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体质学说教你如何防治银屑病

 贤然 2015-02-06

银屑病一旦得上就是一辈子的事,令人苦不堪言,就因为这样所以银屑病的防治成了广大银屑病患者的首要考虑的问题。目前银屑病的中医研究多以辨证论治为主,其证候的研究也众说纷纭,且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反复。此病一旦形成,只能从症状缓解、控制,很难治愈,所以预防重于治疗。银屑病的防治从中医讲,是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切人点,对银屑病患者体质状态进行调查、分析,调整其所处的偏颇状态,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病变程度,为银屑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那么银屑病的防治从中医体质学说是怎么做到的呢?

1、中医体质学说的基本内容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察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个性特征。

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对人体质的认识和研究。《黄帝内经》为中医体质学说的源头,在《黄帝内经》中有从阴阳、五行、形态、功能、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不同的分类论述,为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奠定了基础。张仲景开创中医体质理论临床应用之先河,认为体质有寒、热、燥、虚、实、湿之不同,表面有“强人”、“赢人”、“盛人”等体质差异。自秦汉以后,历代医家为中医体质学说的延伸与应用积累了丰富的认识,总结出了不同体质的疾病治疗及用药规律等宝贵的经验,不仅丰富了中医体质的理论,而且使其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直至20世纪70年代王琦第一次明确了“中医体质学说”的基本概念,并于1982年出版了《中医体质学说》专著,标志着中医体质学说的正式确立,同时受到了中医界的广泛关注与肯定。王琦提出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的一门学科。

其将体质归为9种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疲血质、气郁质、特察质。除此之外,尚有匡调元[f21将人类体质分为六大类型;母国成川将个体病质划分为无力质(气虚)、苍白质(血虚)等;何裕民等根据临床调研聚类分析的结果,将体质划分为强壮型、虚弱型等;牛宝玉研究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质,将体质划分为失调质、协调质、紧张质等;陈慧珍将妇女体质分为7种类型;郑军等将体质分为5种类型;孙国强将健康人群的正常体质分为正常型、偏阴虚型、偏阳虚型、偏湿盛型、偏气虚型。而目前以王琦教授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法最为常用,此分法继承了古代及现代体质分型方法的临床应用性原则以及现代学者以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变化为主的分类方法,命名与中医学基本名词保持了一致,使之在理论内涵上相互贯通,便于临床应用,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样本调查,总结得到中医体质的判定标准,此分类方法操作性强、准确度高、有实用性。

2、中医体质学说与银屑病的防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病个体的研究将进人一个全 新的时代。将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防与患病个体的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调整体质人手,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中医体质学说将会拓展中医临床的空间,在疑难病、慢性病、多因素疾病、心身性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银屑病恰恰就属于这种多因素的慢性、反复性的心身疾病,该病由于其慢性、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皮肤干燥及片状的鳞屑不断地脱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

目前银屑病的中医研究多以辨证论治为主,其证候的研究也众说纷纭,且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反复。此病一旦形成,只能从症状上缓解、控制,很难治愈,所以预防重于治疗。中医学在医学模式、理论特点和诊疗方法上,对疾病的防治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学在治疗上历来防重于治。

如《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即是谓此而言。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人体未病之前就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预防(即未病先防),同时还体现在一旦患病之后仍应运用各种方法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或复发(即既病防变)。中医在防病治病上,从具体的人出发,权衡干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而中医体质学说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内容,提倡科学、积极主动的预防思想,认为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具有可调性,主张和重视对个体体质状态的辨析。因此根据工琦教授提出的“体质三级预防学说”,临床应通过调查银屑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中医体质特征和分布规律,对体质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不同体质类型与疾病的关系,恰当地选择药物,调整人体所处的偏颇状态,实施个体化治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病变程度,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

3、改变体质,防治银屑病

体质是指人体以先天察赋为基础在后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性,代表了个体的整体特征。中医学认为体质的差异是人体内在脏腑、气血、阴阳偏颇和机能代谢活动各异的反映,并重视体质差异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认为有什么样的体质就易患什么样的疾病。人体正气的盛衰决定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而体弱正虚是发病中易感性的决定因素。

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日“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素问·评热病论篇》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都体现了体质虚弱在发病中的易感性。另外,体质强壮者,对邪气耐受性强,反之则差。

如《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同干。”说明人的体质健壮,内外协调,精神饱满,正气不衰,耐受性强,虽遇大风苛毒,不能为害。

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指出:“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身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龄有老少,奉养有膏粱黎蕾之殊,心境有优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温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体质迥乎相反,则利益亦相反矣。”

体质特征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是决定性因素,使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但体质还可以通过其他因素发生改变,比如年龄的增加、饮食、起居、疾病等因素,从而具有可变性和转化性。因此,不管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还是从健康的维护和促进等方面来看,人作为这个主体,其体质特征决定着或影响这些方面。只有明确所面对的人,然后再根据这些特征去分析这个特定主体所患的病,才能进行所需的干预措施。因此应从根本上将其病理体质转变为正常体质,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还应根据体质的不同,选择合理的饮食、药物、生活调摄等。

4、小结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有特征性红斑、丘疹、鳞屑性的慢性皮肤病,在红色丘疹或斑片上覆有银白色鳞屑,以四肢伸面、头皮和背部较多,一般冬重夏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银屑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不断发展以及对银屑病患者体质的深人研究,了解到与银屑病具有高度相关性的主要病理体质类型后,就可以研究银屑病的高危人群以进行重点预防和早期干预,调整其体质,改善体质状况,从而降低发病率。对于已患病者,通过体质的调节,促进机体整体状况的协调,增强人体的正气,减少并发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银屑病的防治主要是从改善体质、调节心情来入手,以中医体质学说做铺垫所进行的想关的银屑病的防治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证明,采用中医体质学说来进行银屑病的防治是完全有效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银屑病的反复发作。相对而言,就中医体质学说所做的银屑病的防治研究是完全对于银屑病患者的福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