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游记-济南

 汉青的马甲 2015-02-01

一早在泰安的酒店用完早餐後,便退房準備前往下一個目的點 - 靈岩寺,考慮到靈岩寺的公共交通實在不方便,所以就和酒店前的出租車師父商量包車,結果談定由泰安到靈岩寺遊覽,再到濟南市區酒店,250元搞定(不含高速公路費)。

靈岩寺南距泰安25公里,北離濟南市區45公里,搭車後過了約30分鐘,到達104國道轉往去靈岩寺岔路口處的靈岩廣場,再到寺廟的停車場約還有8公里,一路上經過幾個村子,也有一些農家餐廳,若要用餐還算方便,若搭公交車到靈岩廣場,再進山就無公共交通,只能搭私家車進入景區。從停車場到山門還要走約8分鐘,遥望靈岩寺,寺後這座山叫靈岩山,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山頂的大岩石方方正正,如同一方官印,因此又叫方山、玉符山。

靈岩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已有1600年,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内四大名刹”,並名列其首。有著這麼大的名號,來參觀的遊人卻不多,我想皆因交通不變的關係,但如此卻是正合我意,可以輕輕鬆鬆,安安靜靜體會這佛教藝術殿堂。

望著靈岩寺山門,它沒有其他名寺的華麗壯觀,有的是古老莊嚴,穿過金剛殿後來到天王殿,創建於金末元初,殿中供奉彌勒佛,後方供奉韋馱菩薩,東西兩側則是供奉四大天王。然後過了鐘鼓樓後,就來到寺院的正殿-大雄寶殿,始建於宋嘉佑年間,現存的殿堂是清代中葉所建,殿中石柱及柱礎為宋代原物,現殿內的釋迦牟尼漢菩薩塑像為1994年重塑。

魯班洞位於大雄寶殿的西側,原傳為靈岩寺開山祖師 - 朗公的墓地,後經考古發現其實是靈岩寺的古山門。大雄寶殿後方左側有路通往後山的墓塔林,墓上建塔是僧侶的葬制,靈岩寺的塔林以石塔為主,這裡埋葬着歷代高僧的167座墓塔,形制多樣,足可與少林寺塔林比美。墓塔林北側的惠崇塔,是唐代貞觀年間,靈岩寺高僧慧崇的墓塔,該塔為方形單層重檐亭格式石塔,塔高5.3米,雕有獸頭、武士、飛天等圖案,極其精美,是研究隋唐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原路返回後,來到位於五花閣遺址西側的摩頂松,其實是株古柏,老樹新枝,相傳唐玄奘去西天取經前,曾來此摩撫,後來有人在樹旁種下兩株柿樹,三樹共同成長,意喻百(柏)事(柿)如意。往前走就是千佛殿,它是寺中保存最完好、最宏偉的大殿,原為唐代高僧慧崇所建,宋代擴建,殿內置三身佛,儀容莊嚴肅穆,周圍保存的四十尊宋代羅漢泥塑,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每尊高约1.1米,加上壇座共1.55米,整體上與真人大小一致。羅漢神態各異,而且其肌肉與脈絡都表現的栩栩如生,號稱為“海内第一名塑”,據說1982年維修時還發現,這些彩塑羅漢還像人體一樣有腹腔,腹腔内有用絲绸做的五臟六腑,此外還有五銖錢、開元通寶和宋代前三朝的銅幣及宋代銅鏡、墨書題記等文物 。順著千佛殿東側階梯往上,御書閣是惠崇和尚建造存放皇帝御書的地方,内曾藏有唐太宗、宋太宗、真宗、仁宗的御書,後因戰亂閣中的御書大多已損毁,現存建築為明代遺物。

接著往西走來到辟支塔,辟支塔為靈岩寺的最高建築,也是重要標誌,始建於宋淳化五年(994年),歷時63年完工,距今900多年。辟支一詞出於佛教,音譯為“辟支迦佛陀”,略稱“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辟支塔為一座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塔高55.7米。

