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勒斯坦难民有家不能回

 知识技术力量 2015-02-02
●本报驻以色列特约记者  冀东平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既是阿以冲突半个多世纪的结果,也是巴以和谈的一个焦点。1948年5月14日,犹太国———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第二天,阿以战争即爆发,结果70多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又造成30多万巴勒斯坦人无家可归。这两次中东战争共造成100多万巴勒斯坦难民,加上难民自身繁衍,估计目前总数约4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加沙地带(约85万)、约旦河西岸(约60万)、约旦(约160万)、黎巴嫩(约38万)、叙利亚(约39万)等阿拉伯国家和地区。
  联合国特别关照巴勒斯坦难民
  本来,世界各国难民事务由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负责,如巴尔干难民、非洲难民、阿富汗难民等,但联合国对巴勒斯坦难民却特别关照,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以下简称“联合国救济处”)负责巴勒斯坦难民。该处本是一个临时机构,但由于巴难民问题久拖不决,该处的任期也一再延长。该处自1996年开始将总部设在加沙和安曼,并在安曼、贝鲁特、大马士革、加沙、东耶路撒冷设有5个办事处。共有2万多名雇员,年预算约3亿美元,经费主要依靠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私人自愿捐款。有趣的是,尽管巴勒斯坦人指责美国在巴以冲突中偏袒以色列,美国却是该处最大的捐助国,其他主要捐助国包括欧盟、海湾阿拉伯国家、日本、加拿大等。
  联合国承认59个难民营
    400万巴勒斯坦难民中约有1/3即120多万居住在难民营里,负责巴勒斯坦难民事务的联合国救济处确认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共有59个,其中约旦10个,住有28万人;黎巴嫩12个,住有22万人;叙利亚10个,住有11万人;加沙地带8个,住有46万人,其中最大的是位于加沙北部的贾巴利亚难民营,约有10万人;约旦河西岸19个,住有16万人,其中最大的是位于纳布卢斯附近的巴拉塔难民营,约有2万人。
  在联合国的大力帮助下,巴勒斯坦难民营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普通难民营不同的是,绝大多数巴勒斯坦难民营既不是无法挡风遮雨的帐篷,也不是非常简陋的草棚泥屋,而是比较坚固的水泥、混凝土房子,甚至还有二三层的小楼。难民营修建了排污系统,很少再见到泥泞满地、臭气熏天的景象。绝大部分难民营家庭拥有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等基本生活设施,约10%的难民营家庭还拥有汽车。最重要的是,联合国救济处在每个难民营都开办了学校和诊所,向母亲和儿童提供10年的免费预防保健,5年免费的糖尿病、牙病治疗和诊断,这使巴勒斯坦难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处于较高水平。
  难民梦想返回家园
  虽然难民营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难民们仍然渴望返回自己的家园。位于纳布卢斯的巴拉塔难民营从地图上看,已经与纳布卢斯市连成一片,但对这些难民来说,他们并不属于纳布卢斯市民。难民营的学校是联合国救济处开办的,而纳布卢斯市的学校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教育部拨款的。之所以这样,一方面因为巴当局认为如果他们是巴公民,就不再享有难民地位,这不利于巴勒斯坦事业;另一方面,许多老难民也不认为难民营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仍然梦想着回到自己的家园,如现在属于以色列的雅法、海法等地。总之,他们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自己的家园无法返回,而自己居住的又不是自己的家。
  88岁的阿卜杜拉·穆辛是伯利恒附近的德赫伊舍难民营最老的居民,他说:“如果真主让我在返回家园和获取补偿之间作出选择,我还是愿意回到故乡。”
  难民营也不安全
