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述我们快乐的行程

 汉青的马甲 2015-02-07

出行线路:洛阳--南昌--景德镇--婺源(紫阳镇)--思口--清华--沱川(里坑、篁村)--紫阳--屯溪(黄山)--徐州--郑州--洛阳。历时8天,行程2000余公里。

本以为年前那场淅淅沥沥的小雨会阻止我们的这次婺源之行,竟没有想到如此简洁的队伍也能玩的这么开心与畅快淋漓。恋恋不舍地告别小牙、轮回、5d,还有专程来送我们的八月姐,便开始了我们的旅程,快乐是从刚踏上从洛阳到南昌的火车上就开始的,五女四男的搭配第一次让我感觉到了作为男孩的幸福:"依偎"在青青姐的怀中,眼睛时不时地搭一搭车厢里过往的俊男靓女,嘴里塞满了大家递过来的好吃的东东,呵呵,腐败不过如此了。收到飘飘发来的短信,心中暗暗激动:好朋友,又要分开几日了,愿你们也能玩的开心。时近春节,车厢里弥漫着喜庆的气氛,大家说的、讲的无不都是如何过年的事情;惟独我们,心儿早已飞向了那遥远的地方,仿佛就要融入那如画的山水之中了。虽然是晚上10点多才上的车,但是大家都没有丝毫的倦意,有说有笑,有玩有闹,风趣幽默的不见大哥不时给我们讲起当年如何痛追不散姐光荣历史,其浪漫的风格不亚于现在我们年轻人的做法,也让我们这帮光棍汉好好羡慕了一把。车过武汉、九江,不知不觉便抵达了我们行程的头一站——江西省会南昌市。

和一般的省会城市一样,南昌也同样的热闹、繁华;虽然仍是蒙蒙细雨,但洗去铅华后的都市更显它的雍容。心并不在此,下得车来,赶忙打探当日开往婺源的长途班车。遗憾的是由于司机回家过年,此趟班车已经停发。只好转道景德镇再赴婺源。先解决肚子问题要紧,于是觅得一曰“红旗饭庄”,叫来八菜一汤。还未待菜上齐,我九人早已按捺不住,不顾个人形象,横扫开来。片刻间,只见横箸齐飞,盘碗相摞,菜汁全无。既然填得腹满,于是抹嘴上路,顺便游历一下南昌市容。当日为年二十九,大街小巷充斥新年气氛,鞭炮声不绝于耳(南昌市没有实行禁放吗?)。四点三刻,我们已经又游荡到火车站,准备搭上赴瓷都景德镇的火车。火车准时发出,当时唯一遗憾便是车上没有电视设备,春节晚会开始肯定是看不成了。不过没有想到我们自办的春节晚会竟要比中央台的好看十分:开出南昌市区后,大家便按捺不住,抽出扑克,玩开杀人游戏。游戏虽也通常,但惩罚却叫一绝:被冤死者和被识破的杀手都要在火车箱里表演一个拿手节目,而且还要加上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于是狭窄的车厢过道变成了我们的"T"台,这边康冰《象我这样的朋友》刚刚唱毕,那边不见哥的时装秀便闪亮登场,青青姐"牛仔舞"的优雅动作引来车厢里一片叫好。

当晚九点,车行景德镇。夜雨中,已辨不得瓷都的真实模样,只盼早些找到安歇落脚地,舒舒服服地泡个热水澡,品上香茗,看上电视了。不费多大工夫,找到景德镇的市政府招待所--瓷都宾馆(二星级)。房价却出奇的便宜:三人间只要100元钱。安顿停当,无雨和康冰早就相约"电玩",拉上豆豆,消魂去了。我对电子游戏不怎么感冒,便自得其乐,打开电视,冲上香茶,放得热水,洗开澡来。电视里放的正是春节晚会,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此起彼伏。洗去一身疲惫,女生们化好妆,穿出她们最漂亮的衣服来聚齐我们的男生宿舍,除夕大餐也正式开始:烧鸡、牛肉、茶蛋、饼干、果冻、苹苹、糖糖……最腐败的是青青姐包里还抽出一瓶上等的通化葡萄来,大家好好醉了一把。午夜零点的钟声敲响时,我最亲爱的八月姐的电话也打了过来,那时的我真是非常的高兴,非常的激动,能有这么好的朋友真是幸福。给飘飘、拐棍、凌子、琪儿发短消息,无奈当时网络塞车,怎么也发不出去,只好作罢。热热闹闹到凌晨一点,大家才带着睡意离去回房。