位於千佛殿東側御書閣崖下,有卓錫泉、白鶴泉、双鶴泉,三泉相臨,俗稱“五步三泉”。卓錫泉為濟南七十二泉之一,相傳是法定禪師用錫杖敲擊山石,泉水隨錫杖湧出而得名。双鶴泉相傳是法定禪師尋水時,經山中樵夫指點,於雙鶴鳴處見泉水而得名。繼續往東行過了地藏殿,往南不遠處的袈裟泉亦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因泉旁立一形似袈裟的住鐵塊而得名,泉源旺盛,泉水四季不斷,為寺院主要飲用水。地藏殿往北有一條路通往山上,山上有甘露泉、可公床、白雲洞、方山證盟殿(紅門)、一線天、朗公石等景點。遊覽了一個多小時,我們為保存體力,並未往山上走,便返回停車場,繼續我們旅遊的下一站 -- 濟南。

我們預計在濟南停留一晚,預定的酒店是銀座泉城大酒店,就位於泉城廣場和黑虎泉公園之間,地理位置絕佳,放下行李後,便步行到約300米外的恒隆廣場,找到閻府私房菜,飽餐一頓,點了爆炒腰花、閻府第一福、九轉大腸、油旋等,價格雖不便宜,但口味、環境、服務都讓人感到很滿足,是個值得推薦的好餐廳。因為濟南最進正在修路,出租車不好搭,在舊城區的小巷裡,繞來繞去迷失了方向,問了好多人,終於來到大明湖西南門。

大明湖分為兩個區域,從西南門起沿西岸、北岸到東門是收費的封閉式老景區,另外從南門起沿南岸、東岸到東門是免費的開放式新景區,但是在免費的景區中仍分布着自費的小景點,但實際上購票參觀的人並不多。我們由西南門進入,右側第一個景點是藕香榭,連廊、花架、曲橋、水榭蜿蜓入湖内,在廣場旁小朋友看到有電瓶車停在一旁,吵著一定要坐車,經詢問從西南門至南丰祠,10元/人往返,途中於固定停靠點可任意上下車,雖然不打算原路返回,還是搭上車了,第一個停靠點是龍泉池和鴛鴦亭之間的遊船碼頭,我們未下車直接來到鐵公祠。鐵公祠是為紀念明代兵部尚書、山東参政鐵鉉而建,明建文帝時,燕王朱棣南下奪權,攻至濟南,鐵鉉率軍民堅守,屢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為帝後,鐵鉉终因兵微將寡,被俘犧牲。後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老残游記》中曾寫道,在鐵公祠前看大明湖,可見千佛山之倒影,據說只有在春秋晨夕,新雨初晴之時遊覽大明湖,偶爾能欣賞到這一奇觀,只可惜我們無緣得見。小滄浪位於鐵公祠旁,是一處具有江南風格的小園林,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小滄浪亭、曲廊、荷池等組成,因系效法蘇州滄浪亭風格修建,且規模較小,故取名小滄浪,每逢夏日,池中荷花盛開,花瓣重重疊疊,花色淡粉嬌嫩,清香彌漫,造就了明湖十景的“滄浪荷韵”。

接著搭電瓶車來到明湖樓,是一座二層仿古建築,歇山式房頂覆以黑色筒瓦。看起來似乎是一家飯店,引人注意的是路旁的一排古代仕女造型的路燈,別有一番古韻。明湖樓不遠處便是天然奇石館,展廳裡展出有天然奇石精品數百件,40多個石種,包括造型石、紋理石、礦物晶體、古生物化石等,規模不小,西南門購票時,在還搞不清楚狀況之下,一起買的門票,這才發現並沒有特別優惠,實可屆時依狀況、個人喜好再購票。奇石館東側,有一紅柱青瓦、六角尖頂的典雅橋亭,於池水中央,南北以白石小橋相連,據說是賞月的最佳去處,池中橋的倒影、月的倒影、亭的倒影,在月光與波光的輝映下,有如夢似幻的感覺。緊鄰著月下亭的是北極閣,又名北極廟、真武廟,是濟南現存最大的一座道教廟宇,正殿内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龜蛇二將、四天王塑像,均栩栩如生。聽聞裡面的道士能言善道,輕易將遊人的荷包掏的空空,只敢雙手祝禱快速離開,但它位於大明湖北岸高峻之處,站在廟台之上,視野開闊,可遠眺市區、群山;更是俯視明湖佳景的理想地點。

