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陆安桥1871 2015-02-06

太古轮船公司是属于英国太古洋行(Butterfield &Swire)旗下的轮船公司。他的创始人约翰·塞缪尔·斯怀尔(John Samuel Swire)于1871年将家族行号从英国利物浦迁至伦敦。为了和另一家英国旗昌公司在长江航运业上展开竞争,1872年在上海创立了太古轮船公司。“太古”一词原意是“虎狮”。

斯怀尔以36万英镑投股组建太古轮船公司,这笔款项是霍尔特蓝烟囱公司投股资本的2倍以上。18734月末起, 太古轮船公司靠租赁一艘轮船“洞庭”号, 已能在上海-汉口间保持每周两次的班船。同时,斯怀尔在英国格拉斯哥订了三艘客轮,又在上海公正轮船公司商谈购买两艘客轮。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1890年英商太古轮船公司股票面值9500英磅

斯怀尔的目光并不在长江下游,那是资本强大的旗昌公司经营多年的地盘,他的视线早就盯着长江中上游。斯怀尔在英国订造的轮船,其中有一艘就叫“宜昌”号。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轮船“宜昌”号

同治十三年(1874年)初,当“宜昌”号等船到达上海时,太古轮船公司船队的五艘船全部出动,开始了汉口至上海的运营。其时,斯怀尔的“宜昌”号不能开到宜昌——因为宜昌还不是通商口岸。

光绪元年(1875年)初,同治皇帝载淳刚刚驾崩,云南发生了马加里事件。英国政府借此威胁清政府,要求处理我自卫的云南军民,否则要用炮舰说话。当时,年仅5岁的载湉不能理朝,两宫垂帘听政。光绪二年(1876年)9月,懦弱的清府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条约中,英方强行要求我国增开宜昌(同时还有芜湖、温州、北海等)为通商口岸。条约签订不久,太古轮船公司等英商立即在宜昌登陆,开辟了宜昌-上海的航线。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宜昌红星路原太古轮船公司办公楼

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在北京签订。该条约中,重庆作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商雇用华船或自备华式船只,来往宜渝间运货。

太古轮船公司是最早进入川江航运的外国公司之一。光绪十七年(1891年),英国太古、怡和洋行在重庆设立办事机构,经营川江航运。同年512,太古洋行以木船装载黄丝、白蜡出口,此为经川江海关出口第一只挂外国旗的商船。此挂旗船从宜昌返回时,运载着洋油与海带。从此,太古轮船公司开始进入重庆至宜昌运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2月,英国商人立德乐(也译作“立德罗”或“立德”)驾“利川”号首航川江成功,使得英国商人将轮船纷纷投向川江运输。

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内运营最兴盛时期,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

民国十一年(1922年),太古轮船公司收买英商隆茂洋行的“隆茂”轮、美商大来洋行的“大来喜”二轮,更名为“万流”与“万通”,行驶川江。此后,太古轮船公司又增加“万县”等7艘轮船投入川江运营,成为川江航运霸主。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万流”(原“隆茂”)轮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万通”(原“大来喜”)轮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万通”轮在重庆 

192695,英帝国主义本性毕露,在万县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九·五”血案。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掀起反帝浪潮。在峡江人民的强大声讨中,英商太古、怡和等外商轮船在川江中停航将近一年。在这一年里,这些外商轮船公司迫不得已,将停运的轮船改往宜汉线、宜沪线运营,英商川江经营受到强大打击。

一年后,太古、怡和等英商纷纷返回川江运营。太古轮船公司为加强川江航运,将“万通”、“万流”、“万县”、“康定”、“金堂”、“嘉定”、“绥定”、“秀山”、“吉安”等大型客轮投入到川江,总吨位在5000吨左右。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万县”轮在宜昌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万县”号(远)与“万流”号(近)在宜昌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嘉定”号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秀山”轮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吉安”号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吉安”通过川江搁浅的船只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万”字号多艘在宜昌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轮船川江搁浅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太古96号驳船在宜昌

外商在川江运营逐渐强盛之际,是中国民企遭受压制、打击之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军阀混战,人们民不聊生。华轮实力微薄,无法与外国轮船公司抗争。在对付华轮运营方面,外商轮船公司竟“一致对华”。他们垄断运输,高抬价格,牟取暴利。并且,外轮在川江上航行横冲直撞,占道抢道,浪翻木船,草菅人命。由于官府、军阀惧怕外国人,外商们更是猖狂一时。直到1930年,民族企业家卢作孚提出“化零为整,统一川江,一致对外”口号,以民生公司为中心成立大轮船公司,挺起了民族企业的脊梁!

民族企业的崛起,使英太古轮船公司不得不收缩经营范围,迫使他们的经济受到很大打击。中国有句俗话“船破偏遇顶头风”,这对太古轮船公司当时的处境恰如其分。1938年,抗战形势危急,日本沿长江步步入侵。同年1114,日本借口军事行动,拒绝欧美商轮在武汉至上海长江沿线行驶。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将在华所有欧美商轮全部交与日本东亚海运株式会社接收。至此,英太古轮船公司在长江中下游航运全部停止,仅保留在川江一带的运营。

1938年宜昌大撤退期间,以卢作孚为首的民族企业家在民族危亡之际对政府竭力支持,抢运了大量的战略物资,使政府在抗战中逐渐转危为安。因此,他们也获得了政府的信赖。在后来民族企业与外商的川江航运竞争中,政府大力支持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太古轮船公司在宜昌沦陷后,一直经营重庆-三斗坪航线运输多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十一月二十日,民生公司邓华益理事长代表川江民族运营商向政府行政院上呈述函,请求政府停止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中的运营。

中国人民对日寇殊死的抗战,为中华民族赢得尊严。1943111,时任国民政府的外长宋子文与英驻华薛穆大使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特权之条约》,收回丧失百年的江海航权。英商在华轮船全部停驶,英太古轮船公司只得逐渐将轮船转售给其他华商。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1943111宋子文(中坐者)与英驻华薛穆大使(前左)在重庆签订新约 

梦回三峡: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兴亡

重庆民众庆祝中美中英平等新约游行

从此,英国太古轮船公司在川江上销声匿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