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俗实用的节气联

 陋室书屋2 2015-02-07

通俗实用的节气联  

2008-03-08 16:00:56|  分类: 楹联趣话 |举报 |字号 订阅

 将农历24节气与对联巧妙嫁接时,便产生了许多别具风格的节气联。民间广为流传的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梁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等,精巧别致,造语自然。

洪承畴为明朝大臣时,深受崇祯皇帝宠幸,可就这么个“臣节重如山”的家伙后来在松山战役失败后投降了清,做了清时大官。一次一位客人与其对弈,其间有丫鬟上来送茶,客人饮罢,只觉清香扑鼻,仔细一想此日正好是阴历“谷雨”,便随口道:“我道茶香味这样浓——原来是‘雨前茶’!”洪承畴不愧大学士,张口吟出:

一局棋枰,此日几乎忘谷雨。

而后得意地对客人说:“这恰好是一句上联,你把它续完如何?”客人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两朝领袖”,是指洪承畴在明清两朝都做大官。“别清明”是所谓无情对:字面意思与上联的“忘谷雨”相对(“谷雨”“清明”都是阴历的节气),而实际却是骂洪承畴受明恩却降清朝,哪儿还有“清明”可言?

 据传,明代有位学士,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一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联中巧嵌三个节气:大寒、霜降、小雪,自然流畅,可自己竟对不出下联。直到近代,才由浙江名士赵恭沛对出下联:

早春惊蛰,春风时雨到清明。

明代江南有一位进士出身的知府,颇有几分文才,善对联。一日,他出外郊游,有一位农民扶犁杖,在道旁出一上联求对:

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

知府沉思片刻,对出下联:

双手捧住炉中火,明朝大寒。

相传有位秀才进京赶考,路见一农夫冒雨耕整秧田,触景生情,随口吟出一上联:

惊蛰春分送谷雨;

 联内巧嵌三节气:惊蛰、春分、谷雨。秀才向农夫求下联,农夫面有难色,但马上灵机一动说:“这会儿我没空与你耍嘴皮,等你秋后中榜了我自有妙对”。秀才秋后果中探花,又乘兴找农夫索对,时值八月,农夫当即对道:

清明端午续中秋。

下联以三个传统民间节日妙对三个节气,堪称妙手天成。秀才大喜,遂与农夫结为挚友。

 清代文人闵鄂元自幼喜欢作对,常常是出口成章,闭口成对。有一年元宵节,他随父乘船到毛尚书家作客,时逢那夜乌云遮月。毛尚书命家人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又请陪客的幕僚出联属对,以助雅兴。席间,你出一联,我答一联,好不快活。这里,毛尚书提议以元宵夜为题属对,一幕僚望着辉煌的灯火说道:

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河山生色。

满座高官名士听后,谁也对不上。这时闵鄂元听到鼓声阵阵,于是上前高声对道:

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满座宾客齐声叫好。

1943年,报纸上登了一上联,欲征下联。联为:

霜降降霜,谁怜孀妇双脚冷;

一天,陈毅元帅看到了这一上联,考虑了一会,便写出了下联:

谷雨雨谷,我惜姑娘孤身寒。

这副妙趣横生的节气联,出句甚妙,对句也天衣无缝。陈军长先用节气“谷雨”对“霜降”,再回文“雨谷”对“降霜”,最后以“孤身寒”对“双脚冷”,况且“孤”、“姑”、“谷”三个同音字对“霜”、“孀”、“双”三个同音字,滴水不漏,令人叫绝。

有一副对联,虽未嵌入节气名,但联中的字数与笔画数却与节气有关联。这就是:

屋后流泉幽咽洽香草;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此联上下各九个字,每个字均是九画(“后”与“风”字的繁体字也是九画),上下联共九九八十一画,恰合从“一九”到“九九”的天数,可谓精彩。

另一副对联则更有文学性和科学性: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上联不仅指出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讲得清清楚楚,即二八月是昼夜相平。下联则换了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无容置疑的。

还有一副节气联就更有意思:

霜降如小雪;

春分不大寒。

这副节气联中总共只有10个字,“如”和“不”,用得十分贴切、传神。其中,上联中的两个节气用“如”字相连,把降霜时的景色勾画得活灵活现,让人欣赏到一幅秋冬时节的“霜晨图”;下联中的两个节气用“不”字相连,把春分时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描绘得入木三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