看到北極廟前的碼頭,想著遊大明湖不到歷下亭實在可惜,便購買了30元/人的船票,雖然有一點小貴。歷下亭位於湖心小島上,因處歷山之下而得名。它四面臨水,綠柳環繞,八角重檐,是一座軒昂古雅的木結構建築,亭中匾額“歷下亭”三字,為清乾隆皇帝手書,若在秋日,徐徐凉風,輕拂衣衫,令人心爽,不論是岸上的垂楊,還是水面的樹影,皆輕輕的舞動着,一切娜多姿,好像仙女在清波深院中起舞,這便是人們稱為濟南八景的“歷亭秋風”。小島很快就可以逛完一圈,雖然船長說回程可以搭乘其他遊船到全湖的任一碼頭,我們還是回到北極廟繼續我們的行程。

繼續搭車來到南丰祠,又名曾公祠,魏紀念北宋文學家、齊州(今濟南)知州曾鞏而建,由門廳、大殿、戲樓、水榭等構成的古典式庭院。東側有石砌高台,是原晏公廟内遺留下來的晏公台,上有一鐘亭,亭内懸一古鐘,每當夜幕降臨或晨曦時分,圓潤雄渾的鐘聲響彻雲霄,大明湖内却無一聲蛙鳴,這一鳴一静形成鮮明對比,這就是明湖十景的“鐘鳴蛙静”。南丰祠院内南側濒臨湖岸處的“雨荷廳”,紅柱雕窗,青瓦飛檐,三面環水,遍植荷花。這裡大約是就是電視劇《還珠格格》中所說的乾隆皇帝與夏雨荷結識並相愛之處,雖沒看過《還珠格格》,但處如此美境,大約也可遙想乾隆皇帝與雨荷姑娘大明湖畔的傳奇情缘。

來到收費段的最後一個景區 -- 匯波樓,外觀看來有些老舊,維護的不是很好。匯波樓是宋朝時期濟南唯一的北城門,既可設閘泄水、防水,又可通舟楫。明朝時期修建新城牆,在北水門上建了一座两層高的城樓,因城内諸泉水匯流入大明湖,再經北水門流出城外,故命名為匯波樓,登匯波樓,北可眺望鵲、華两山秀色,南可俯看明湖美景。若到傍晚,夕楊斜射倒入水中,發出柔和的光,把周圍染上了一層桔紅的顏色,更可領略到濟南八景之一,“匯波晚照”的壯麗景象。

再往東走,就是公園東門了。出了東門往南走一段路後,終於看到了號稱“江北第一樓”的超然樓,始建於元代,但原樓早已損毀,現存的建築是2008年重建的,是一座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樓閣式建築,頂覆銅瓦,古樸典雅,上下7層,高51.7米。在這水色澄碧,堤柳夾岸的大明湖邊,若能登高望遠,泉城美景一覽無疑。只是門票40元,實在有點貴了,並没有上去。

走走停停,宛如在一個巨大的園林中行走,在這裡體會夏日的大明湖,亭台軒廊,柳樹成蔭,碧波輕舟,整個大明湖景區宛如一個私家園林一般,怪不得大明湖有“園中湖”的美稱。來到大明湖的南門,是一座金碧輝煌的民族形式牌坊,它飛檐起脊,坊脊及檐角飾有吻獸,由六根紅柱支撑,每根柱子前後均有高大的石鼓挾抱,顯得雍容華麗,宏偉壯觀,此處便是明湖十景的“丹坊耀日”。

走出大明湖公園南門牌坊,往右可以逛一逛被譽為“濟南第一標準庭院”的遐園,而且這裡是免費參觀的。我們穿越馬路後,有一碧波小湖,岸邊柳葉臨風,婀娜多姿,距此約二三百米的珍珠泉群,泉群之水,經曲曲折折的玉帶河,緩緩的流入百花洲,再穿過鹊華橋流進大明湖。百花洲一旁就是著名的曲水亭街了,小橋,流水,柳樹,家家户户的門口就是清澈的泉水流過。

