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价是工资的标准

 巴人图书871 2015-02-05

   

市价是工资的标准

 

    这段时间装修房子,接触到了很多水电工、泥工、木工、油漆工、涂料工。如果是一个大工,他们的日工资大概在250-300元之间,其中,水电工和油漆工的工资略高,年收入在6-10万之间,其他的在5-6万元之间。几乎毫无例外,他们都来自农村,一个带一个,或者一个带一群,成群结队,协同作战。

    闲谈中,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两年的工钱会涨到这么高,他们给了我一个经典的经济学解释:现在愿意从事这些行当的人,即便是在贫穷的农村,也是越来越少。

    是的,现在的年轻人,但凡有一点可能,就会进入大学读书,说是读书,实际上,大部分是混。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品位,许多人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于是,很多人在大学里就习惯了烟酒气、咖啡气,或者是脂粉气,哪里能闻油漆涂料的刺激味道,哪里受得了水泥砂浆对双手的蚀咬。一句话,似是而非的高等教育,让未来的尊严也变得似是而非。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除了加起来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好、专业好、能力好、出身好、运气好的那一部分幸运儿外,另外的三分之二,就成了事实上的社会最底层。或许,这是城乡结合部存在大量蚁族的一个重要成因。

    我得到的启示是,农民工的工资和蚁族的工资,是一个市场成交价。因此,是最合理的价格。

    农民工市场,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市场,若干年前工资价格不高,是因为劳动力供给量足够大,制约了劳动力价格;如今,后续入道的劳动力数量递减,自然导致价格不断攀升。这是市场规律的典型体现。当然,劳动力自身素质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年年讲故事,但各个城市对农民工的歧视千奇百怪,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然而,市场的力量却在不断改变着农民工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君不见,在许多城市,一个农民工的年收入抵得上2-3个蚁族的收入。在西方,这叫“看不见的手”,在中国,这叫“天道酬勤”。

    往深里讲,蚁族就是被政策“误伤”的一族。或许是被教育政策误伤,或许是被最低工资政策误伤。

    西方的经济学家发明了“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这个文明而莫名其妙的词汇。其实,对被称为“城市游击队”的农民工来讲,失业是常态,但并没有所谓的“摩擦”,个中就里,“寤寐思服”(一笑!),奥妙可能就是在“工”的前面的“农民”二字上!农民工在城市是“工”,回到农村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既然是农民,就不是“无产”,因而就有房有地,因而就进可攻退可守。有身体愿吃苦,你就进城挣钱,没身体想安逸,你就恪守贫道,公平得很,何来“摩擦”?

    不过世易时移,现在没有摩擦不等于今后没有摩擦。中国的高房价问题(相对而言)迟早要解决,解决的方法无外乎三个:1、税制改革;2、官员考核体制改革----去GDP化;3、农民宅基地市场化。

    我的忧虑是,“新农村改造”已经来了,工业社会中的“摩擦”还会远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