大年初一,天遂人意,虽然还是淅沥小雨,但已开始逐渐放晴。又是康冰、无雨两位好兄弟,大早起来联系去婺源的车来。本来大年初一去婺源的车已经停运,但他们还是在路上截到了一辆新年往家回赶的面包来。虽然票价涨了一倍还多,但毕竟已踏上了最终开往目的的车来,所以也就不在乎许多了。拥挤的面包车里除了我们九个以外,还多了一位从北京赶回家过年的漂亮的江西妹妹:清秀的面庞,动人的眉眼,娇小的声音惹的我不由多看了她几眼,眼角间看她也是对我多加留意,不由心中窃喜。懂我心意的康冰找机会帮我坐到了她的旁边,不一会,便攀谈上来。原来清纯漂亮的江西妹妹在东方航空的北京办事处工作,因为忙碌,也是有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对于婺源这边的秀美景色,我是大加赞扬(由衷的),也说得她骄傲地露出笑容。话越套越多,我的心里也越来越高兴,直到了她家的地方,她才恋恋地下车,临走再见时还差些把包忘在了车上。车子继续在黛青的村落山间穿行,仿佛进入一幅隽永的水墨山水,时不时耳畔还传来几声清脆的黄鹂鸣叫。春雨洗礼后的江南村落越发显得清秀,薄雾氤氲的绿色山丘透出浓浓的秘气氛。

汽车驶入婺源,她美丽的姿容便在我们眼前一一展现。层层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好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当车行路过一座小桥时,在河边身着鲜艳服装的浣纱女又引起了我们这帮无知客们的大呼小叫。而当中令我们尤感兴趣的是这里著名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由于刚下过雨,收割后的农田灌满水,只露出一节节枯黄的稻秆根。水很平静,如镜般倒影着错落的村屋,伴随着傍晚时分袅袅上升的炊烟,整个村庄弥漫着一种祥和、恬静之美,尤如一幅刚描绘好的水墨画,秀丽而灵气;又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此刻穿越时空,生动活现眼前。在初春的风中,我开始感到了一种飘逸……

下得车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这里的空气,仿佛这里也浸满了绿色,潮润的空气里还带着丝丝的茶香,舒服极了。终于踏上了婺源的这方的土地,她的神秘面纱正等着我们这群快乐的人儿来揭开。午饭过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乘车,而是选择了徒步走向我们婺源行的第一站--思口。宽阔的道路向远处延伸,路两旁栽满了半人高的茶树,娇嫩的枝叶正努力地吐着青翠;只是此时还未到梅雨季节,茶叶还不能采摘,否则我也要仔细采下两片来珍藏的。走在路上,我们如同一群快乐的鸟儿,村庄、山峦不断地落在我们的身后,接到拐棍在火车上打过来的电话,大家都要兴奋地聊上两句,和琪儿、和凌子,看那情形没有十几分钟是说不完的;把我们的一路上的快乐驿闻都统统说了一遍,大家都说恐怕拐棍那时的心都在淌血了(回家查我的电话费也花的一干二净,此乃后话)。往后的几天,我们走访了几个村镇,如清华、沱川、里坑、篁村等,这些饶有特色的小村分布在婺源不同的乡镇,是明清古建筑的典型代表。在这些小村里沿着青石板小街漫步,我真想化身为一个当地人,融入他们的生活,领略贴近自然的真实感觉,体会那种朴实无华的乡间情怀。有时候,自己一个人越走越远,狭长的一条石板小巷里,就只有我一个人,两旁古朴的村屋,真的令 我恍如隔世。这个场景,在哪里感受过?是电影,还是梦境?是时光倒流?还是时空交错……