沿著曲水亭街往南,便可來到在山東省人大辦公大院内的珍珠泉,濟南的第三大名泉,公園區域是免費開放的,有不少遊客來此遊玩。今天的山東省人大院,原為明代的德王府(德王是明英宗二兒子的封號),後來的山東巡撫衙門,珍珠泉位於大院內的西側人民會堂前。泉池長42米、寬29米,周圍砌以雪花石欄,岸邊楊柳輕垂,泉水清澈如碧,鯉魚成群在水中游動,一串串白色氣泡自池底冒出,仿佛飄撒的萬顆珍珠,故得名為“珍珠泉”。珍珠泉邊亭台樓閣,歷來就是達官貴人、名流雅士游歷賞泉之地,乾隆皇帝曾經在珍珠泉邊漫步,提筆成句,池的北岸便有座御碑亭。名為《珍珠泉題》,洋洋灑灑,一百四十字,詩中還提到七十二名泉最终都匯到了大明湖。 在珍珠泉的東側就是溪亭泉,再往東走就可以看到濋泉,位於清巡撫院屬大堂東南側的散水泉,我們找了好久才找到,只是一旁散佈了大批建築材料,維護的並不很好,為了拍照,還跟兒子還動手整理了一番。

離開大院後,繼續尋找老城區的其他名泉。沿着大院南牆往西走,就來到了西更道街,右轉前行不遠就找到了王府池子街,在王府池子街西側找到了王府池子。王府池子原也在德王府院内,因此得名,後來清軍攻佔濟南後,廢德王府為巡撫衙門,將王府池子劃了出來,流落到民間,“舊時王府院中池,流落尋常百姓家”。看到前面的珍珠泉,感嘆周邊環境天壤之别,王府池子流落到民間後卻是無人維修整理,頓敢悽涼,命運是如此的不同。但是,“王府池子”的名頭,却在濟南人的心中留存了下來。王府池子面積不小,與珍珠泉二者是珍珠泉群中的两處最大的泉池,看到有人在王府池子裡洗衣、洗菜和游泳,也算是泉城濟南的一個特色景觀。生活在這周圍的居民,怎麼一個幸福了得,實在是非常羡慕。

繞著小巷子來到鼎鼎大名的芙蓉街,北起濟南府學文廟,南至泉城路,因街中芙蓉泉而得名,長約400米,是濟南的老商業街,被譽為‘齊魯第一小吃街’,路的兩旁有著各式各樣的商飯,漢無數的名店小吃,像義興風味館、泉新飯店、會仙樓飯莊、苓記鴨血粉絲等都是家家客滿,尤其是胥記面館,更是大排長龍,我們邊走邊逛邊吃著小吃,不亦樂乎。之後沿著芙蓉街往南,過了泉城路,穿過恒隆廣場,再過護城河,就是泉城廣場,剛好趕上20:00的荷花音樂噴泉,許多遊客早已佔好最佳位置,準備觀賞了,在圓形水池中,盛開着一朵巨大的金屬荷花,水自水池及荷花中噴射而出,形成大小無數個噴泉,變換出各種造型,蔚為觀止。荷花音月噴泉平日噴泉時間為10:00、15:00、20:00。節假日09:30、11:00、15:00、16:30、20:00,每場噴泉時間約在30分鐘左右。觀賞到一半時下起了一場大雨,還好酒店就在對面,一家人快步趕回酒店。

隔日

一早六點多,怕一家子太累了,沒吵醒家人,獨自來到酒店隔壁的黑虎泉公園。濟南的泉,大都不是單一分布的,而是數泉水共聚一處,而成一片泉群。濟南一共有“十大泉群”,即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百脈泉、白泉、湧泉、玉河泉、袈裟泉和洪范池泉群。七十二名泉,就如珍珠般灑落在這十大泉群之中。其中趵突、黑虎、珍珠、五龍潭最為著名,人稱“濟南四大泉群”,其中黑虎泉群是城區四大泉群中流量最大的一個。而整個城區的泉水匯流至護城河,難怪河水非常的清澈,河底還長着水草,被泉水冲刷得乾乾净净,細細柔柔的水草與河水掩映,成就一幅美麗的圖畫。從泉城廣場東側,沿着護城河两岸,東至解放閣,長約700米,分布了大大小小十四口泉水,就是著名的黑虎泉群,沿著護城河南岸按圖索驥,一路上欣賞群泉,首先來到匯波泉,泉水在山石下涓涓流淌,猶若山澗小溪。

胤嗣泉在金虎亭的小橋南端,不規則塊石砌壘,水流入河中。金虎泉在護城河中,昔日,泉源處由人工用山石裝飾,形式奇特,似虎非虎,故名“金虎泉”。現泉上建亭,翹角,綠瓦,因泉得名“金虎亭”,南側有三曲平橋與南岸相蓮,若由曲橋步入亭内小憩,微風弗面,輕鬆自在,只可惜目前亭子正在維修,無法體驗。接著來到一虎泉(繆家泉),因水從一石刻虎頭中流出,故名。清光緒時期,這裡曾為知州繆潤绂的花園,故又稱“繆家泉”。

