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执型人格,九牛拉不回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诊治 如何与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交往

 青衣问道 2015-02-04
偏执型人格,九牛拉不回


偏执型(paroid)人格障碍,其主要特点是敏感多疑,容易与人产生对立。这种人格实际并不少见,但其发生率很难调查,据国外报道,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现是对别人有一种普遍的、无法理解的多疑倾向,认为别人总是在贬低或威胁自己,对自己不公平、不信任或不忠实,因而自己也不相信别人,而且容易因为觉得自己吃了亏而激怒。

因为多疑,所以不易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自己的家人在内。





偏执性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指以极其顽固地固执己见为典型特征的一类变态人格,表现为对自己的过分关心,自我评价过高,常把挫折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推诱客观。为1980年《诊断统计手册 》( DSM-Ⅲ )人格障碍12种类型之一。

概述

  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时,自己也是很难改变。自己经常难以自拔,陷入难言的痛苦中。当向外界求助时,别人的指导难以维持太久,继而又陷入从前的状态。自己也经常以多种方式疏通自己让自己走出困境但是很难。

特点

  偏执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轻易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这类人总是将周围环境中与己无关的现象或事件都看成与自己关系重大,是冲着他来的,甚至还将报刊、广播、电视中的内容跟自己对号入座。尽管这种多疑与客观事实不符,与生活实际严重脱离,虽经他人反复解释也无从改变这种想法,甚至对被怀疑对象有过强烈的冲动和过激的攻击行为,从一般的心理障碍演绎成精神性疾病。因此,具有猜疑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矫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则会因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不顺心,加上激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而诱发为精神疾病,甚至对家人和社会造成损害。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描述

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述为:   

1. 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 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3. 易产生病态嫉妒。   

4. 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 好嫉恨别人,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   

6. 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 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8. 易有病理性妒忌,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9. 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告状、打官司,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10. 具有将其周围和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患者的症状只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形成原因

①早期失爱

  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单亲家庭更易出现有偏执型人格的儿童!

②后天受挫

  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③自我苛求

  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

④处境异常

        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偏执型人格测试


摘要: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 ...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偏执型人格指病态的自我援引性优势观念或妄想,常见的是关于被害、爱、恨、嫉妒、荣誉、诉讼、夸大和超自然力的妄想。这样的观念或妄想可与器质性精神病、中毒、分裂症有关,或是对应激的反应,还可以是一种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说明情志不加节制会损伤脏腑功能。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偏执的人,这种偏执的心理情绪使用不当也会是疾病的根源。需要注意的是,偏执并不等同于固执,适当的固执可以为人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却往往易把人生打成死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偏执程度心理测试:测测你的情绪是否“过火”了!
  1、你对别人是否求全责备?
  2、老是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3、感到大多数人不可信?
  4、会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和念头?
  5、自己不能控制发脾气?
  6、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7、认为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
  8、老是感到别人想占你的便宜?



  测试评分:


  没有(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严重(5分)

 

  测试结果:


  总分10分以下:不存在偏执情况,恭喜你,是个心平气和的可爱的人。
 

  15分至24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执,如果总觉得环境不顺心,要注意警惕,原因可能是在自己哦!


  25分以上:你有偏执的症状,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走火”。另外,建议你遇到很大障碍时向心理医生求助。






自我疗法。

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如:

①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

②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

③对别人的进攻,我必须立即予以强烈反击,要让他知道我比他更强;

④我不能表现出温柔,这会给人一种不强健的感觉。

现在对这些观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极端偏激的成分:

①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别人偶尔的不忠应该原谅;

②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

③对别人的进攻,马上反击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击;

④我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

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4)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敌对心理”的旋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事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旺。

另外,有人说成功需要偏执,但他所说的“偏执”准确来说应该是“执著”。在心理学上,偏执就是一种人格障碍,是影响我们心灵健康的不良因素,不要把钻牛角尖当执著。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诊治


    来访者情况:刘某,男,二十五岁.本人不愿意求治,也拒绝承认自己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后在心理医生的耐心说服下他自述了自己的情况。

   “当我十八岁时,我是高中三年级学生.我的学习成绩相当好。平常,我虽然常与人交往,也很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我总觉得他们嫉妒我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我,他们也常常否定对我的嫉妒,但我觉得他们说的不是真话,是在为自己辩解.有的人因此不主动亲近我,这说明了什么呢?还不是嫉妒我的才能。还有,那时我爱顶撞班主任,我觉得他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反而说我是错的,你看多可笑。我一向我行我索,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因为我具有比他们更强的能力和智慧。当然,有时结果不理想,但那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我才不管别人的喜怒哀乐。我认为我在他们的眼中属于人见人恨那种人。他们也一定认为我思想简单,最好欺负。后来我就懒得与他们交往了,我更乐于自己独处。但我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

   “在读书时,我对任何人、包括班里任何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我都从心里怀疑。我为什么要信任他们呢?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利用我的信任加害于我。这不是,最近我就被人利用了,可以说是毫无理由的,我被调离机关去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调离我?我断定有人搞鬼,他们肯定嫉妒我的才干,我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我觉得领导这样对我实在是很不公平。机关领导说我一直搞不好同事关系,给我安排工作我的异议总是很多。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2我已给上级部门写信,直述了我所蒙受的耻辱,并且直述了我对那个领导的看法,我非把他搞垮不可。我女朋友还不让我这样做呢!她劝我算了,我不听,她就说我有病,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她变心了。我一直都注意到,她每次来单位,对我的那位领导的眼睛都很特殊。如果他们俩真有什么,我就更是与他们没完。”

