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群新声】经方治疗发热的六经诊疗思路(连载四)

 谷秀稻香 2015-02-04

经方治疗发热的六经诊疗思路(连载四)

作者/ 浙江省仙居县茂修堂中医诊所 季之恺 ;编辑/ 晓生

第三部分:半表半里证

说到半表半里的方子,临床可能大家都会用,但对半表半里的认识是各有千秋,大多数依照成无己的解释把少阳病等同于半表半里,而不认为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还有一部分医家甚至不认可半表半里的存在,总之,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胡老在总结前贤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的阳证、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的阴证。因为半表半里证症状复杂多变,而表里易知,故提出用排除法判定半表半里证,这在临床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半表半里第一方当为小柴胡汤,对于小柴胡汤的理解,主要是依据少阳提纲和96条,归结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九大证,对于发热的治疗,多用于寒热往来、或休作有时的发热,并排除桂枝汤的定时发热、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热多寒少的发热和阳明病潮热,所以小柴胡汤不光可以治疗外感传入半表半里的发热或少阳发热,还可以治疗杂病有寒热往来、休作有时的发热,应用十分广泛,效果也很神奇。《神农本草经》柴胡条下曰: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通过与徐晓峰师兄探讨后,逐渐认识到柴胡的作用,不单是后世认为的单纯的清热,而是不管是寒的热的邪气都可以祛除,所谓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是邪无出路,寒热邪气结于胸胁心下的表现,小柴胡汤中柴胡的作用是去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所以能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而真正起清热作用,治疗口苦、咽干、目眩、心烦的应该是黄芩和柴胡的协同作用,如没有黄芩的四逆散就不一定有这些症状。

我曾治过两例典型的小柴胡汤证患者,一个是外感发热在当地卫生院输液,两天后不但不减,还逐渐加重,到我这里看的时候,已经无力起身,卧床5天,饮食不进三天,这个症状啊和条文基本没有区别,可以说九大症基本都有了,那卫生院的医生也不敢治了,让马上到大医院去看,患者的家在山里,跟我同宗,就想找我给看看,当时是几个亲戚帮忙抬下山,送到我这里的,也没力气坐着了。我一看,这么明显的小柴胡汤证,就打了包票,说问题不大,用药后两三个小时就能起来走路了,送患者来的亲戚本来以为得了什么疑难病,怕命都没有了,听我这么一说,都感到不可思议。因为症状明确,也为了赶时间,就不熬中药了,直接拿四包小柴胡颗粒让冲开水一次性服下去,服药后在我这里躺了一个多小时,说感觉到饿,想吃东西了,家属立马买了一碗素面给吃了,出了一点汗,又过了一小时左右,觉得浑身开始有点劲,我让起来活动活动,已经能够自己慢行了,大家感到更不可思议了。就这样,患者带着小柴胡颗粒回去了,过几天随访了下,已经能下地干活了。另一个症状没那么重,但症状典型,在外地打工的,因为在外地几天治不好,特地赶回来叫我看,他还兼有四肢酸痛,这个四肢酸痛可以看作《伤寒论》146条的支节烦疼。所以用的柴胡桂枝汤,当天只开了一剂,让第二天复诊,复诊的时候已经好了七八分,就带了原方两剂回打工的地方去了。