五蓮泉位於護城河中的南側,池底泉眼甚多,較大的有五個,水泡成簇,升於水面破裂,溢出池外,似五朵盛開的蓮花,因此得名,走到了這裡眼前所見蔚為奇觀,五蓮泉有如公共澡堂,無數人泡在池子裡,構成一幅特別又怪異的景觀。

豆芽泉位於五蓮泉東,護城河南岸,為石砌方池。昔日,一附近居民常用此泉水生豆芽,故名。 南珍珠泉在五蓮泉東北側的護城河中,串串水泡湧出似珍珠,又因在舊城内的珍珠泉之南,故名。 琵琶橋下的琵琶泉,水泡破空茲茲作響,各色細細的泉水,叮叮咚咚,有如琵琶揚韵。泉南有一高閣探出岸來,名為“清音閣”,坐在閣内,既可聆廳琵琶泉發出的清脆之聲,又可賞看琵琶泉的秀姿及周圍風景。

過了琵琶泉,於濟南“七十二名泉”中位居第二的黑虎泉,就在眼前,它位於護城河南岸陡壁下,北與解放閣相對。黑虎泉泉源為一深邃洞穴,内有巨石盤曲伏卧,上生苔蘚,顯得深蒼蒼,猶如猛虎深藏。泉水從巨石下湧出,湍擊巨石,發出粗獷的鳴響,再加半夜時厲風吹入石隙裂缝,驚人的吼聲回蕩於洞中,酷似虎嘯,故名。現泉水自洞穴通過暗道從三個石雕獸頭口中湧出,瀉入一座長約13米、寬約9米的石砌方池中,然後流入護城河。獸頭的名稱為霸下,傳說中龍王的第六個兒子,性好喜水,常棲水邊。

走到了這裡,更是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黑虎泉泉池像是一座小型游泳池,許多當地人就在池子裡游泳,實在是有礙觀瞻、有損市容。繼續往東步行, “瑪瑙泉”是黑虎泉公園在護城河南岸最東側的一個泉水,水泡由水底湧出,太陽一照光彩奪目,如同瑪瑙,故名瑪瑙泉。

過了白石橋左側便是白石泉,關於白石泉,清乾隆時期,天大旱,山東布政使江蘭主持疏浚河道,從地中湧出一泉,泉週有很多山石,或出或没於水面,似朵朵白云,故命名為“白石泉”,水質甘美,即可灌溉又可飲用,居民為之歡欣。

九女泉位於解放閣下護城河北岸,東與白石泉相鄰。据傳說,泉水清澈甘美,引得九仙女於風清月明之夜,来來這裡浣纱沐浴,既歌又舞,歡快異常,因此稱之圍“九女泉”。另有一說是泉邊住着一户人家,家有九女,個個俊俏而得名。九女泉呈椭圓形,半伸河中,自然石駁岸,泉池高出水面,清澈見底,水泡从池底冒出,裊裊升起,於水面碎裂,與紗藻交織出美麗的圖案。細流從石縫中泄入河内,與河水相擊,如濺珠璣,東西两側垂柳婆娑,與泉池相映成趣。九女泉邊,更建有“九女亭”,泉亭相映,珠聯璧合。

登上一旁的解放閣,登高觀賞群泉,盡收眼底,別有一番絕妙景像。任泉位於護城河北岸下,與五蓮泉相對,以青石砌壘,水從砌石縫隙流入河中。而對波泉是在河北岸最靠西側的一個泉池,與匯波泉相對,故名。池側建有小亭,名叫“對波亭”,因泉得名。

接著穿過南門大街再度來到泉城廣場,大型鋼製異形曲杆主體雕塑《泉》,高38米,就位於廣場中央。它取篆書“泉”字之神韵,三股形似清泉的造型輾轉上升 ,恰與濟南市市標的創意相和,地面舖裝圖案源自史籍對城池的描述,並配置有四组噴泉,寓意濟南的“四大名泉”,七十二个小湧泉,寓意“七十二名泉”,並釘有濟南“七十二名泉”的名牌。