  根据《日内瓦公约》以及国际法有关规定,难民及难民营应该受到保护。然而,在激烈的巴以冲突中,难民营并不是安全避难所。有报道说,以色列军方认定约旦河西岸的巴拉塔难民营、杰宁难民营、图尔凯勒姆难民营和加沙地带的汗尤尼斯难民营、拉法难民营为“恐怖主义温床”,经常以根除恐怖主义为名向它们开刀。另外,巴以冲突加剧,特别是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城市,限制巴人出行,进行“集体惩罚”,许多巴难民失去了生活来源。联合国救济处开办的许多学校、诊所也被迫关门,甚至连救援物资都无法送达加沙和西岸的难民营,难民营的生活日趋恶化。
  巴人起义的发源地
  位于加沙城北部的贾巴利亚难民营占地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万,是加沙地带8个难民营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整个巴勒斯坦地区27个难民营中人口最多的一个。该难民营建于1948年阿以战争后,主要为逃离巴勒斯坦南部村庄的难民提供避难所,最初是帐篷,后来被联合国救济处改换为石棉屋顶的水泥房子。一般难民营家庭住房由两三个小房间、一个小厨房和淋浴房组成,面积约40平方米。房屋紧密相连,仅有狭窄的过道,十分拥挤。在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之前,难民们主要在以色列打工或在当地农场务农,部分在难民营拥有商店,从事小商业。
  贾巴利亚难民营被认为是哈马斯的强大据点,1987年爆发的第一次巴人起义即源自该难民营。5月7日发生自杀性爆炸后,以军也曾准备向此地大举进攻,但鉴于该难民营人口众多且十分拥挤,以军才暂没动手。现在,以军建立了环绕加沙地带的电网,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到以境内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概率很小,但封锁同时导致该难民营失业率高达70%。
  西岸最大的难民营
  在阿拉伯语中,巴拉塔是“岩石”的意思。巴拉塔难民营位于纳布卢斯市范围内,建于1950年,占地2.5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是约旦河西岸最大的难民营。难民营的水、电由纳布卢斯市政府供应,但是难民营排污系统不畅,街道破坏严重。另外,由于面积有限且无法扩张,加上人口剧增,难民营十分拥挤,原本供第一代难民居住的房子现在实际上已是“三代共居”甚至“四世同堂”了。
  该难民营在巴勒斯坦政治生活中非常引人注目。约旦河西岸第一个保卫难民权力的组织———保卫巴勒斯坦难民权利委员会1994年诞生于此,该委员会在巴立法委员会拥有3名代表。在这次巴以冲突中成为以自杀爆炸活动扬名的“阿克萨烈士旅”的大本营,遭到以色列军队多次入侵。
  闻名天下的杰宁难民营
  杰宁难民营位于约旦河西岸杰宁市,建立于1953年,占地约1平方公里,共有13000多人,其中近一半人口是小于15岁的儿童和大于65岁的老人。绝大多数居民来自位于绿线(1967年阿以停火线)以色列一侧,可以从难民营看见的村庄,其中许多人仍与这些村庄的亲戚们保持着密切联系。除在杰宁务农外,该难民营相当部分人依靠在以色列打工为生,52%的家庭主妇每天烤面包养家。另外,杰宁城自身近3万居民中也有一半属于难民。
  杰宁难民营被以色列称为“自杀爆炸者天堂”、“恐怖主义大本营”,伊斯兰圣战组织力量强大,是3月29日开始的“防卫墙”军事行动中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以军22名士兵被打死,而巴方伤亡更惨重。联合国特使拉尔森称劫后杰宁“如同发生了地震一般”,共有600套房屋和水电、道路基础设施被破坏,3000多人无家可归。阿联酋已经宣布将出资重建杰宁难民营,联合国估计其费用达3500万美元。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与耶路撒冷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并称为巴以和谈三大棘手问题。巴以在此问题上各执一词,轻易不会让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已开始在此问题上显示出部分灵活性。巴方认识到巴难民完全回归是不现实的,以色列也有意对部分难民进行赔偿。另有报道说,最近美国国务院正在酝酿一项中东和平方案,其中提出巴勒斯坦方面放弃难民回归权,以换取以色列方面撤出犹太人定居点。难民问题何时了?看来,只有巴以各自都作出让步,才能最终就难民问题达成协议,从而推动中东和平早日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