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沌才: 回顾2014,致群友的信 “不繁不凡”建群已一年有余,如果巴菲特把价...

 心想事自成 2015-02-07
      “不繁不凡”建群已一年有余,如果巴菲特把价值投资群体称作“格雷厄姆-多德部落”,那么我觉得“不繁不凡”也可起一个另外的别名——“生意小镇”。在这个小镇里,大家的思想和行为处处体现了生意人的特点。大家购买股权并不是认为明天价格会上涨,而是因为其是以便宜价格收购了盈利很好的一门生意;大家融资借债也同样不是因为赌短期价格涨跌,而是通过融资成本与企业盈利收益率配比后的理性决策;大家思考公司基本面不是以过去某段时间股价的涨跌亦或是某个惹人眼球的新闻来主观判断,而是通过数据、历史、常识尽量客观地分析行业与这门生意的利弊;面对很多人视为生命的每日涨跌价格表,“小镇的居民”可以很淡然地理解为这只是随机碰到了一些人对我们参股的生意的以这些人的认知而得出的随机报价。正因为这些处处体现生意逻辑的思想,导致了也许在炒家看来并不聪明的决策,却最大化地符合了生意的逻辑。面对刚刚过去的2014,我不必祝贺大家净资产动辄100%-200%的收益,因为那只是短期市场先生的随意报价,但却要由衷恭喜小镇居民们能在2014年找到并投资了一些年回报30%收益率的生意,由于有些居民还借用了负债,因此回报率将达到40%-50%(注:此处所说的收益率,并不是99%的投资者天天关注的浮动盈亏,而是公司盈利与自有资金出资的比率)。小镇居民的家中开了个每年30%-50%的生意,这个生意长期看来足可以改变你和你家族!

       展望2015乃至更远的将来,我希望和大家分享和温故一些思想,以指导我们未来的投资之路。

一、  以尽量客观、有确凿数据或论据逻辑通达的思想去评估我们所要投资的生意。

        一年前,面对余额宝等理财产品的出现,不少报刊媒体和很多投资大家抛出了银行毁灭论,其实不管美国paypal的历史,还是现阶段国内理财产品的本质,无非是一种协议存款,若能稍加分析且不随波逐流,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看出,而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在一些媒体上再次看到余额宝的身影。类似这样的故事就像春夏秋冬一样,不断循环上演。当市场看好某个行业或某个公司时,一切客观的、非客观的看好理由都会标榜到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的身上;而当市场不看好时,一切客观和非客观的理由,也会一股脑泼向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其结果无非是前者表现为股价的一路上涨并带来相对更高的估值,而后者则是股价一路下跌并带来令人咋舌的低估值。而市场的投资者面对这种现象也就会分为观点分明的两派,一派人随着股价上涨而一路寻找看好的理由、随着股价下跌而一路寻找看跌的理由;另一种人,远离高估的行业或公司而买入被市场抛弃的行业或公司。而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与投资决策,必然带来了之后数年收益率的差别迥异。

       因此,分析一家公司,应尽量避免受到股价的影响,尽可能客观地分析公司未来长期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模式。在此抛砖引玉地举两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例1:在银行股价最低迷的时候,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今后企业越来越不需要银行的信贷,因为都可以通过股票(或债券)来进行资金的筹集。因此,银行长期看,是一个没落的甚至会消亡的行业。面对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客观地分析其合理性。以中国建筑为例,其ROE可以达到18%-19%的样子,也就是投资者如果能够以净资产的价格买入这家公司,每年的回报率达到18%-19%,算是一个不错的生意,那么公司之所以能够为投资者带来19%的ROE,是因为其80%的资产负债率,如果这些负债都以股权形式来解决,那么公司的ROE将下降到4%以下,其实这是最基础的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提高股权资本收益率的知识。正因为如此,企业通过这样的杠杆原理来提高投资者回报,所以即使是直接融资最为发达的美国,除了极个别的行业或企业之外,都在大量使用着负债,而负债中信贷资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他非信贷负债主要包括债券或商业信用等)。因此,通过这些有真实数据且符合常识的客观分析,就可以轻而易举推翻股权融资替代信贷融资的假设。

