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内三合与外三合(三)

 瑜乐乐 2015-02-05

(二)太极拳的“外三合”

“外三合”反映了所有武术对于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膝必须协调活动这种对于人体解剖结构动态的要求,所谓的“外”都是有确实的实体所指的,所以字面并不难理解。但其实现在许多人对于所谓的“外三合”仅仅是有口无心的口头禅而已。所以,好好地琢磨“外三合”,确认太极拳的“外三合”究竟是什么对于太极拳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1)太极拳“外三合”之“肩与胯合”

太极拳“外三合”的“肩与胯合”对于太极拳的重要是枢纽性的。赵幼斌先生曾在《太极》杂志某期一文里说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是由于胯的活动引起的,这一说法反映了太极拳的真传,也反映了“肩与胯合”对于太极拳枢纽性的重要。很多太极拳前辈都指出肩与胯的上下相对是练太极拳的重要要领,顾留馨先生尤其明确地将这一要领在他的著作里表述为“肩与胯要保持垂直”、“每势定式时,肩与胯要成一垂直线”、“动作时处处保持‘上下一条线’,凡前进或后退,必须两胯节均匀抽换,上与两肩节相对齐,动作一致,处处符合‘肩与胯合’的要求”。他的这些话概括起来说,就是太极拳随时随地同侧的肩胯都必须在同一垂线中。他的这种说法基本上反映了太极拳的真传,但不够准确。因为太极拳锻炼中尽管有躯干中轴线为垂直线的,但也有许多太极拳家躯干有略微前倾的,这样的姿势对于太极拳同样是正确的,而这样的话,同侧肩胯就不可能是在同一垂线中了。所以顾留馨先生所反映的这一真传应该表述为侧视两条肩胯连线始终成平行线来得恰当。或者也可以表述为俯视两肩连线与两胯连线始终成平行线。这样的“肩与胯合”就牵涉到腰脊与胯的关系,同样,顾留馨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将当时太极拳前辈们对于腰脊与胯的关系要求表述为“腰与胯的旋转是一致的”,这又是太极拳的一个真传,反映了胯的活动都是被腰脊所带动的也就是“主宰于腰”的太极拳经典思想。由于腰与胯的旋转如果不一致、不同步,比如腰先转动胯后转动,俯视两肩连线与两胯连线就必然不可能成为平行线、侧视两条肩胯连线也是不可能成平行线的,也就是太极拳的“肩与胯合”被破坏了,所以,许多太极拳前辈都提出太极拳所谓的转腰就是表现为转胯、转胯就是转腰。现代有位太极拳名家提出腰转与胯转是两回事所谓正宗的说法,要腰转胯没有转。他的这种说法,俯视两肩连线与两胯连线就必然是经常成为交叉线的、侧视两条肩胯连线也是经常成为交叉线的,所以这种正宗说法其实是违反“肩与胯合”的,也是违反“主宰于腰”的,因而是错误的。

要做到符合太极拳的“肩与胯合”,关键是肩不能主动,应该如李雅轩先生所比喻的,照他的意思说,练太极拳时,当然也包括应用时,整个躯干就如同是一个集装箱货柜,而两胯骨盆就像是安装着货柜的船。那么,两肩就是货柜的两侧外上缘,两胯就是两侧船舷;显然,装于船上货柜两侧的活动是由于两侧船舷的活动所引起的,船舷两侧的活动则是船的螺旋桨与船舵的活动所引起的,而人的腰脊其实就像是这螺旋桨与船舵,所以,太极拳两肩的活动都是由于两胯的活动所引起的,两胯的活动则是由腰脊的动力所引起的。太极拳这样锻炼才能是完全符合“肩与胯合”的。当然,这种比喻也是存在一定模糊性的,是比较宏观的。太极拳实际锻炼与应用中肩与胯既必须是上下相随完全由于胯的活动所引起的,同时又是不能完全同步的,也就是说许多情况下,肩的被带动是要滞后于胯的活动,甚至微小的胯活动没有引起肩的活动。这个要领的重要在正确的推手中的表现尤其突出。比如完全利用对方的攻击力量化解对方的攻击,往往腹部一个后弧形的转动所引起的两胯微小活动就可以使得对方攻击呈U形落空,而这种情况下,往往两肩是没有发生明显转动的。如果这种情况下两肩也发生明显前后转动,化解的效果就必然会差。所以对于太极拳的“肩与胯合”是不应该死板理解的。这就是说,从大致轮廓说,两肩连线是始终成平行线的、两肩胯连线也是始终成平行线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从细微而言,两胯的活动必然领先于两肩的活动,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两胯的活动多于两肩的活动。这种规律也是太极拳“肩与胯合”不可缺少的内容。

