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坚守与执着—从东营方圆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说起

 慈溪全媒体 2015-02-04

1998年,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圆”)创建,由此开启了一段“创新引领发展”的教科书式企业发展史。方圆的骨子里就带着创新的基因。借着这一特质,短短十几年间,这家坐落于黄河尾闾的企业,走过了一段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炼铜厂,到技术体系完备、水平世界领先,科研平台全球化、人才国际化,创新成果泽被海内外同侪,销售收入直逼千亿,闻名遐迩的“科技创新典范”的“狂飙突进”光辉之路。

近年来,方圆获国家专利62项,专有技术300余项,每年“微创新”成果1000多项。2013年1月,世界“铜老大”智利国营铜业公司(CODELCO)与方圆达成引进“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BBS)”协议,让方圆对其旗下冶炼厂进行技术改造。

“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学习、持续创新、合作共赢,是方圆一贯秉持的进取姿态。早在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之前,方圆就启动了与国内知名研究院所的交流合作之旅,搭建起方圆创新研发的第一个基础平台网络。有色金属行业的科研教学重镇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业界研究设计的先锋楷模中国恩菲、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沈阳自动化所等,一直是方圆的战略性合作伙伴。

前不久,经科技部评定,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正式被认定为“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有色金属冶炼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所谓“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由科技部及其职能机构认定,在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任务中取得显著成绩、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和引导示范作用的国内科技园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中介组织等机构载体,包括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建立国际合作基地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在扩大科技开放与合作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提升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发展“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使这些基地成为国家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扩大科技对外影响力等工作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并对领域或地区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近年来,《资源再生》杂志记者多次走进方圆的生产建设第一线,见证了那里正在发生的可喜变化,每次去都有新的收获与新的惊喜,因为他们的建设进展实在是太快了——这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型群体。多年以来,整个中国铜工业都在探索建设有色金属强国的路径,而在创新的道路上,方圆无疑是一支备受瞩目的队伍。这几年,他们充分发挥自身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技术优势,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是他们的一张时间表:

2009年,方圆派出技术团队远赴越南生权,帮助指导越南大龙冶炼厂排除生产疑难,成功达产,这一突破宣告了越南不产铜的历史从此结束;

2010年,他们应邀远赴南非,为力拓集团下属的Palabora 冶炼厂把脉诊断有关技术难题;

2011年1月,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底吹熔炼炉渣的合理渣型进行深入研究;同年7月,公司董事长崔志祥率团赴昆士兰大学考察访问,宣布启动“方圆研究员基金”,用于底吹工艺有关课题的实验创新;

2011年9月,与美国普渡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技术创新工作室”;

2012年,组成的技术考察团多次越洋交流,在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坚实的脚步,国外最先进的动向他们了解了,方圆的技术也在同行中传播开来;

2013年,公司技术团队出访智利国营铜业公司,达成了一揽子技术合作协议;同年11月,由智利铜业委员会、智利国营铜业、智利国家矿业、英美资源集团组成的联合考察团来到山东东营开展“技术交流月”活动,就相关技术合作议题达成多项共识。眼下,多个项目正在推进实施中;

2014年8月,智利国营铜业公司为应对智利国内矿产资源成份日益复杂,智利政府对铜工业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主动与公司合作共建CODELCO东营工程技术中心,旨在解决困扰铜工业的一系列难题,共同推动世界铜工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2014年11月,方圆与蒙古国霍克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就采用方圆技术等重大问题达成意向;11月11日,方圆-CODECO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举行,三方合作组成的国际化团队正在孕育新的智慧成果……

在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今天,中国铜工业面对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众多企业在坚守与迷失两难的彷徨之际,方圆上上下下都恪守着这样一个信条,那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们的坚守与执着,赢得的是一系列的实质性进展。

这是他们自己的内刊《方圆集团报》报道:去年11月21日,世界最大铜生产商——智利国营铜业公司(CODELCO)总裁皮萨罗,技术研发总监贝茨一行到访我公司,就铜生产及科研创新等问题展开交流。

