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时节令系列(十四)除夕

 私库皆书 2015-02-06
    称年三十夜、大年夜。旧时,富户及店铺多于此日索债,自昏达旦,上门逼索。范寅诗云:“寒夜凄凄道路长,孤灯无伴减辉光。履声踏破街心月,半夜匆匆讨债忙。”富户遣人外出催讨欠款,穷人则因难偿欠债而度日如年,故有“过年关”之称。自明代始,绍兴南门外鸟坞石泉庵(俗称十全庵)素有除夕演一宵躲债戏之俗。是晚,戏班邀名角演出,躲债者及戏迷群趋而观,极为热闹。按俗,凡躲债者一至戏台下,则债主不能往索。否则,必遭众人围攻。据传,此俗系明代大学士朱赓后裔所创。旧时,穷人多于除夕之夜质当、赎当,故当铺非天明不得关门,俗称“过宵当”。
    绍兴岁时习俗,以除夕礼仪最多。上午,挂神像,即于厅堂悬挂祖宗画像,旁列联对,神像前陈放烛台、香炉、桌帏及水果与茶食各4碟。午后,接门神、贴元宝、祠堂祭祖、淘年饭米等。接门神,即贴秦琼、尉迟恭神像于头门或仪门,左右各一,以豚蹄、粽子、年糕、香干等作供品,用香烛元宝祀之。贴元宝,即以红纸剪成大小元宝,贴于门窗户牖、缸瓮桶箱。大户人家,尚有包封筒、缚分场糕粽之俗。封筒,即以红纸包钱,赏赐送客来家拜年之轿夫、船夫、车夫及佣工。分场糕粽,即拜年者须以稻草所束年糕、粽子赏赐轿夫辈。此类粽子较小,以六只为准。祠堂祭祖,含给列祖列宗分岁之意。
    午后,至祠堂于祖宗牌位前遍燃香烛。未时,行祭祀,行礼者多为祠事值年者、族长及房长等人。祭毕,撤祭菜,留糕粽、果品,并上大馒头若干桶盘供之,备春节分赠族人。回家后即淘年饭米,预先淘洗好正月初一至初五日5天所需之米,并将米置灶上。俗称万年粮米,亦称隔年陈。同时,将用年糕团做成的元宝放入米缸或米桶。傍晚,接灶神。即自二十日起由地保致送历本,二十三日后由道士挨户送“灶司码”(灶神俗名)。灶司码分两种,一为红纸金色印像,专送富豪人家;一为五彩石印像,送一般平民。接灶时将灶司码置于灶龛,龛前供以元宝、如意糕、白米红枣粽、水果、汤团与素菜。祀毕,焚元宝、化纸,撤酒饭素菜,留盅筷、糕粽、果品,至正月初五尽撤。入夜,祭祖、辞岁、分压岁钱、封井、请床公床婆、搓汤团、守岁等。越俗素重追养继孝,祭祖拜像时,点烛燃香,上供酒菜、年糕、粽子,祭桌中央置暖锅。待斟酒上饭后,家主上香,行叩拜之礼,长少次第跪拜。祭毕,焚纸锭。祖宗画像供十八天,故不酹酒。
    辞岁,亦称分岁。是日晚餐称吃年夜饭。所备饭菜最为丰盛,谚云“年三十夜的吃,正月初一的穿”。年夜饭系合家团聚欢宴,一般不邀客。羁旅他乡的游子,均于是日之前,设法回家团圆。万一个别亲人因故外出未归,席上仍摆其碗筷,以示团圆和思念。菜肴不得少于10碗,且务必成双,取“十全福寿”之意。菜肴均富吉祥意义,如将红枣烧藕块称“藕脯”,取“有”“富”及“双全”之意;鲞冻肉尊之为“有想(鲞)头”,即有希望、有出息之意;粽子、年糕则有“年年高(糕)”、“代代子”及“科科中”之意;发芽豆、黄豆芽、煮芋艿头取其“发达”、“发财”及“万事顺流”之意;咸煮花生称“长生果”;鸡表示“吉利”等等。越俗,家无大小,人无贫富,岁筵必具以腌菜、黄豆芽、冬笋、千张、香干、木耳、萝卜及香菇诸蔬所成之“八宝菜”。俗谓吃过八宝菜,来年八宝上门,不然亏空欠债。此菜又名“愁债菜”,以为吃过愁债菜,债主即不会上门逼债。分岁时,其他菜肴尽可享用,唯“元宝鱼”因寓“年年有余(鱼)”之意,故不得动筷。绍俗,小孩不能食鸡、鹅、鸭等家禽之头、爪及翅,以为如此,孩子便将不会读书,难以成材。
    年夜饭后,长辈将事先以红纸所包钱币分发晚辈,俗称分压岁钱。压岁钱不能当时拆封,须放于枕下过夜,至大年初一方可开拆。卑幼者领取压岁钱时,应至尊长前行礼,称辞岁。年夜饭后,有于门前烧搁富之习,户主边烧边说:“你也富,我也富,三十夜里烧搁富。”亦有将新鞋旧履集中床前,以示人丁兴旺者。
    分岁后,主妇等皆净手,围坐搓制汤团,以备大年初一清晨供神祀祖之用。
    深夜,燃放爆竹,关闭大门,俗称放关门炮仗。亦有团坐闲谈,嬉戏娱乐,通宵不眠,直至天明,俗称守岁、坐长命夜。
    如今,诸如祠堂祭祖之类习俗已废。但吃年夜饭仍甚为讲究。近年,绍兴城区更有合家上酒 楼、饭店吃年夜饭者。饭后,人们按各自兴致特点,或燃放烟花爆竹,或观看电视录像,或边读书边吃糖果糕点等等,直至深夜或通宵达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