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没有使她老

 汉青的马甲 2015-02-06

美国的安详宁静,半由于疆土辽阔,另一半则由于她的时代进行没有受到大难的切断,能得以一直连续下去。

这种连续的时代感,最最受到台湾来的中国人极大的感触及欣羡。当年许多研究文史学子在台北牯岭街买到一些三四十年代内陆出版的书籍,便感到很不容易,待加珍惜。看到书摊隔一面墙是庭院深深的幽静日本式房子,也是令人怀古的老建筑,又一次兴珍贵之叹。

这种对不过才前几十年就已然感觉遥远不易之叹,是在台中国人的通象。当然二次大战的烽火加上一九四九年从大陆播迁至台,在在使人把日子都拉远了。

然后到了美国,几十年全然不算一回事;一个老太婆住在一幢公寓里一住就是五十年,其间世界发生了多少大事,她依然故我。到旧书店买书,二十世纪初的书随手可以翻到,价钱也没有因年老就倚老卖老地卖贵起来。到朋友家玩,往往坐在他祖父小时候就有得沙发上,看着六十年前他祖母年轻时从纽约寄给他的风景明信片,那是男人穿的游泳衣,是有上身的。至于你住的房子,看来平凡之极,完全产生不出“古老”的感觉,却是一九一五年建的;房地产的人会说一九四二以前建的房子木料用的较实在,比战后建的房子更加御寒。而你邻居停的一部车是一九四一年的Buick——因是战时,处处不忘劝人省油,挡风玻璃上海贴着Is this trip necessary?(有必要出这一趟车吗?)的老贴条。虽然他用了四十三年,但他并没有过了好几代的那种久远感,他还想再在世上过个三四十年。好莱坞一九三九年拍摄的《乱世佳人》、一九四一年的《北非谍影》,皆不停地让人在电影院与电视上重温,人们虽知它是老片,总不觉得它有多老,当被告知这些片子有四十多岁了,他们惊讶地说:“真的?”

在欧洲,人们习于说战前如何,战后如何,足见二次大战把时代隔断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面貌。美国人不说什么战前战后,虽然二次世界大战他们也参战,珍珠港也被轰了,但整个美国大陆终归没有什么变动或毁坏,故美国的年月依旧是一贯连续的。

在连续的时代下过日子的人,不会兴沧桑之叹,也因此美国人不老。即使是营养过度摄取,皮肤多皱纹,致使看起来老,心智仍是青春简洁,态度仍是平坦舒泰。这便是让饱经苦难、多历沧桑的中国人深感欣羡之处。

喜欢在沧桑之后歇息一下身心的人,如今应该可以在美国感受到这股时间的青春气息了。然后中国人能有这福分的似乎也不见得太多,大伙还得再勤奋几十年,把基业打得再结实些,才敢谈享清福。也于是在美到处可见步伐沉重、衣饰灰暗、神情抑闷的中国人;美国人的昂头阔步、尽情打扮、谈笑风生等日常情态,中国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可能达成。

中国人是适宜安定的民族,无奈二十世纪对中国人而言最是多灾多难。活在这个世纪,把人的命都活短了。古诗说:”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愿海外中国人能早日觅得自己心目中的吉祥大地。

每天5条头条文摘,只在悦读客,为有见识的你发现有价值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