天渐渐灰蒙时,我们来到了思口村口,村口有一条河,河面上有淡淡的水气笼着,风吹过,淡了些,露出些许河面;风过后又笼了回来,重又把河面归于氤氲的水气下,不着一丝痕迹。虽不是秋色连波的时节,却十足有波上含烟翠的韵味。河边有一棵粗得几个人都抱不过来的大榕树,树上满是新抽的枝桠和绿叶,榕树斜斜地倚向河面,好像晨起的徐娘探身对着水面贴花黄。稍远的河面上架着一座木桥(据同行的客栈老板介绍,此桥正是当年拍摄电影《闪闪的红星》时潘冬子走过的那座木桥),说是木桥一点也不为过,整座桥全是用一根一根的圆木建成,桥面不宽,仅容两人通过,走在上面脚尖能够快乐地感觉到木头的弹性。远远地看木桥,古朴而结实,长长地架在河面,亲切的好像小时候就曾在童话里见过它似的。走上木桥,小桥颤颤悠悠,看着脚下碧幽的河水会让人举足不前。在桥上兴奋地跑过时,我大声地唱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歌来。远处的村庄被雾气笼着,偶尔有白墙黑瓦现出,只一忽儿,就消失不见。像个调皮的小孩与你捉迷藏,叫人又怜又爱。远山也被雾气笼着,只露出一小截淡绿色的山头,像是一个戴了面纱的美女,只露出一点额头就叫人浮想联翩。

随便推开一扇这里古民居的厚重大门,浓郁的民间味道便传透开来。本以为象我们这样一帮观光客的到来会打扰到主人的生活,但是里面原有的生活似乎并没有改变。屋主人在这里仍然过着与原本一样的生活,当我们走进这些民居,欣赏其精湛的木雕和砖雕特色时,感觉就好像误闯他人私宅一样。我们可以随便穿行于其厅堂、走廊,甚至厨房、卧室,而他们好像并没有受到的打扰,照样在厅堂里吃饭、看电视,依然保留着平时的生活习惯。有时候或会给我们一个善意的微笑,以示欢迎。没有预先的安排,没有刻意的包装。那天傍晚,我们在参观某家民居时,还偷偷地品尝了主人家放在方桌上的糖果呢。这种贴近生活的探访,令人倍感新鲜和亲切。我们领略到的已不仅仅是古建筑特色了,还有的是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深入当地体验生活,对于真正的旅行者来说,是旅途中欣赏风光以外的一项重要内容,让我们体验到生活原本的真味。

思口,连名字都这样引人遐思,一个美丽的名字是缘于有一个什么样的美丽传说呢?又诉说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翻开地图,在婺源,这样的名字比比皆是。秋口、思口、思溪、岭溪、晓起、晓林、清华、段莘、赋春、诗春、梅林、水岚、双河、沱川、凤游山、珍珠山、鸳鸯湖、星江河、一路读来已让人只觉满口清香,余韵缭绕,在心底也便悠悠地生出无限向往来。

第二天大早,便踏上了赴清华的乡间班车上。清华最出名的就是"碧波横卧"的彩虹桥。车行半个小时,便来到清华古镇,镇虽不大,但倒也精致,彩虹桥便坐落于古镇的一角。本以为春节期间进入虹桥可以免费,谁想刚到门口便被一小伙拦住要购票。实在不想多花冤枉钱,所以我们另择镇外的一处菜地,欲绕道进去;没想刚至河边也被一老先生拦将下来,话也好听--谁让这彩虹桥太出名了,不收些维缮费用是断不可进去的。我们只有远远地站在河边,以虹桥为背景拍照留念。虽未近身,但远远望去,一虹飞架南北,我想这种景象是身处桥上的人所体会不到的,不禁暗暗高兴。呼喝声中,一群水鸟从河面轻轻掠过,恰如在恬静的镜面上丢入几颗石子,好看极了。

未敢久留,转道沱川。一路上空气湿润,心情也格外的舒畅,不时便抵达目的。安排停当后,便四处闲逛。此时的沱川,还沉浸在一派浓浓的过节气氛当中,家家都是彩灯高悬。入得深巷中只觉古巷幽深,抚摩巷两边墙壁的青石,就如同在抚摩一段长长的历史。小巷曲径通幽,不一会又豁然开朗,到得河边。河水清澈见底,河边蹲满了洗衣浣纱的乡间妇女。那天下午正是阳光明媚,暖暖的太阳照在身上惬意无比。什么事情也不想,就那样静静地走着、逛着,碧绿的翠竹、玲珑的房檐在我们的镜头中一张张地定格,就仿佛载入史册一般。

