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惊涛拍岸849 2015-02-06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清末外交官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诗句,道出了近代志士对国土丧失的悲愤。19世纪中叶,清帝國突然被不知来自何方的坚船利炮惊醒。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毕竟还能节节防御,所割之地还是沿海据点。此间沙俄却在东北夺地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如入无人之境,实在令人扼腕!  清廷丢失的黑龙江流域大片疆域,在远古就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栖息之地,土地肥沃且森林繁茂,满族祖先女真人便在此发祥并以渔猎耕作为生。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满族人口约60万,1644年清廷进占北京时其军民大多“从龙入关”,黑龙江以北所留居民主要是向清廷交皮毛税的达斡尔等原始部落。此时俄罗斯哥萨克远征队进抵黑龙江畔,清军派1万多人北上将其打退,于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條約》划定边界。自此清廷盲目认为北疆高枕无忧,当地百年间都是一派“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景象。  清朝安定天下后,关内人口成倍增长,大量剩余劳动力想到适于开垦的关外谋生。但多尔衮下令严令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这就是“禁关令”。加上清初满洲人倾族入关后内外满洲人口更加稀少,满清统治者视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借口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从1688年起,康熙皇帝一再下诏对关外实行禁封,目的是垄断人参兽皮贸易,并想使当地成为清室亲贵的私产和退路。为阻止汉民北上,清廷在辽东还修筑了一道遍植柳树的边墙称作“柳邊條”,禁止汉人进出满洲,原满洲地区绝大部分满人又已随清军入关,造成内外满洲几百万平方公里人口极其稀少。
       到1753年(乾隆18年),满清已经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近百年“发展建设”,借用阎崇年的话说,可谓康雍乾“鼎盛”之时。此时关内各省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平均24人;而辽沈地区每平方公里仅为1、7人,吉林、黑龙江尚达不到此数。可以说整个东北地区还是一片荒无人烟不毛之地,乾隆末年,十八世纪末全国人口突破3亿但关外包括内外满洲,库页岛人口不到100万!乾隆时期因八旗人口日繁,清廷曾让关内一些满族人迁回松花江流域。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受不了边疆之苦,上山下乡后又大多逃回北京等城市,北疆荒凉局面仍迟迟未能改变。  旷土寡民必然难养军队。据英国考察人员19世纪中叶在黑龙江北和乌苏里江东调查,百万平方公里之地只有土著居民2.4万人。此前,黑龙江下游以北纵横千里之地竟没有一个集镇和驻军点,乌苏里江以东数百里阔野也仅设七处“卡伦”(哨所),主要还用于查阻内陆来民。黑龙江南岸清军驻地瑷珲城有兵千余,仅装备古老的弓箭和火绳枪炮,例行守边不过是解冰季节乘船去下游部落收皮毛税再兼顾巡查,这种虚应差事还不能年年保证。  世界近代史上向外扩张疆土最多的沙俄,在工业革命后掌握了先进武器和运输手段,就再次盯上了富庶的黑龙江流域。鸦片战争暴露了清王朝的极度无能,俄军自1847年起便进占黑龙江口和库页岛。对此危情,清朝黑龙江将军几年内竟茫然不知,1851年上奏朝廷还虚报“巡视”所见“疆界安静”。殊不知,俄军在外贝加尔省已集结了1.6万军队,于1854年直逼瑷珲城下,并分头进占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移民建立村镇城堡。1858年和1860年,沙俄利用英法军队侵华,逼迫危急中的清王朝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正式承认那片土地改属俄国的既成事实。轻易攫取这些利益后,俄国还一直强词夺理地辩称所占是无主荒地,按国际惯例谁先控制就属谁,清王朝重内轻外政策导致有边无防的历史性灾难至此已难挽回。  愚昧昏聩的清廷想以封禁保存“龙兴之地”,反而导致外侵乘虚而入威胁其祖宗家园,痛定思痛才改行“移民实边”。1860年清廷签约割地时,就批准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要求对关内移民“解禁”的上奏。随后50年间,山东等地的移民“担担提篮,扶老携幼,或东出榆关,或东渡渤海,蜂拥蚁聚”,关东大地上人口迅速增至1800万。此间沙皇曾推动移民滿洲以实现“黄色俄罗斯”计划,闯进来的几十万外籍军民却陷入汪洋大海般的中国民众聚居地,再也无法使山河易主。后来日本又利用满清余孽建立滿洲国,并想实施“移民满蒙百万户”计划,并陸續遷入日僑達100萬以上,但面对人口已达3000万的东北漢族同胞,最终仍无法斩断当地对祖国的认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