皮萨罗先生说:方圆公司的研究成果、生产实践,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资源及环保压力等世界性问题,做出独具特色、鼓舞人心的探索和尝试,指出铜冶炼科技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向。特别是方圆公司在企业组织及技术创新、转化领域的高效有序运行,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以及应对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等方面所达到的新高度,我们深表赞赏。这位国际知名的铜工业总裁说道:“CODELCO与方圆公司已在资源、技术、项目等多个领域建立起广泛而深入的友好互信合作关系,CODELCO下属的多个分部及冶炼厂都与东营方圆公司进行过多次接触,深感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前途明朗。就在11月11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我们共同参与创建了方圆-CODELCO研究中心,在联合研究攻关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由CODELCO与方圆共建CODELCO东营工程技术中心的事宜也在有序推进,此举必将进一步把双方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推进世界有色行业进步的关系引向深入。”

东营方圆董事长崔志祥对皮萨罗等客人说,方圆公司创建以来,始终心无旁骛,在炼铜和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进步上朝夕寤寐,也做出了一些成绩。对炼铜工艺而言,我们都必须正视和着手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共同面对铜精矿成分日趋复杂的客观形势。能效与环保,成为摆在行业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方圆公司通过一次次实验摸索,边生产边改善提升,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就地转化为技术研究的课题,一步步地打造出一个我们心目中较为完善的环保、节能、高效,涵盖矿料配比,冶炼全流程控制,电解精炼工艺突破,冶炼烟气及烟尘、阳极泥、冶炼渣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等各工序环节布局合理的有色冶金体系。我们相信,与CODELCO以及昆士兰大学等的合作,必将有效加快这一进程。

这是智利同行在考察期间参观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示范生产现场的一元炉,在建的炼渣炉及二期项目时留下的一张照片。大伙儿的那种专注神情,不正预示着合作的良好开端正在形成吗?

2015年1月11日,嘉能可斯特拉塔股份有限公司(Glencore International AG)冶金技术专家谭鹏夫博士在访问方圆时,仔细考察了方圆的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示范生产线,一元炉项目,炼渣炉项目,综合回收厂,以及在建的二期工程项目。

谭鹏夫先生早在2008年末底吹技术在方圆投产成功之时,就开始持续给予关注,对各种有关BBS技术的报道信息都做了广泛收集和系统研究,这次可谓慕名而来。通过参观现场以及与崔志祥的交流,他更加坚定了对方圆科技的信心。他对公司在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实施落地方面先试先行的勇气极为赞赏,对各项工艺技术,尤其是二期项目(两步炼铜技术)的大胆构思、超常设计和技术前景的先进性充满了期待。

截至发稿前,我们从方圆收到最新消息:一元炉、炼渣炉都已结束了试生产阶段,正式投产。各工序正鼓足干劲,确保正常运行。这两项新技术成果的诞生入列,进一步完善了“方圆技术体系”的家族谱系。其横空出世的态势,其取得的创新突破都与当前有色金属行业实现技术升级的迫切需求息息相关。

一元炉是装备,更是一种工艺技术,其规范称谓是“方圆法废杂铜一步冶炼新技术”,是方圆在BBS技术的基础上,专门针对铜的二次资源(废杂铜、残阳极等)回收在更加高效、节能、环保需求命题下的一次集成创新,充分使BBS技术创能率高、安全性强、环保效果好、能耗低的优势在阳极精炼工序上得到集中的发挥,刷新了这一领域的诸多新记录。关键点在于:对天然气、氮气、空气以及氧气的精准控制,将传统精炼工序的氧化、还原两个步骤整合为一个“烧炼”工序,一次性连续性地实现精炼过程。该工艺能同时处理不同品位的杂铜,甚至含铜80%的黑铜也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具有熔炼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