回到酒店時已經快八點了,用完餐後,我們早上撘出租車來到了千佛山公園。買票進山後,迎面的是千佛山門坊,高大寬闊,向上看,道路寬廣且平坦,全為塊石舖砌,四周的柏油路也四通八達,人聲鼎沸,過了千佛山門坊,寬闊的路两旁是十八羅漢,這些羅漢姿態表情生動,栩栩如生。

看著門票背後的景區圖,千佛山可以分南北方向和東西方向游玩,南北向就是由台階上下山,也有索道和滑道可乘坐。東西向在大門口就可以坐電瓶車到達,主要的是景點為半山腰的萬佛洞、彌勒勝苑等。大門内右手邊有一座靈官殿,過了十八羅漢向左手邊走,建有一座瀛芳園,是日式風格的庭園,再往前走就是索道站。我們購買了單程索道票20元上山,纜車並非車箱式,而是簡易的座位,且雙腳懸空,小朋友從未坐過這樣的纜車,顯的非常興奮,很快的就到達索道上站,一旁就是歷山院的東門。進入歷山院後旁邊就是一覽亭,但名雖一覽,卻因亭前種植的樹木太多,没法一覽全景,反倒是索道上站旁的觀景台,能較清晰的俯瞰市容。歷山院裡主要建築有魯班祠、碧霞祠、舜祠、三聖殿和大財神等。歷山院的兩側皆有山道可通到歷山飛瀑,但聽聞是人工建造的,而非天然形成,所以並没有再往上攀登。

依序參拜後,來到歷山院的西門外的興國禪寺,購票就進去參觀(5元/人)。興國禪寺建於隋朝開皇年間,時稱千佛寺,唐貞觀年間,經擴建改稱為興國禪寺,宋代再擴建,後荒廢,明代重建,清代又加以修葺。可謂歷史悠久,却又多災多難,文革時大部分佛像被毁,八十年代進行了重建,如今的寺廟保持了明清時的格局和規模,寺門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彌化”四個4米見方的篆體字,寺門楹聯為“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斷人”,頗有意思。内有大雄寶殿、觀音堂、彌勒殿、對華亭。而最有歷史價值的是寺後南崖的千佛崖的造像,開鑿於隋開皇七到二十年(587—649),共9窟,130尊佛像。千佛崖由東向西以此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 黔婁洞,其中龍泉洞和極樂洞佛像雕刻精美,惟妙惟肖。出了興國禪寺,一路下山,分別經過了雲經禪關坊、齊烟九點坊、唐槐亭等景點。

雲徑禪關坊,建於清乾隆初年,其意為:寺院高聳,雲務繚繞,游人至此進入佛門聖地。背面“峰回路轉”取自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醉翁亭記》,借此形容此處地勢的險峻。齊烟九點坊建於1845年,正面“齊烟九點”,為當時歷城縣令葉圭書所題,借用唐代詩人李賀《夢天》詩中:“遥望齊州九點烟,一泓海水杯中瀉”。意思是說,從高空俯瞰大地,中國九州小的就像九點烟塵,整個海洋也像一汪清水傾瀉在杯中。九點指卧牛山、華山、鳳凰山、標山、鹊山、匡山、北馬鞍山、葯山、粟山。

唐槐亭又叫四面亭,建於1957年,這裡原址是秦琼廟。廟裡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琼的塑像。現在廟已經不復存在了,在原址建了這座唐槐亭。旁邊的這棵唐槐,又稱秦琼拴馬槐。傳說秦琼很孝順,每年都來千佛山為自己的老母親進香,為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孝心,上山從來不騎馬,而是將馬拴在這棵樹上。再往下走到了觀音園,門票5元/人,再門口觀望了一下,似乎並沒有什麼特殊,便繼續往下山方向步行。