上面这属于寒热往来,而合并有阳明的高热,胡老、冯老经常应用小柴胡加石膏汤治疗,疗效十分理想,验案很多。这个方子和大青龙汤退烧的思路和煎服法,在跟诊冯老的时候,我和桂双喜师兄写了一点学习体会,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这在临床用得很多,疗效也比较满意。我治疗过一个6岁的小孩子,母亲是湖南的,孩子也一直在姥姥家生活,感冒后咳嗽发热,经湖南当地医院和市医院治疗无效,带回浙江省儿童医院诊治,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天天发烧,反复用退烧药无效,其父亲甚至托关系在国外买了医生推荐的最好的抗生素也解决不了,就这样反复发烧达四个多月,随后专家建议到北京治疗,已经预约北京一家儿童医院,但排不上住院的号,所以想回当地医院住院先控制一下,医院说省里的医院都没辙,本地的医院哪有药啊,只能找中医看看,所以就来找我,问我有没有办法控制一下体温。当时这孩子虚弱得很,吃点东西就呕吐,已经好多天没吃下什么东西了,再加上反复用退烧药,已经没有力气走路了,6岁的孩子还是或抱着或用婴儿车推着,他母亲也是边说边掉眼泪,急得不行。症状还有胸痛,腹痛,咳逆,大便溏泄,一开始考虑的是小柴胡合小青龙汤,呕厉害、纳差用小柴胡没问题,但小青龙有麻黄,这么虚了真的没底,反复想了之后,先给了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加生石膏,但是心里老打鼓,于是每过几小时就给其家属打电话问情况,当天烧也是退下来了,第二天又烧了,但发烧的发作间隔时间长了一点,家属说反正只是以控制发烧为目的,所以又拿了一剂药,加了白术,烧也是退下来,也是反复地电话随访,但第三天还是又烧,但孩子的母亲说不但间隔的时间在延长,呕吐也减轻了,早上起来孩子说想吃东西,并且吃了一小碗的稀饭,似乎看到了希望,所以又吃了一天的药,还是有复发,所以又用了一天,第五天虽然发烧明显减轻,但还是有些烧,心里还是没有底,不知能不能完全把烧退下来,就跟桂双喜师兄商量,考虑可能还有表不解,建议用桂枝汤看看,由于那天孩子汗多,想到有没有机能沉衰的可能,就自作主张加了3g附子,第六天发烧加重,于是改用桂枝汤原方,并让药后喝点热粥,结果第七天烧很轻微了,就又给了一剂,前后8天发烧终于好了。这期间不知道通了多少电话,晚上睡觉也不踏实。之后家属说这样烧能退下来,北京也不去了,非要我治这个大叶性肺炎,于是用小青龙或桂枝二麻黄一汤加加减减,有热象时加上生石膏或葶苈子,就这样用了一个多月,期间出现拉蛔虫的情况,加用乌梅、槟榔,腹痛也消失了,肺部X片提示病灶基本吸收,小孩子也活奔乱跳的了,带了善后方回湖南去了。

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高热的话,有几点需要注意,一个是服法,也是按冯老讲的需要一到两小时续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停药呢,我临床观察到,一般也有微微汗出,或出现溏便,就可以改为一天两次了,有医家根据《内经》提出少阳为枢的说法,是不是汗出和便通就是邪从表解或从里走的现象,是不是真的有这种枢纽的功能,值得探讨。《经方实验录》里曹颖甫先生说小柴胡是发汗剂,估计也是因为临床上看到了这种出汗,而我的理解是,这种现象的出现属于230条“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的表现。但是大柴胡汤应用时是没有这种汗出的,而往往是发病的时候就有阳明汗出或盗汗潜在的。

这个溏便啊,让我又想到了黄芩汤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这方子以前不大会用,是在听了孙立彬师兄讲广西黑糊糊老师的经验后,外感而出现呕吐、下利的,孙师兄总结这种呕吐、下利也为胃气不和,就用这个方子,效果很好,这种患者如果伴有发热,也一样能退下来。

厥阴病属于寒热错杂,发热一般没有什么规律,临床中也经常见到,也没有固定的方子,还是讲求方证对应,象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连汤什么的都可以。有人会提出这个热厥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厥阴病,根据胡老、冯老的学术思想,厥阴病篇330条之后的条文在《金匮玉函经》里是另外的“厥利呕哕”篇,厥不等于厥阴,六经皆可有厥,所以我不赞成把热厥就归为厥阴病,还是应该根据《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其实张仲景说的六经提纲只是一个方向标,方证也只是范例,中医真正的灵魂就在这十二字上。冯老总结的厥阴方剂表面上差不多都似乎不能应用于发热的治疗,但临床有是证用是方,其他的三阳病、少阴病、太阴病也一样,方证对应都可以治疗发热,象李贵明老师的小柴胡四逆汤合方,在胡老的体系中,也是厥阴病的变方。

总之,我们不能看到发热,就在伤寒条文中找有发热的条文去治病,而应该如胡老所说的“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这种规律反应就是指的症状反应,这种症状反应不是讲什么病会对人造成什么影响,是不管什么病,都会造成人体气血津液、寒热虚实的一个变化,也有激发人体良能对疾病的对抗机制的作用,就会出现应答式的症状反应,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反应不出阴阳两种病性,不出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三而二之,形成了六经辨证的体系,所以六经是病位与病性的一个综合表达,而且病位也不是依据病变的所在来划分的,而是根据症状反应所体现的六经病位来区分的。治发热如此,治其他也如此。

最后,我用颜彪华老师的一句话作为总结,颜老师引用考古神童郝笛的话,上千年了,(文物)能没有神韵吗?中医又何尝不是如此?读懂中医的神韵,将是每一个中医人的不懈追求!

以上只是我个人学习的一些体会,有些表述各位前辈和老师有可能不认同,但我认为学术探讨需要百家争鸣,理越辩越清,所以也大胆地献一回丑。就只能讲这些粗浅的认识,谢谢各位前辈和老师百忙中来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