       例2:今年下半年,自贸区概念成为股市中很热的名词,有些投资者投资了自贸区概念的股票,例如港口的公司,这种消息炒作趁机买股的行为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投资者非要将这些短期概念与基本面扯上关系,很多观点让我觉得严重违背客观事实,例如,有的投资者认为,自贸区实施后,港口的盈利会爆发式增加,所以目前买入未来也会有很大的收益。很显然,如果稍微客观分析,港口行业利润爆发式增长的观点基本是很难站住脚的。例如,中国的贸易总额支不支持爆发式增长?港口的吞吐量支不支持爆发式增长?公司资产规模支不支持爆发式增长?梦想着自贸区带来港口行业短期利润爆发增长的假设若真能成真,恐怕等来的也先是公司的巨额再融资,因为需要修建和投入更多的固定资产以应付吞吐量的剧增……

二、莫以股价波动、浮动盈亏来评判和总结自己的投资

       最近几天,不少投资者给我发来微信、短信和QQ,主要是总结2014年的投资,大致内容是说2014年由于投资了银行或其他蓝筹公司,且耐心持有没有动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过去几年,我也经常看到有很多投资者在自己的博客上总结自己一年的投资。对于这样的总结,我个人还是持有保留意见的。

       给大家讲个我真实看到的一份总结,大概是在2013年吧,好像是在凌通论坛,一个投资者的总结大概意思如下:

       “我认真学习了巴菲特的知识,所以我在2013年买入了低估蓝筹且耐心持有,但这一年,我居然微亏,而小盘高pe股则涨势如虹。所以我总结我的投资,应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所以我觉得,2014年我将把部分资金买入小盘高pe股,做出这样的组合,进可攻退可守……”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总结是什么感受。另外,在今年下半年,小盘高pe股普遍表现不好,而低估蓝筹普遍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这个投资者今年的总结又会是什么呢?

       这哪里是什么投资总结,完全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价格波动而追随市场罢了,放弃市场所放弃的,买入市场所关注的。这样的行为长期下来,应该不会有太高的持续性收益率。否则,投资的真谛就不是“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了”。

       因此大家在做投资总结时,希望能够尽量避免由于市场先生所带来的浮动盈亏而形成的收益率总结,这样的总结启示意义不大,过度关注价格波动来带的收益,更容易使投资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就好比我问一个投资者,你花了10元钱买入了一个价值30元的生意,结果2年后,这个生意还是卖10元,你这笔投资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你又将如何?如果以浮动盈亏来评判的人,会认为我投资错了,需要改进我的投资体系,而以生意逻辑去思考的人,会认为不仅这笔投资对了,而且市场先生还在不断垂青与我,我可以不断分红再买入这个生意,来提高我的持股数量。不同人不同角度罢了,孰是孰非,大家自己感受……

       以上两大思想,我觉得基本可以构成生意人投资思想的主干,第一,能够客观分析自己能够分析的公司、判断其盈利能力与价值,不被市场某个阶段的情绪所左右;第二,低估买入公司后,依然以生意持有人的思想来思考问题,标的物的收购价格或估值不断下降,对想持续收购的投资者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遇到个极度乐观的出资人愿意花严重高估的价格来买你的企业,你是否教条地选择“我的持有期限是永远”?自己花10元收购了一个价值30元的企业,结果这几天出门,没碰到有人说你的公司值15,是不是自己就要痛苦难耐甚至总结自己投资体系有严重问题并且提出改变思想,今后要花30元收购价值10元的企业?这些开饭馆的大妈都能想明白的问题,股市里很多高精尖的投资者却在处处做着违背常识的事情……

       所以,综上所述,很多在股市里想不明白的事情,也许以收购和经营一个生意的思想去问问自己,也就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预祝生意小镇的居民们能够每日健康快乐,家庭幸福……看着大家能够以生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且慢慢关闭了电脑屏幕,而拿起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我为你们感到骄傲,而你们,也注定会成为你们家族的骄傲……