时间过的很快,午饭过后,我们投宿那家的余老师又自告奋勇地带领大家向沱川乡西北的篁村、金刚岭深入。步行四、五里路,很快我们来到篁村,原来居住于此的村民大多姓余,所以在村的中央还建有一座"余氏宗祠"。来得正巧,各家各户正在赶制当晚在婺源乡间在春节期间流行一种盛大的民俗活动--板凳龙舞的灯笼板凳。顾名思义,板凳龙就是用我们最常见的长条板凳上放置灯笼,各个相连做龙身组成的一条巨大火龙。板凳、灯笼倒也普通,但是一旦点燃灯笼内的火烛连起成龙,就变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因为村子的每家都要在节日里拿出一条板凳来,所以村子的人口越多,那么这个村子的板凳龙就越长,舞起来就越好看;飞舞的火龙也预示着来年的好收成与生活的幸福。舞板凳龙需要力气,孱弱的老人与妇女是万万舞不起来的,所以家家要派出的都是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当时天色尚早,于是我们相约傍晚时分拐回村时,一定要来观看。继续向金刚岭进发。山路崎岖,但是大家有说有笑,倒也不觉很累。一路上山清水秀,不时见到小桥、翠竹、瀑布、碧潭。进到金刚岭村里,狭长的石板路上竟挤着两头可爱的水牛--弯弯的犄角、硕大的牛身,乌黑的眼珠露出慈祥的目光。牛还乖巧,我和青青姐找机会,一左一右摸到了水牛的脊背,不见哥 赶忙把我们高兴的模样定格下来。尽兴过后,天色不早,便后撤往篁村方向回返。

傍晚六点时,村里的更夫已经敲响了第一遍锣声--催促大家赶紧吃饭,要祭祖出龙了。我们歇脚的这家正好饭吃的早,所以我们便跟着这家的一个小帅哥扛着做好的灯笼板凳向祠堂出发了。路上,我趁机向小帅哥把板凳要过来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想试试这板凳的分量,好等会自己也能耍舞一番。板凳不轻,而且要在那么长的龙身队伍里舞弄自如还真不是一件易事。这时,不远的祠堂里已经传来了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就要点灯连龙了。等到了祠堂,这里早已摆开了舞龙的架势:只见百十条长短一致的板凳已经围了祠堂好长一圈,每个板凳上都擎着三个火红的灯笼,有的灯笼上还挂上树枝当作装饰。陆陆续续,来到祠堂的人越来越多,大人、小孩一个个都兴高采烈,鞭炮、烟火的声光也越来越大。此时,嫣然姐、豆豆还有我也兴奋的不知所以,不时地跟着爆竹声大呼小叫,祠堂里已经熙熙攘攘,满目都是脸上挂满笑容的人了。七点整,所有的龙身已经到齐,首尾相接,点灯开始。只见画的栩栩如生的龙头后面弯弯曲曲,已经排好了一百多条火红的灯笼板凳,如果展开的话,足有二百多米长度。锣鼓敲过三遍,万头鞭炮响过,龙头被两个人高马大的壮汉举起--火龙上路了。齐刷刷,顿时巨龙动了起来,在狭小的祠堂里游弋开来;很显然,那里的空间太 小,在舞过几分钟后,火龙被众人举着向村中的街巷里穿梭进发了。火龙的摆幅很大,当每经过一家时,这家的主人必须亲自点燃爆竹、烟花来迎接火龙,迎接幸福;因此爆竹声响彻天空,璀璨的烟火也照的夜空绚丽夺目。火龙要绕着整个村庄舞上两遍,当来到村外的一片开阔地时,小伙子们都兴奋地将火龙团团围住,绕成三圈时而腾空,时而在地面翻滚,场面壮观极了;我们当时也钻到圆圈的中央,看着火龙在自己身旁飞舞,当时的心情又怎能用兴奋一词来概括!!

