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破获利用商场“富余票”虚开增值税发票案近日,上海市闵行区国税局稽查局巧用疑点线索,破获一起利用商场购物收银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揭开了一条隐蔽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涉案企业上海某机电设备公司(以下简称H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主营化工设备销售,法定代表人朱某,2011年和2012年已分别缴纳增值税11万元和1万元,企业所得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两年均申报亏损。 征管数据显示,H公司2011年和2012年认证抵扣增值税发票中多次出现D商厦等大型商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内容均为iPhone、iPad、Mac等民用数码产品,价税合计400余万元。该类数码产品与H公司的经营范围并不相关,全部归集于办公用品也远超公司成本负担能力。 带着上述疑点,稽查人员对H公司实施初步检查,发现H公司采用代理记账,其主营业务并未发生任何改变,仍然以销售化工设备为主。询问过程中,H公司负责人多次以“记不清”“好像是”“经办人离职了”等理由回答相关问题,并坚称货款全部以现金支付,无法提供相关资料,也不对采购物品流向作出任何说明。 如此巨额支出全部采用现金支付有悖常理,稽查人员及时调整稽查方向,顺着发票流转轨迹,以第三方查证为突破口继续深挖案情。 到D商厦取证后,稽查人员发现,购物收银条内容与实际开票品名全部一致,但每张增值税专用发票都对应了数张,甚至数十张购物收银条。如果是H公司集中购买的数码产品,为何会反复多次去商场采购?为了进一步查明案情,稽查人员向D商厦调取购物收银条明细,希望得到购买货品名称、支付方式、支付卡号等全部原始数据,但遇到了困难。因为购物收银条数量巨大,商厦缺少足够人手,并不愿意继续配合检查。稽查人员并没有就此放弃,经过耐心的政策宣传,在其主管税务机关的协助下,D商厦终于如实提供了所有购物收银条的原始凭证。 对购物收银条的分析整理证实,每一张单据上的支付方式都是银行卡,与H公司所称的现金支付相互矛盾,且购买时间非常分散,一天之内同种物品多次购买。根据掌握的新证据,稽查人员要求H公司提供购物收银条上出现的所有银行卡。H公司负责人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承认了向票贩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违法事实。 至此,案情真相大白。根据相关税法规定,闵行区国税局稽查局对H公司作出了税务行政处理决定,追缴各类税款合计130余万元,并且将该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