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课文学作文

 happylorry 2015-02-02

巧用联想,丰厚内容

      ——跟着课文学作文(三)

 

   作文教学,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一直是语文教学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教学与训练不成体系,随机性太大,教师提供的资源有限、讲解的技法比较零碎、写作的要求大而化之,训练指导不够具体。如何帮助师生迈过作文教学这道坎?跟着课文学作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元素,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巧妙对接不失为一个很好举措。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

一、课文示范:

1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茅盾《白杨礼赞》(苏教版八年级)

2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苏教版八年级)

二、写作指津:

阅读上面两段文字,我们发现要写好一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高远的文章,联想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第一段中,作者茅盾从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外形联想到白杨树内在的品质,由白杨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品质,进一步联想到敌后抗日的军民,再进一步由白杨树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拓展联想到用血谱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民族精神和意志。而且在表达上作者巧用三个“难道”的反问句式,逐层递进,步步深入,由现象到本质,由物及人,由具体到抽象,使文章内容不断丰富,思想内涵逐步深刻,立意也更加高远。

第二段中,作者宗璞从眼前盛开的紫藤萝,回首往事,联想到十多年前藤萝的遭遇,再从藤萝的遭遇联想到人的遭遇,这样,作者巧妙地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由物及人,咏物抒怀,表达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真切自然,生动感人。

由此可见,写作中运用联想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地选用组织材料灵活地进行构思,更好地丰富文章的内容,开拓文章的立意,使文章描写、叙事、抒情、议论亲切自然、生动形象。像本单元我们所学的这几篇写景抒情,咏物抒怀的文章作者都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本节课我们就跟着课文学习运用联想的手法来进行作文。

当然,要能够充分展开联想,首先是我们心中必须有丰富储藏,而丰富的储藏首先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只有手不释卷,做生活的有心人,提笔写作才能浮想联翩,才能达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的境界。其次是要具有透过现象直接事物本质的能力,而要提升这种能力关键是要培养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所谓“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和俗话讲的“看山不似山”,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总之,学会运用联想,坚持做到上面两点,我们写作文就定能思路开阔,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定能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高远。

三、写作现场

训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泥土是我们赖以存在的家园。泥土朴实而平凡,博大而厚重,她默默奉献,却从来不求回报;她功高盖世,却绝不张扬;她深沉宽厚,却从不拘泥呆板……然而,就是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甚至无情的践踏。

面对泥土,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请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标题中必须包含“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深情话泥土”、“泥土的呻吟”等等)

2.能够从泥土出发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叙事,也可以描写、议论和抒情。

范文引路:

泥土礼赞

春回大地,鸟语花香,沉睡的大地终于醒来了。小草开始探出了脑袋,嫩嫩的绿绿的,一阵春风吹过,它们似乎更浓密了,看着小草渐渐变成了一条绿毯,我不禁低下了头,想亲吻一下这可爱的小家伙。咦?这是什么味儿?怎么是一种比花香更迷人的味?再靠近一点,竟然是——泥土的气味。这个味道很淡,很清新,似乎是若有若无的。怎么?你怎么会有这一种迷人的味道?为何你只是静静地藏在小草的下面,默默无闻,从不张扬?我知道了,你一定是谦虚的,不求名利的。我要高声赞美你,赞美你的谦虚、质朴。

夏天,一个热情似火的季节。树林,一个人们最爱的地方,清新凉爽。坐在树下,无意间摸到了你,你是那么的坚硬。怎么了?是缺水吗?我知道了,你一定把自己的水份无偿地提供给了树吧。我要高声赞美你,赞美你的无私奉献。

秋高气爽,是个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叶子落到了地上,铺成了一条“金光大道”。叶子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吗?不,没有。我知道了,你一定将他们又化作来年的养料了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是树的恩人吧!我要高声赞美你,赞美你的助人为乐。

寒风刺骨,万物一片沉寂。鹅毛大雪,覆盖了大地,许多植物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死去了。而你躲在白雪之下,或许有人认为这是逃避。我知道了,这不是胆怯,而是另一种成功地面对困难的方式。我要高声赞美你,赞美你的勇敢、坚韧。

我要高声赞美你——泥土!

思路点拨:

以上这篇文章,作者巧妙截取春夏秋冬四个生活的场景展开联想,从小草下泥土联想到她的谦逊质朴;从大树下的泥土联想到她的无私奉献;从落叶下的泥土联想到他乐于助人;从积雪下的泥土联想到她的坚韧勇敢。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使文章的立意更加高远。

四、佳作展台:

(一)童年的泥土

家乡的泥土曾给予了我多少欢乐,一丝温暖浮上心头。

那一年春天,沉浸在我与同伴的欢声笑语中,酝酿在泥土的芬芳里,田野里的泥土肥沃而松软,田野上的我与同伴们你追我赶,欢声笑语在田垄上回荡着,泥土微笑地看着我们,和我们一起分享成长的欢乐。