看到大卧佛時,就是來到東西向的主幹道了。釋迦牟尼側身卧像,系花崗岩質,長10米,重50噸,東西横卧,頭朝東,面向北,右手托於頭下,面頰豐满,双耳垂肩,眉目修長,双眼微睁,給人慈祥的感覺。往東一直走到萬佛洞,其號稱集四大石窟(敦煌、龍門、麥積山、雲岡)於一體,票價15元,用仿造的手法,塑造佛祖、菩薩、弟子、天王等共28888尊,最大卧佛長28米,洞前矗立的仿樂山大佛高15米,洞内壁畫萬餘平方米,石窟雕像精美瑰麗、宏偉粗獷、風格各異。萬佛洞由四部分構成,分别為:莫高集錦、龍門精華、麥積奇觀、雲岡薈萃。洞長500米,記載了中國佛教發展歷史的變遷,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最大的卧佛長28米,最小的僅20-30厘米,若未去過四大石窟的遊客,此處的確是個認識佛教文化的聖境。參觀到此處孩子皆說累了,不願再往彌勒勝苑走,便返回卧佛處繼續往下山方向。一路上經過財神殿、三清觀、靈官殿,門口皆有道是裝扮,似乎是在招攬客人上香,奇怪的氣氛,我們只得快速離開。

出了千佛山門坊,看一看時間已經12:30了,全家人也都飢腸轆轆了,山門坊的右側斜對面就是草包包子舖,在網上的風評不錯,走進包子舖果然是座無虛席,跟先到的食客商量併桌才有位子,猪肉灌湯包、老醋花生、糖醋里脊和幾道小菜,大家都吃的很滿意。

來到趵突泉公園東門時已經是下午01:30了,首先往南步行至滄園,此原為紀念明朝文學家李攀龍(滄溟先生)所建,園內古樸典雅,奇樹盆景眾多,現國畫大師王雪濤紀念館亦設於園內,收藏著許多的遺作,非常值得觀賞。繼續來到公園的南門,進門處內側的横匾“激湍”以及正面的“趵突泉”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筆。順著沿路指標,來到公園西側的萬竹園,它可說是趵突泉公園的園中園,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以13個不同院落组成,園内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離開萬竹園前方不遠處就可看到無憂泉了。

接著就是公園的主角 - 趵突泉,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顯現了趵突泉三窟進發,噴湧不息的特點,更是濟南八景之一的“趵突騰空”。據《老残游記》載:“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望着石砌的四方池子,中央三股泉水從池中噴湧而出,此時的泉水,趵突騰空、三窟進發、噴湧而出的景象雖不復存在,但親眼看到此景仍是讓人興奮不已。

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時,曾觀賞了趵突泉,興奮之餘題了“激湍”两個大字,並封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南有長廊圍合,景致極佳。西南有明代建築“觀瀾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書“趵突泉”三字,為明代書法家胡缵宗所寫。泉北通稱三大殿,最南有宋代建築“濼(音洛)源堂”(現為清代重建),三間两層,歇山飛檐,堂廳两旁楹柱上懸掛有“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對聯,字體渾厚有力,詩句傳神,與波光水影交相輝映更為之添彩。裡面陳列着許多趵突泉的照片和字畫,顯現了不同時代趵突泉的風情。濼源堂後面又有两殿,為“娥英祠”,世人為讚頌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祠,之後則是三聖殿。在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牆上,鑲嵌着30餘方石刻,都是歷代名人的詩篇。最特别而又珍貴的是院内的那“双御碑”,記載着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所題詩文,凸顯着趵突泉的非凡地位。三大殿的西側是杜康泉,在那裡可以直接取泉中之水飲用,還看到很多人提着大瓶小瓶在那裡裝水呢。趵突泉泉池東為“來鶴橋”,橋南端聳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樓,横額上有“洞天福地”、“蓬山舊迹”字樣。另外,有一個池子裡,飼養了2隻海豹在泉水中,池中還有個小排球,海豹不時地會過去把玩一下,實在是吸引著眾人目光。

從趵突泉向東,一路走去,皇華泉、卧牛泉、金線泉若有金線流動,神奇而神秘;柳絮泉泡沫翻飛,有如“東風三月飄香絮”,有些泉水淙淙,有些不見動静,聽着泉水,賞着風景,十分惬意。漱玉泉,為一長方石砌水池,周飾石雕欄杆,池内北壁鑲嵌“漱玉泉”刻石。漱玉泉是諸泉中水位最高的泉池,泉水從池底湧出,清澈可鑒,當泉水漫過溢水口時,層疊而下,有如晶瑩剔透的簾幕,其聲琅琅,響若漱玉。東側的螺絲泉畔,有一高近4米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络明顯,紋理凹凸,名叫龜石,與龍、鳳、麟稱為四大靈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龜石是目前唯一保存下來的,極為珍貴,堪稱泉城第一名石,據說在這塊石下留影還可健康長壽。漱玉泉北側就是李清照紀念堂,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其建築為傳統四合院民居形式,由正廳、亭、軒、迴廊組成,正廳“漱玉堂”中為李清照全身塑像、著作以及後人的詩詞、題字等。西側曲廊南端有“溪亭”,亭旁有“洗鉢泉”,後院的“静治堂”堂内,陳列着四组栩栩如生的蠟像,展現了李清照不同時期的生活。離開李清照紀念堂後,一路上欣賞了馬跑泉、淺井泉、濯纓池,最後來到濟南慘案紀念堂,再從北門出來,左側斜對面就是五龍潭公園的南門了。