   分析诊断:从刘某的自述,以及心理医生与刘某的交谈中,都明显感觉到,刘某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经常感到自己被人轻视,受到别人的攻击。从刘某与其女友的关系中,医生也不难发现,刘某虽然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失为强者,但总也免不了无端自卑。因此,基本上可以断定,刘某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现在虽然程度并不太重,但却有向严重发展的明显倾向。

    施治方案:心理医生在与刘某的交谈中发现,刘某是一个认知能力较强的人,而且受到过比较好的教育,因此心理医生便尽情地与其坦诚倾谈,把一些知心民有意对他讲了,以便取得他的真正信任,使其认识到自己的总是然后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他,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并分析其中的特点和极可能出现的更多危害性,使之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心理医生告诉了他纠正的方法后,决定首先对其进行交友训练。
交友训练,即鼓励他积极主动地恢复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逐渐消除不安和多疑。

   咨询与治疗:按照医生的指导,刘某在刚报到不久的单位主动与人接触,同时逐渐主动恢复与过去朋友和同事的交往。不久,刘某来电话告诉心理医生,在单位上,还是少与同事交往的好。还说,三天前,他对一位同事说了在机关时的情况,谁知道,今天就有很多人知道了他给上级写信的事,而且人们看他的眼光也变得总是耐人寻味的。他说他当时就告诉那个同事,他对他所说的那些千万别对其他人讲,可他却如此不忠。也许他对别人讲是别有用心的。刘某还在电话中感叹“真是人心叵测啊”。

    刘某虽然如此抱怨,心理医生却转而向他:“那你与过去的朋友交往的民政部又怎么样呢?”在电话的那边,刘某沉默了。”

    心理医生因此趁机对他说:“你说的那个同事不一定就真有什么坏心思,也许他的性格就喜欢传话,而且也可能他觉得说出去,别人知道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与人交往中,不要轻易就认为别人是有意在伤害自己。'即使那个同事真的有什么不对,即使有坏心思,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人人都是那样”。心理医生告诉他:“世上好人和坏人存在,但我们却不能因为世上存在坏人;就认为人人都是坏人。比方说你过去的朋友与同事,就不一定是坏人。”

    心理医生还建议他,要学会原谅别人,也不要在没有辨清自己是否受到攻击时就贸然肯定自己受到了攻击。

    过了两天,刘某又给心理医生打来电话,听得出他情绪激动。还没等医生提问,他就说,他真的很恨单位上的那些人,原因是他觉得那些人总是在背后议论他什么。(医生问他是否真的听到别今在议论他,他说他没有确切听到,但他能感受到。)好像在预谋伤害他。在电话里,:医生照样像上次那样开导他,提高他对自己和环境的认识,并决定在对他实施交友训练的同时,辅之以敌意纠正训练法。开始,他拒绝了心理医生的建议,认为他在心理上并不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别人太坏了,不同意再继续治疗。心理医生告诉他,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力,相信通过双方的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改变的。

    医生与刘某又相互倾谈了近半个小时,为了重新鼓起他治疗的信心,相信医生确实在尽全力支持他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医生告诉了他敌意纠正训练法的有关要点。
(1)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漩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话,而不要不痛不痒的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3)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的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的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心理医生告诉他:“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盛。

    后来,刘某虽然又来过几次电话,但心理医生明显感到他的心理状况正在得到改善,对其提问的问题,心理医生都真诚的给予解答,并不断肯定其治疗效果,鼓励他坚持下去。

总结: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轻的,一般以认知提高疗法和自我疗法为主,即使其首先认识到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使其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逐步在心理医生的循序渐进的引导下慢慢克服,是可以得到纠正的。但对于一些病情较重者,由于已发展至极端,甚至有妄想倾向,则要针对其具体情况辅之以较长时间的具体的心理治疗方法了。




如何与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交往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指以极其顽固地固执己见为典型特征的一类变态人格,表现为对自己的过分关心,自我评价过高,常把挫折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推诱客观。为1980年《诊断统计手册 》( DSM-Ⅲ )人格障碍12种类型之一。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在于由心理咨询师针对来访者的症状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解释,特别是压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结有所领悟与了解。通过由自知力的获得,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间接的解除精神症状,并促进自己的人格成熟。心理治疗的重点不仅在于解除精神症状,更在于改进病人对现实的心理适应方式,包括对内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要求,调节超我的适当控制,以较有效的方式来应付外界现实的要求。即治疗的范围要包括内在的精神,人际关系,现实的适应。其最终目标是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因此治疗的目的要与病人协商,依病人的需要与治疗动机而调节治疗的时间与范围。具统计,偏执性精神病病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病前即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性人格障碍的人主要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具体表现:

①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容易害羞,自尊心过强,对他人对自己的“忽视”深感羞辱,满怀怨恨,人际关系往往反应过度,有时产生牵连观念;

②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或认为有针对自己的阴谋,对别人善意的举动作歪曲的理解,总认为他人不怀好意,怀疑他人的真诚,警视四周;

③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于埋怨、怪罪他人,推诿客观。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不从自身寻找主观原因;

④容易与他人发生争辩、对抗。尤多意见,常有抗议,单位领导常觉得这类人员难以安排;

⑤常有病理性嫉妒观念,怀疑配偶和情侣的忠诚,限制对方和异性的交往或表现出极大的不快;

⑥易于记恨,对自认为受到轻视、不公平待遇等耿耿于怀,引起强烈的敌意和报复心;

⑦易感委屈;

⑧自负、自我评价过高,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给人以得理不饶人的感觉,固执地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或权利;

⑨忽视或不相信与其想法不符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改变其想法或观念。

据此,我们应如何与此类人交往呢?在平时接触中,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全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1)真诚相见,以诚交心。必须采取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和比较好的,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

(2)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尤其当别人有困难时,更应鼎力相助,患难中知真情,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

(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则”。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关系。另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所谓“志同道合”。这是发展合作、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