那一年的夏天,似乎是最有趣的季节,刚下过几场倾盆大雨后的土地坑坑洼洼,那独具黏性的泥土成了最有趣的玩物。伙伴们刨泥造物,用自己的想象捏造出梦境,捏造出理想中的世界。奇形怪状的泥人被捏造出来了,谁也没有权利判断它的美与丑,谁知道很久很久后的将来人类是否如此呢?千奇百怪的高科技被捏造出来了,谁也无法评论它的真与幻,谁知道若干年以后的科技是否还是如此呢?总而言之,那片泥土给予了我们最真切、最本质的快乐,此时泥土正微笑地看着我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创造的快乐。

那一年的秋天,景色宜人,家乡那迂曲的小路上覆盖了一层白桦树的落叶,为泥土地盖上了一块金色的地毯。在那地毯上,我与伙伴们正踢着球。你一脚,我一脚,卷起一层落叶,一层尘土。泥土没有恼怒,只是微笑地看着我们,显得那样和蔼可亲。

那一年的冬天,白雪皑皑,家乡的泥土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天然的棉被下。朦胧的记忆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仿佛正刨开泥土,在泥土里埋上过年放的炮竹,淘气地点燃火线,一溜烟跑开了。这一炮掀起层层泥土,在空中散成黑色的雨点。泥土很疼,但它仍是微笑地看着我们,显得那么宽厚慈祥。

告别了那童年,回到现在。独居屋中做着无尽的习题。偶然抬头眺望窗外,那家乡有泥土与往年不同,它变了,变成了混凝土,与我一样禁锢在大楼中。它并不疼痛,并不烦恼,却独自呻吟着,呻吟着……

有泥性的你们懂的。童年去了,童年的泥土去了。

 

(二)背叛泥土

小时候,我最向往的地方便是农村。广阔无垠的田野,莺歌燕舞的乐音,古老沉寂的老屋,淳朴厚重的乡情……农村质朴祥和的一切无不吸引着我,然而,记忆深处最难忘的还是那大片大片的泥土。

记忆中的泥土是有形的。各色各样的农作物在泥土里扎根、生长、开花、结果;种类繁多的鸟儿衔着泥土建筑起自己的安乐窝;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们也乐此不疲不厌其烦的将泥巴做成自己最爱的形态各异的玩具。就连“聪明”的农人,也将泥土作为建筑材料、制器皿、烧砖……质朴的泥土,为人类默默无私的奉献着。

记忆中的泥土是有味的。春天的泥土是蜂蜜味,夏天的泥土是清香的荷叶味,秋日的泥土则变成了硕果累累的香甜味,冬日的泥土便是温暖的糍粑味儿……变化的是四季,变化的是味道,不变的是沉默的泥土。

记忆中的泥土是有色的。日头长了,风里带着暖气,田野里,瞧去,满眼的绿,绿得野,绿得欢。稍过时日,黄灿灿的油菜花,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整个土地到处都是五彩缤纷。岁月流逝,土地又换装了,紫色的是茄子,鲜红的西红柿,青色的黄瓜……再后来,这个土地到处是金色的海洋,冬风一吹,整个土地有成了赭色的世界。

泥土地,金子般的泥土地,给与了人无尽的财富。也正是土地无私,滋生了人类的欲望。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肆意挥霍泥土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恩惠,拼命从已经日趋贫瘠的土地汲取。甚至为了自己的私利,把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一块块砌墙的砖头;把一块块庄稼地的泥土,用船运出去卖钱……

当初对泥土的依赖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可以说是荡然无存;当初对泥土的承诺早已烟消云散。那些曾今的淳朴憨厚也逐渐在岁月的打磨下失去了应有的尊严。

泥土,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它以宽阔的胸襟承受着。对于人类的丑行,它无能为力,无法阻止。在人们肆意姿行的时候默默承受。

泥土和人一样,是禁不起折腾的。逐渐减少的土地高楼林立的农村也刮起了沙尘暴,出现了雾霾天气……人们开始惊慌,开始手足无措。

背叛,是有代价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私欲,尝到了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

泥土。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无声的奉献而不求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弥足珍贵的泥土,却被我们冷落背叛了。

人们,清醒吧!

背叛一时,后悔一世。让我们珍爱脚下的泥土吧!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丰子恺《杨柳》

上文是作家丰子恺看到西湖上的垂柳产生的联想,可谓独具慧眼。面对垂柳你又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请以“杨柳的联想”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写作导引:

丰子恺从垂柳“下垂”的特点,展开联想,虽然别的树木拼命向上,不失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与此同时,一味好高,却忘记了根本,给人生增添许多不切实际的烦恼。于是,作者多角度思维,杨柳“下垂”同样也是一种不错的人生态度。从丰子恺的多角度思维获得启发,在写作立意上,我们既可以抓住垂柳是报春的使者展开联想,也可以从杨柳的婀娜柔美展开联想,还可以从杨柳处下而不自卑展开联想。在写作的手法上则可以借鉴《白杨礼赞》的方法层层拓展。



文章来源:

http://jsycth.blog./archives/2014/2014712163422.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