北斗起来时,我们踏上了返回沱川的夜路;远处,火龙舞的正性,美丽的烟花也照亮了整个的天空。一路上,我们谈论的都是火龙的话题,不知不觉,早已来到了下榻的客栈前面。饭店里,刚从清华赶来的盲鹰、无名、申龙等人正聊坐着吃饭,我们赶紧上前,大家互致问候。当谈起我们刚刚看到的板凳龙灯时,这几位无不露出遗憾与羡慕的目光来。饥肠辘辘的我们此时早已不顾形象,待饭菜没上停当,便举箸将饭菜一扫而光。吃饭间,客栈的里屋正端坐着几位眉清目秀漂亮的福建美媚,听早回的胖大姐和不散姐说,她们同我们一样,也是一帮背包的朋友。天下驴友是一家,更何况是如此几位可爱的闽南女孩乎?我和康冰眼神一对,便一前一后,"装模作样"地端着一碗饭"溜"进了里屋。看来她们也是刚刚吃上饭来,于是便约好饭后大家齐聚客栈前的空地来唱歌做游戏;她们都很爽快,大家吃过饭后,果然一起来到了前面。围坐成一圈后,先开始的游戏"丢手卷"便把申龙的小公子--申思逮了个正着,无奈这小伙子不争气,死活都不肯出一个节目来;于是,大家又玩开了"老鹰捉小鸡"--在"鸡妈妈"不见哥的呵护下,一个个"小鸡"茁壮成长,气的"老鹰"嗷嗷直叫;大家玩的开心,欢快的笑声把临近的几家饭店的游客都吸引了过来;一段劲爆的热舞过后, 我们又玩开了"击鼓传花"的游戏,不知是运气太好还是怎的,一向嘴甜的康冰和福建的一位小林妹妹总是被幸福的手套砸中,所以站到圈中表演节目的也总是他们两个,于是,一个"南腔",一个"北调",大家配合的倒也默契。不一会,大家便结成了好朋友。许是被我们这帮快乐的"驴子"们感染的缘故,尽兴过后,大家又坐到了一起,天南海北地胡侃了起来--原来这帮妹妹们也不简单,去过不少的地方,其中那个小林也是在去年国庆的时候到过稻城、亚丁,而且听说她还支身一人去过海拔6000的珠峰大本营,不俗的经历让我暗暗称叹。又一个快乐的晚上在大家连天的哈欠声中过去了,和她们约好第二天的大早,趁天还未亮溜进门票十元(天哪!还有公理吗?)的里坑村,也好好领略下晨曦中的水乡。

山是黛眉卧,水是眼波横,若问行人去何处,眉眼盈盈处。

薄雾蒙蒙中,我们已经起身了,楼下的福建妹妹们也梳妆完毕,待我们出发。雄鸡晓起,这是怎样地一个清灵的早晨哦?曾经在面对黄山的雄峻秀奇时愧疚于自己语言的贫乏,而当我踏入里坑的村口,面对这山这水的幽美灵韵时,突然发现,并不是因为语言贫乏才无法描绘这般美景,而是此时此刻面对这酷似人间仙境的地方竟忘了用最美的语言去描绘她,只能沉浸在这心灵的悸动中:石板路、石板桥纵横交错,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无需再用笔墨形容,但婺源的水乡确实比周庄少了一份拥挤,多了一份宁静和纯朴。她就像一位深藏闺阁的少女,在某个路口与你偶遇,你会惊觉:她的美丽源自她的娴静与朴实。漫步在水乡的石板路上,除了我们几个过客外,街上就只有寥寥几个村民,或是在河边石阶洗衣服的老大妈,或是挑着担桶从菜地回来的哪家媳妇,又或是一路蹦跳着的邻家男孩……每家每户的大门敞开着,看不到繁忙生活的影子,看不到现代商业社会的痕迹。日日夜夜,这条河流淌着静谧,流淌着那些恒久而远去的岁月,像诉说着一个个深情而动人的故事,把历史定格,让时间停留。我们被这如诗的风景打动,竟有了不愿离去的念头。太阳升起时,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在了村庄对面的山头上,恰若一位披上纱丽的新娘,如醉如痴。

其实,"纯朴"二字基本贯穿了我们这次婺源之旅。这里的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那么热情与善良。我们几日下榻客栈的汪老板、余老师对待我们都是那么和善友好,仿佛自己家人似的,做的饭菜也格外的味美。还记得那个下着小雨的黄昏,我们几个不速之客走进了思溪的一家民宅,发现一个年约十八、九岁的女孩,粉红脸庞,留着小马尾,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也是同样的动人可爱。问她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她总是腼腆地笑而不语,而当我们对一些地方有疑问时,她就主动给我们解释。当登上她家中的一处保留完好的清代小姐的绣楼时,我主动邀请她和我照了一张合影,照片上她灿烂的笑容又让我心旌荡漾了一把。我们离开时回望思溪,发现在远远的村口,女孩一直目送着我们,仿佛流露着无限的依恋。因为她,婺源又留给了我多一份的亲切。这仅仅是一段小插曲,但对于习惯了都市冷漠的我们,面对陌生人微小的关注,心都为之颤动。

在婺源,风景到处都在你的身旁,最美的风景,就在你不经意的途中出现。有时候路一拐弯,前方露出了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民居,隐现于古树青山之间;有时候一回头,远山尽处,云雾缭绕,松竹连绵,恍若仙境。反而,在你到达的目的地,却没有这份令人眼前一亮的意外收获。途中的风景,就像不经意的美丽,它仿佛就在某个路口等着你,然后在你没有心理预期的时候,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流连在这如诗如画的途中,我感到了一种生活态度:不理会结果,只享受过程。其实,无论在旅途中,还是在人生路上,过程的精彩正是我追求的一种境界。

婺源,一个充满了古韵的诗情画意的地方,或许在纸上还只是一段优美的文字,纵然想像到她的些许的美也只是掀起了她的一小片面纱。不身临其境又怎能体会这害羞的绝代佳人的气韵?

