门”:

    1,直观的感受是累,改不完的作业,工作量超负荷,无效劳动很多,劳累不堪。琐碎辛苦压力。

    2,怕,内心都怕,怕学生难关,家长难缠。父母生理养育,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希望孩子快乐。情绪心理养育,最高精神养育。无所适从。来自教育局的压力。

    3,困惑,一贯非常厉害,一贯非常宽容的老师不多。不这样又能怎么办?漂移!

有稳定的教育理想的,大多是“特级教师”。

    目标决定内容,内容选择形式。

 

    ·辛苦努力,但不去思考

    教授的观点——

    家教五个层次:

    1、你舍得给孩子花钱。

    2、你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伴)和儿子关系不好的原因就是不能常常陪伴孩子。时间是成本,感情是处处来的。什么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犯错误教训。学生没指望你这么好,天然害怕你。

    3、你开始思考教育问题。你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4、你开始为了教育孩子而学习。

    孩子的坏习惯是学习时磨蹭不集中;孩子最可怜的是,老师没办法,家长也没办法。

    有办法就不着急。又关注又没办法就着急,孩子在两面脾气的夹击下是很难熬的。

    5、你开始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自己。

    终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是谁比要孩子成长更重要。

    家长独立坚强开朗理性,对孩子的成长有作用。

    家长要从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角度去认识,认识是要通过学习体验的,经历过就知道。

教师提高认识。

 

    ·影响教育的因素(身体、环境、时间)

    教授的观点——

    某一位教师的传奇故事:这位教师的父母都是清华教授,哥哥姐姐也是清华教授,自然父母兄姐都希望她将来也在名牌大学当教授,而她看《乡村教师》这部电影之后,却立志当小学一位小学老师,亲人苦口婆心劝阻,她一意孤行。无奈,妈妈说:随她去吧,小学老师也是知识分子。但是当她当小学老师不就,便惊恐地发现,她成了“买菜”的,嗓门大的,在三楼训学生,门卫就可以听到。

    这个案例引导我们思考:我该做什么样的教育。青春期最重要的特征:躁动老想整点事证明行。

 

    身体:

    不能不说遗传重要,遗传是底色。目前有障碍的孩子越来越多,多动,书写、阅读很困难。

    有障碍的孩子大城市比小城市多,小城市比农村多。

    城市环境污染厉害。城市孩子娇惯,控制不住。农村:爬、跑。

    身体是心理的基础。城市孩子有保姆照看,老人娇惯。城市育龄妇女比农村要晚。

    现在三年级的男孩子傻淘气,小女孩子一入学就很懂事。女孩子得到越来越多的锻炼,成绩城市女孩比男孩多。

    越高龄生的障碍孩子的可能性要大。更年期社会承认老,承认老意味着和社会脱节。老了要被抛弃。

    环境:

    目前有一种思潮: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到学校上学,家长在家自己当老师教或请老师教。比如郑渊洁就让自己的孩子上私塾。

    学校教育提供的也是服务。如果不能提供很好的服务,家长只好这样选择。

    人们的认识本能是:贵的就是好的,有名的就是最好的。事实上并非如此。

    时间:

    有成功人士说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自制过炸药,把洗脸盆炸到半空中。

    前某校校长说自己小时候的恶作剧,让学校电停三天。

    现在的老师:不知道来龙,更不知道去脉。

    现在的习惯:关注某个点时,容易放大问题。

    其实每个孩子的节点都不一样。

    案例:牙掉了,害怕,其实,只要没有生理问题,不要大惊小怪。

    班级授课制是不正常。

    台湾人:第一个孩子看书养;第二个孩子当猪养。

 

    角度 高度 深度

    ·角度是工作的起点

    ·高度是思考的水平(干的有效是因为想得清楚)

    ·深度是教育的境界

    ·改变现象,必须得思考现象,研究现象。

    教授的观点——

    角度:

    义务教育标准:强制、免费。(包办婚姻)

    孩子为什么要“爱”学习?

    孩子想:来不容易,还让我喜欢你。

    如果课堂不可爱,凭什么让我喜欢你。

    老师讲的想瞌睡,老师越讲越糊涂,

    与特级教师聊天:丢负号,说的都是中国化。

    老师不该问学生:听懂了吗?

