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漫谈“心理”201502020926-201502021049

 袁浩茗 2015-02-02
(我用文字与自己交流,我想表达什么时,文字是我最忠实的朋友。写作令我不那么无聊,写作让我忘记孤独。当我接受自己,理解自己时,一篇自我满意的作品,我会为之感动泪自流,其实发现自己才是自我真正唯一渴望的朋友,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漫谈就是信口开河,顺其自然,不用考虑逻辑合理,想舍说舍,由心而思的大脑翻译过程。

关于人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同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会有几人能给出自己的答案呢?

从物质构造来说人是一台最精密的机器;以运动的观点人又是一套最科学的循环系统;以能量观点人更是不可思议的能量转换器。所以基于我的识知我同样不能回答“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唯一答案只能用穷举法去回答,而任何概括性的答案均为盲人摸象式的答案。

既然不能回答人是什么,自然不能忘谈心理学,但漫谈一下“心理”还是可以的。

人首先要吃得饱穿得暖才能健康活着。但如果人为了健康活着而追求健康是不是活得狭隘了一点?人为了活得更好而追求所谓的生活品质是不是舍本逐末呢?

如果达尔文是对的,从猿到人?那人还会进化成什么?现代哪只猿会有幸进化成人?但愿哪天真能捕捉一个野人证明进化的连续性……

【心理】是思维的范畴,但人的灵魂和心灵的【空间】基础不解决而谈心理就会空洞。如果再加上“魂飞魄散”的“魄”,这【心理】就更玄了。

【心理】是指思维的两个范畴,一个是基于“想得到”的欲望,另一个是基于“怕失去”的恐惧。推动【心理】的欲望和恐惧强弱变化的过程以及自我观照与比对结果的满意或失望度就是【情绪】。

如果我们将外部【空间】运动对人的作用叫外力的话,那【情绪】就是【心理】对人的作用的内力,有【力】的作用就必然对人的各种健康发生影响,从而有了从健康、亚建康到不健康的发展变化。

人之【心理】差异仅在于“想得到”什么和“怕失去”什么之强度对比于自我度量的评价,这就是基于大脑的理性【思维】

大脑是理性的【空间】基础,这回答了“理”的存在,但“心”的存在呢?心脏与“心”是完全的两回事。

“心”意味着感性,“心”应该是人作为一个【空间】整体的【能量】综合表现,这个【能量】就是“魂”【能量】有阴有阳,有强有弱;更重要的是任何空间不能孤立存在,可以回答有除人自身空间以外的神秘力量影响着“心”的存在,这就增加了“心”的不可控特性。

如果我们将大脑理性思维过程看作一个【空间】运动的话,这个【空间】运动过程的【能量】变化就是“灵”。

是故【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现为【灵魂】的【空间】能量表现,对内为“情绪”作用,对外为辐射影响。当人的“欲望”或者“恐惧”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值时,产生某种对于正常人来说叫幻觉的客观存在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光的绝对速度或许是恒定的,但光因人而异的相对速度肯定有差别,有时差别还很大,光速再快,快得过【思维】速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