整整三天,我沉浸在婺源的清灵的美中不能自拔。犹如一个被鸦片所迷惑的烟鬼沉醉在云里雾里。曾在通往金刚岭的路上看见一棵千年古樟树,树高二十几米,胸围粗的要我们七八个人拉手才能勉强围拢,树冠展开的面积用当地人的话说有三亩地那么大。我抚摸着硕大的树干,班驳而苍老,闭上眼睛静静地体会,这古樟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它经历了千年的红尘风雨,看过了人间的悲欢离合,默默地经受了时间的沧海桑田。贴近它便能感受到它的气息、它的睿智。

傍晚的时候,我在篁村村头的上大夫桥旁散步,思绪便飞到了那部叫「廊桥遗梦」的电影,说实话对那部电影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唯一喜欢的是电影的名字,廊桥**一座美丽的桥,可电影中的那座桥却有一点阴森恐怖的感觉。眼前的这座桥也是一座廊桥,桥上的廊檐古朴却散发着淡淡的木头的香味,走在桥上桥身微微随着脚步而跳跃,光线从两旁照射进来,把古桥的沧桑、古老诠释的淋漓尽致。夕阳给桥身染上了微微的红色,逆着光看时,桥身的轮廓便被一阵淡淡的红晕笼着,勾勒出一道细微的金边,极美。听说早年间这河面上还有一座下大夫桥,每当农历的十五玉兔高悬时,那倒影映在静静的水面,正应了那句古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小溪遍布乡野。行走在婺源,就像穿行在历史的缝隙中,自然的深邃里。常常,在不经意的回首中,或青山中,或古道旁发现一棵古树、一枝古藤、一段残壁、一眼深井、一道古泉。这回首中的主角或许都有着一个传说,一个典故。

婺源的饭菜,以鲜、香、辣为主要风格。我们在婺源农村吃的这几餐饭食,无不体现这些特色来:无论是鲜笋、香菇,还是野菜、鸡蛋;无论是香干、木耳,还是农家自制的糯米粑粑,吃起来都那么的爽口,干饭也不知不觉下去好几大碗来;还有身在婺源,就不能不提到荷包红鲤鱼。我们共吃了三次,清蒸、清炖、红烧,次次味道鲜美。据说荷包红鲤鱼是国内外唯一的独特鱼种,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户部侍郎余懋衡(婺源沱川人)告老还乡,神宗念其"代天巡狩"有功,特从御池选出数尾红鲤鱼作为赏赐,后传入民间繁殖。因婺源水质优良,气候适宜,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品种。一尾粉红色的鲤鱼形状微圆,肚腹处浑圆,果然像一个荷包的样子。看它的水中悠闲的游着,便觉不忍使它成为盘中菜、箸下魂。早听说这荷包红鲤鱼入口极鲜,肉质嫩美,是一道天下难觅的佳肴。可是,君何忍举箸去破坏这荷包的圆满?

离开婺源的时候心中依依而不舍,短短三天,怎能尽数婺源的美,怎能尽描婺源之灵,怎能尽游婺源之地,怎能尽得婺源之魂?噢!别了婺源,但愿还能再游婺源。带着对婺源的丝丝眷恋,我们离开了婺源。

此间的婺源正如我们去年走过的香格里拉,神秘古朴;但每年游客的大量拥入又使得她渐渐沾染上商业的味道。这或许是一个矛盾,她需要开放但我们又不希望她过度的开放。我们还是喜欢她纯洁如少女般的模样。香格里拉也许只能永远存在于心中。可是,婺源,我还能再找到你吗?

这几天一直在回味那些在婺源快乐的日子,想用最美丽的文字记述下我们快乐的心情。不知不觉,竟写了有9000多字出来。其实,还有许许多多快乐的细节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正如那句话--美是有缺憾的,我想这份美丽是永远会存留于我们这群快乐的人心间的。感谢这一路上大家的互相照顾,感谢身在远方还惦记着我们的朋友,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

  •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