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张秋霞,河南省口腔医院(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口腔分会修复学组组长、2014年河南省首届修复病例大赛评委组组长。 1987年毕业于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系,近30年来一直从事口腔修复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擅长各种牙体及牙列缺损和缺失的活动义齿、固定义齿修复,尤其是种植义齿、全口义齿及套筒冠义齿修复。 医生: 不是政客,也不是商人 这些年,医疗环境紧张,医患关系恶化。医生除了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承担巨大的职业风险,每每有“伤医事件”发生,都会增加医生的焦虑感,都会让一些医生对这个职业失去信心。 我反对那些肆意丑化医生的言论,大众传媒不能任意“抹黑”任何一个职业,伤害医生,最终损害的是病人的利益。当然,医生也要提高职业素养,从每个人自身做起,多一些正能量,尽量挽回医生的职业声誉,尽量回避医生的职业风险。 一个好医生在病人面前应该是什么形象呢?我觉得,医生首先是搞专业的人,先要让自己的技术过硬,用扎实的技术服务患者,这是根本。 在利益面前,我希望大家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医生,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政客或者商人,只懂逢迎,只会顺情说好话,而不懂如何提升技术水平。 单纯、直率, 这应该是医生的优点 一个专注于技术的人,他的性格其实是很单纯、很直率的,对患者、对同事都是以诚相待。 性格单纯直率,这大概是所有好医生的一个共同特点。心里安静一点,少些算计与权谋,医生才有时间学习思考。这些年,我接触很多学术大家,这些在专业上学有所成的人,他们懂得舍弃什么,也懂得坚持什么。对我影响很大的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一位老专家,他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每当有什么新想法,他都会立即记下来。这种执着学术、专注研究的品格,对学生的教育胜过任何语言的力量。 医生之间也经常有争辩,但这只是学术观点的不同,不涉及私人恩怨。一个自由的学术氛围,应该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也应该允许争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医学传统。 所以,单纯、直率的医生,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对待病人,就是要根据他的病情给出恰当的治疗,而不是首先考虑“能挣他多少钱”。 一个好牙医, 不能只满足于做“镶牙匠” 在旧社会和经济落后的时代,人们把牙医称为“镶牙匠”,这是社会对牙医的片面认识,一个有追求的口腔科医生,不能满足于只做一个“工匠”。近30年的医学生涯告诉我,镶牙、补牙(修复专业的主要内容)其实有很多技术含量,需要不断学习。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三百六十行当然都要不断学习,但恐怕只有医生这个职业,最强调继续学习,并且把终身学习变成一种制度、一种传统。 我曾对学生说,医学技术时时都在更新,如果你选择做医生这个职业,就得告诉自己,这一生都不能中断学习,如果你没有很自觉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就要考虑放弃这个职业。 医生的终身学习是一种制度,每个医院、每个科室都会定期组织业务学习,这是一代一代医生保持下来的好传统。业务学习会,就是大家分享一个病例的经验和教训的时间,把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及时总结出来,并通过交流传播给更多医生。 一个好牙医,与同行交流得多了,他的视野就更宽,他就懂得“因病人的牙齿而选择治疗方案”,就有能力给病人一个恰当的治疗。 医生的职业风险 源于“信任” 大家都说要重视“医患沟通”,如何与病人沟通呢?多年的从医经历告诉我,医生的职业风险源于“信任”二字。 很多优秀医生最终与病人成为朋友,他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不会只为了挣钱,去坑他、骗他。医生这个职业是“雪中送炭”的职业,在患者最急迫、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能给患者提供帮助,这样就够了,能做到这些,就能获得病人的信任。 口腔治疗的特殊性是,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价,患者的主观因素占了很大一块,患者对疗效的评价有时会掺入情感因素。如果一个患者对医生缺少基本的信任,就容易出现纠纷。 一个好牙医,都有点追求完美的偏执倾向。一个有职业操守的牙医,他对自己技术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如果出现失误,不用患者指责他,他自己就会非常难受,他会主动地、不惜代价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是大多数患者不知道的。 医患关系,说到底就是“信任”二字。所以,我想说,医患双方都要有沟通、有理解。如果说,医疗体制和大环境是我们不能左右的,我们能不能从自己做起,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肆意诋毁和贬损? (原标题:医生最大的职业风险是失去患者信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