五龍潭公園,因内有五龍潭而得名。五龍潭内與其附近的天鏡泉(江家池)、七十三泉、潭西泉、古温泉、懸清泉(賢清泉)、淨泉、醴泉、洗心泉、回馬泉、玉泉、官家池、静水泉、濂泉、西蜜脂泉、東蜜脂泉、月牙泉、井泉、濼溪泉、虬溪泉、青泉、金泉、裕宏泉、東流泉、北洗鉢泉、顯明泉、晴明泉、聰耳泉等27處名泉,共同组成五龍潭泉群,是濟南四大泉群中水質最好的泉群。來到五龍潭公園時剛好下午三點,我們從南門進東門出,進南門後就看到五龍壁,長20餘米,高近4米,上有陶瓷質地蔚藍色五龍騰飛圖案,為浮雕形式,氣勢宏偉。接著來到東南側的月牙泉,地下水位高時,泉從石上湧出,成為“月牙飛瀑”景觀,月牙泉是市内72泉中海拔最高的泉眼,每當月牙飛瀑出現的時候,便意味這城内的72泉已經全部噴湧了。古溫泉位於月牙泉附近,因泉水温度較高,且歷史悠久而得名,據說即使隆冬季節,大雪紛飛,泉中也熱氣蒸騰。

五龍潭也叫淨池、烏龍潭、龍居泉,池長70米,寬5米,水深4米有餘。相傳,五龍潭昔日潭深莫測,每遇大旱,禱雨則應,故元朝初年在潭邊建廟,内塑五方龍神,自此便改稱五龍潭。潭西側建有潭西精舍(今稱名士閣),它是清代書法家、文字學家桂馥建造的,當年他常與文朋詩友在此分韵賦詩,共享園林泉石之趣;現此地常舉辦畫展、詩會,文化氣氛濃郁,於潭邊觀魚又是五龍潭公園的一大景觀。七十三泉在五龍潭西南測葡萄架下,是當年修建潭西精舍,在挖地基時,挖出的一個泉眼,桂馥靈機一動,為此泉起名為“七十三泉”。泉池以自然石駁岸,玲瓏别致,泉水從石縫中流出,匯入五龍潭。

繼續往北來到秦瓊祠,秦瓊(585~638),字叔寶,唐代歷城人,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戰,累立戰功,官至左武衛大將軍,封為胡國公,死後陪葬於昭陵。

相傳,秦琼顯赫後,在五龍潭側建府第,歷經滄桑,後損毀,後人就地建祠,並刻有“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故宅”石碑,目前立於秦瓊祠院內。

接著來到秦瓊祠西南側的賢清泉,賢清泉又名懸清泉,位於五龍潭北側,泉池深2.4米,呈不規則狀,以自然石駁岸,泉水清澈,楊柳垂蔭,景色怡人,“清泉石上流”是五龍潭公園八大景觀之一。清人沈廷芳在《賢清園記略》中寫道:濟南名泉甲天下,舊傳七十有二……其著者為趵突,為珍珠,而賢清實具二泉之體而微焉者也。來到東門時,五條石龍矗立在眼前,“五龍迎客”便是五龍潭公園的八大景觀之首,石龍高約五米,泉水從五條石龍的口中一起噴湧而出,非常壯觀。

出了東門後,是我們濟南的的最後一個景點,也結束我們的山東七日遊,曲阜和泰安二地,因網上的遊記很多,我就不再多寫,在濟南的最後二日,遊遍了四大古剎之首的靈岩寺,濟南三大名勝的大明湖、千佛山、四大群泉,雖然時間有些趕,身體有些累,但全家還是玩的很盡興,一起期待著下一次的旅程。

  •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