2)太极拳“外三合”的“肘与膝合”

太极拳“外三合”的“肘与膝合”最主要的应该认为是肘与膝必须在一定范围同向活动。这其实是所有武术都必须遵循的要领。比如左肘往左活动就应该有左膝领先往左活动的配合,如果不是这样,身体必然会感到别扭。九十年代有不少太极拳前辈对当时某位著名太极拳名家颇有微词,例如说他揽雀尾捋时脚别死了,说的就是他往左捋时左肘往左移动,他左膝的朝向却是纹丝不动。当然,可能他并没有感到身体别扭,那是他的全身没有放松,如果他真正地全身放松了,是肯定会感到别扭的,那么,轻灵与劲力的顺遂也就无从谈起了。又比如曾有位太极拳名家说太极拳揽雀尾按这样的弓步,后脚尖外撇45度,后膝也要与后脚尖同向外撇45度。这样的姿势就是违反“肘与膝合”的,不仅前胯无法内收后缩、躯干别扭、劲力不能顺遂,而且前脚根本不可能提起而形成双重。现代太极拳界违反“肘与膝合”的现象是很普遍的,症结的关键还是在于没有做到由下而上的上下相随。

3)太极拳“外三合”的“手与脚合”

太极拳“外三合”的“手与脚合”最主要的也应该认为是手与脚必须在一定范围同向活动,主要是表现为脚尖被自然带动的外撇与内扣,也包括手臂的活动必须有脚底相应承重点转移的发生等等。太极拳的“手与脚合”其实也是由下而上之上下相随的反应所引起的。违反了也必然是会破坏轻灵与沉着的。比如原来朝南站立,两脚尖都朝南,然后身体朝向东,左脚提起朝东伸出着地,右脚却仍然脚尖朝向南,这种动态虽然十分符合体操标准,却是明显违反“手与脚合”的,而且这种动态在所有武术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是不利于武术搏斗的,对于所有的武术都是属于错误的。这种违反“手与脚合”的现象在现代太极拳界也是很普遍的,症结的关键也是在于没有做到由下而上的上下相随。

4)认识与做到太极拳的“外三合”需要注意的

正如凌善清先生对于形意拳“外三合”的认识,太极拳的“外三合”是太极拳很多需要“外合”的其中代表性的三种,太极拳要有好的沾粘连随与发劲攻击效果,是必须各肢体相互之间具有各种相对的姿势要求这种解剖关系的。例如太极拳在引进落空中往往引进的一手腕是必须沿着自己的胸背正中线往后被动移动的,太极拳自始至终肘几乎是不进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区的,肘往后活动也是不超过自己两肩连线的,太极拳活动中两肩的胸臂夹角几乎是不变的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外合”,而这些“外合”无不是太极拳“动犹静”也就是放松、不主动、不动手、上下相随等等基本要领的衍生与反映,并不是单单注意做到这些要领能够达到“外三合”的,如果孤立地单单注意做到了这些要领,反而是违反太极拳的“外三合”了。这种情况反映太极拳的任何要领都是具有整体性的,不是孤立的。也就是说太极拳锻炼某一个要领真正完全做到了必然容易做到其它的要领,或者是反映为其它所有要领的做到,或者就是做到其它要领的结果;某一个要领始终做不到往往反映其它许多要领还没有真正完全做到,太极拳的“外三合”就是这样的要领。因此太极拳的任何要领都不应该脱离太极拳根本性的与整体的要领去钻牛角尖,或者别出心裁牵强附会臆想出一些要领内容来。太极拳的“外三合”也是如此,如果自说自话臆想出来的“外三合”是不符合太极拳根本性的与整体要领的,那么,这样的“外三合”就不可能是太极拳的“外三合”。太极拳的学习锻炼必须要有这样的整体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