    老师正反侧面问问题,都答得上来,说明孩子真的弄懂了。

 

    角度:

    办国内一流、国际一流,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对这种提法质疑。

    教育均衡不是一个样。

    终究有一天,择校择的不是最好的学校,而是最适合的学校。

    案例:北京四中的学生敏而好学,老师不盯学生,不改作业。教师讲的不是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数学考够80分,不满意,反复考。必须要过,直到考过为止。让你掌握知识是我的事情,写作业是你的事。

 

    高度:

    和小学教师聊天:工作十九年如何改变。

    改变来自学生,年轻是用力,此刻是用心。

    学生聚会,学生回忆中,老师很认真,但很凶悍。

    思考: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和孩子做和学科教育的活动。回忆。

 

    反思

    ·教育的变迁

    ·德育概念的变迁(内涵与外延)

    ·德育管理的变迁(理念与策略)

    ·人的变迁

 

    教授的观点——

    目前发现:再好的教材,老师也是那样教。

 

    教育的变迁

    ·权力教育(行政化教育思维)

    ·情感教育(浪漫化教育思维)

    ·科学教育(专业化教育思维)

    教授的观点——

    过去要求学生得多,目前要求老师得多。

    权力的本质是谁对谁有要求。

    学生害怕权力。

    现实逼迫老师不得不想方法。

    “这要是过去……”美好时光。

    现在对老师要求太多,不公平。

    当你将老师管理特别严的时候,创造力会受到影响。

    社会化,统一穿校服。

    违反学校规矩,以批评教育为主。

    专门社会化:部队,监狱。

    部队:统一服装,统一行动。

    严格上说学校部队化,是不合适的。

    组织社会化,领导说套话(风险小),轨道内运行。

    学习最本质的目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能够理解的多,能够把握的也很多。

 

    情感教师是任小艾老师。

    将老师比喻为妈妈,为什么?因为生活小事,好老师替代了母亲的角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不一定有教育。

    妈妈们开展感恩教育的方式两种:我养你多么不容易,我为你做了多少事。

    说这些的目的无非是,让孩子觉得惭愧,然后报答你。

    突然发现:学校做PPT讲故事,使用煽情音乐。

    开展感恩期最关键的时期是青春期。

    唠叨都是爱。永远没有教给孩子如何跟爱唠叨的妈妈相处。

    道德教育要给方法。如果不给方法,德育没有实效。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科学最实质的是规律,教师把握到位吗?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遗忘,巩固?

    方向不明,干劲儿特别大,就更麻烦。强调努力工作,如果方向根本就错的话,越努力越错误。

    新到中学学习的学生最大的挑战是:时间管理。

    小学贴身管理,中学生第二个挑战是:主动学习。

    现在普遍教师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忽视。

    初中教师把油炸干了,有的高中就提出一个观点:坚决不要某些学校成绩非常好的学生。

 

    怎么样理解科学教育?

    ·误区一:教育是个良心活儿(暗示了只要有良心就可以干好的活儿?不怕苦,不怕累,体力劳动的观点)

    ·误区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吗?好教师只有一个形象——肯于奉献的好妈妈)

     关系对立,不论对错。教育通道。

    ·误区三:教师是学生生命中的导师(是否具备了这个能力?代替学生还是帮助学生去思考?)

    教授的观点——

    建议教师不要轻易给自己评职称。允许对话,对接不上的根本原因,交错平行而过。

    案例:姥姥不能剩饭的,孩子是不吃剩饭的。教育孩子姥姥的意见可以不听可以不做,但不能顶嘴。当要跟孩子对话时,不能高于两个等级。你必须了解她的经验。

    新课程将“备学生”放到第一位,然后备教材,备教案。

    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跑

    传统的讲授、选择探究。用什么方法,为内容服务。

 

    德育概念的变迁

    ·内涵(是什么)

    ·知识-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

    ·塑造-改造-转化-建构

    ·怎样教?

    ·外延(有什么?)

    ·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

    ·教什么?(从西学热到国学热)

    教授的观点——

    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

    李希贵山东高密四中理念:不怕苦和累。

    北京十一学校理念:优雅。

    所有好的内容基于时间实践。

 

    德育管理的变迁

       理念

       德育是手段还是目的?

       德育是控制还是发展?德育处为谁服务?

       德育工作者扮演什么角色?

       策略

       从事务的处理到引导人的发展(人不是工具,教师也不仅仅具备工具价值)

 

    人的变迁

       学生

       两大时代精神的体现

       一是自由-他律还是自律?

       二是契约-律法还是约法?

       教育者

       一个优秀教育者的三个素质

       实践智慧(专业思维与策略)

       诗意情怀(缓慢而优雅)

       哲学思考(思想的深度决定行为的高度

 

    发展方向

    我们该怎样理解德育?

    道德是配享幸福和自由的权力。

    人类需要道德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仅仅是增加不必要的限制。

 

    培养目标

       践行道德。

       积极适应社会的态度。

       创造未来可能生活的能力。

    结束语

       一切教育有两个最高目的,使人聪慧,使人高尚。

       教育除了让人从物质和现实意义上生活得更好,还让人从精神上思考为什么活着,以及如何活得更幸福。

      人对人的理解-当代道德教育的基石。

 

    【说明】粉色蓝色字体均是张红教授的课件内容(讲授提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