炼渣炉是方圆公司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共同研发的又一专利技术(又名二元炉),主要应用于熔炼渣的贫化和精炼渣的处理,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降低炼铜弃渣含铜技术与装置联合研发”取得的重大成果。为实现上述目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该工艺承袭了BBS的各项优点,并在其基础上创新性地增加了平枪,形成了底吹、平吹同时复合操作的功能。之所以土语称之为二元炉,崔志祥给出了这样简洁而形象的解释:所谓“二元”有这么几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料上的“二元”:既能处理氧化矿(包括渣精矿、精炼渣等),又能处理硫化矿;一个是烟上的“二元”:既能产出可用于制酸的高硫烟气,又能产出不必进制酸系统的低硫烟气;再一个是枪上的“二元”:枪既能“底吹”又能“平吹”——这些特点是相对于我们的“一元炉”和底吹炉而言的。多一个变数,多一种选择,就多了一层适应性,多了几分竞争的能力。“当然,这项技术的精准称谓,还有待业界大师们商定,姑且先这样叫吧。”

“一元炉也好,二元炉也罢,作为工业化生产实践,不仅各自开创了有色冶金的一片新天地,而且其顺利投产和稳定运行,也为我们正在同步进行的二期项目做了各项实践和操作上的准备,为二期项目的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崔志祥用他一贯的宏大气魄,画出了一张更加振奋人心的方圆蓝图:“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在建的二期工程更加完美,为世界有色行业的进步再做新的贡献!”方圆的底吹项目二期工程虽然尚未建成投产,但在全球有色金属工业领域早已成为万众翘首企盼的焦点。

“二期项目”(专利名称:层级串联短流程炼铜工艺及装备)与底吹一期项目一样,具有重大的划时代革命意义。它将传统的熔炼-吹炼-精炼“三步式”冶炼流程,压缩为底吹炉+火精炉的“两步炼铜”,两段工序之间用密闭溜槽连接,火精炉交替作业,直接产出阳极板,革命性地取消了PS转炉吹炼工序,取消了精炼工序,流程更短,而且解决了PS转炉多年来一直困扰业界的包子吊运产生的低空烟气逸散污染,冰铜热损失等问题,并由此带来了投资与运行成本的大幅压缩,这一变革,使得铜冶炼流程更加紧凑,冶炼生产过程中无烟、无气味的期待变成了现实。我们在选定这个方案的时候,与中国恩菲一并讨论,最终方圆走了底吹+火精“两步炼铜”的路线;豫光则走了“双底连续炼铜”的技术路线。生产流程中,炉渣处理分炼铜渣和炼铁渣交替串换;底吹和平吹并用,实现了渣的热态提炼——试问,此工艺一出,将给行业带来怎样改天换日的巨变?

当前,二期项目已经进入设备安装的收尾阶段。自2008年氧气底吹工艺投产至今,方圆的创业者就丝毫没有停息潜心研究与大胆实验的脚步。如今的方圆在创新上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方案也日臻成熟。靠着底吹一期建设和一元炉、炼渣炉等生产提供的实践数据和实验信息;靠着与国内外知名研究院所以及同行们的合作与交流;靠着建设国际一流铜企业这一使命感的巨大驱动力,方圆人矢志不渝,他们正在走向“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崭新境界。

方圆正在构建的技术体系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从铜金银等主金属的高效回收,到铂钯硒锌锗等伴生元素的综合提取,再到烟气、水、渣、余热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与高附加值处理,乃至砷以及其他重金属的环保处理和资源化应用;从工艺的研发完善,设备的设计制造,到项目的落地实施,再到技术的推广服务——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有色金属冶金系统工程正逐渐清晰起来。以持续创新、打磨利器为内核,以落地实施、验明真伪为检验标准,以好使好用、解决问题为皈依,以提升资源价值量、造福人类为愿景的更具国际化和时代性色彩的方圆技术体系已呼之欲出。

方圆的人们坚信:对创新的坚守与执着,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企业生机蓬勃的强大引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