                                                                                            2015年1月1日晚
                                                                                                            混沌才      “不繁不凡”建群已一年有余,如果巴菲特把价值投资群体称作“格雷厄姆-多德部落”,那么我觉得“不繁不凡”也可起一个另外的别名——“生意小镇”。在这个小镇里,大家的思想和行为处处体现了生意人的特点。大家购买股权并不是认为明天价格会上涨,而是因为其是以便宜价格收购了盈利很好的一门生意;大家融资借债也同样不是因为赌短期价格涨跌,而是通过融资成本与企业盈利收益率配比后的理性决策;大家思考公司基本面不是以过去某段时间股价的涨跌亦或是某个惹人眼球的新闻来主观判断,而是通过数据、历史、常识尽量客观地分析行业与这门生意的利弊;面对很多人视为生命的每日涨跌价格表,“小镇的居民”可以很淡然地理解为这只是随机碰到了一些人对我们参股的生意的以这些人的认知而得出的随机报价。正因为这些处处体现生意逻辑的思想,导致了也许在炒家看来并不聪明的决策,却最大化地符合了生意的逻辑。面对刚刚过去的2014,我不必祝贺大家净资产动辄100%-200%的收益,因为那只是短期市场先生的随意报价,但却要由衷恭喜小镇居民们能在2014年找到并投资了一些年回报30%收益率的生意,由于有些居民还借用了负债,因此回报率将达到40%-50%(注:此处所说的收益率,并不是99%的投资者天天关注的浮动盈亏,而是公司盈利与自有资金出资的比率)。小镇居民的家中开了个每年30%-50%的生意,这个生意长期看来足可以改变你和你家族!

       展望2015乃至更远的将来,我希望和大家分享和温故一些思想,以指导我们未来的投资之路。

一、  以尽量客观、有确凿数据或论据逻辑通达的思想去评估我们所要投资的生意。

        一年前,面对余额宝等理财产品的出现,不少报刊媒体和很多投资大家抛出了银行毁灭论,其实不管美国paypal的历史,还是现阶段国内理财产品的本质,无非是一种协议存款,若能稍加分析且不随波逐流,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看出,而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在一些媒体上再次看到余额宝的身影。类似这样的故事就像春夏秋冬一样,不断循环上演。当市场看好某个行业或某个公司时,一切客观的、非客观的看好理由都会标榜到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的身上;而当市场不看好时,一切客观和非客观的理由,也会一股脑泼向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其结果无非是前者表现为股价的一路上涨并带来相对更高的估值,而后者则是股价一路下跌并带来令人咋舌的低估值。而市场的投资者面对这种现象也就会分为观点分明的两派,一派人随着股价上涨而一路寻找看好的理由、随着股价下跌而一路寻找看跌的理由;另一种人,远离高估的行业或公司而买入被市场抛弃的行业或公司。而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与投资决策,必然带来了之后数年收益率的差别迥异。

       因此,分析一家公司,应尽量避免受到股价的影响,尽可能客观地分析公司未来长期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模式。在此抛砖引玉地举两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例1:在银行股价最低迷的时候,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今后企业越来越不需要银行的信贷,因为都可以通过股票(或债券)来进行资金的筹集。因此,银行长期看,是一个没落的甚至会消亡的行业。面对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客观地分析其合理性。以中国建筑为例,其ROE可以达到18%-19%的样子,也就是投资者如果能够以净资产的价格买入这家公司,每年的回报率达到18%-19%,算是一个不错的生意,那么公司之所以能够为投资者带来19%的ROE,是因为其80%的资产负债率,如果这些负债都以股权形式来解决,那么公司的ROE将下降到4%以下,其实这是最基础的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提高股权资本收益率的知识。正因为如此,企业通过这样的杠杆原理来提高投资者回报,所以即使是直接融资最为发达的美国,除了极个别的行业或企业之外,都在大量使用着负债,而负债中信贷资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他非信贷负债主要包括债券或商业信用等)。因此,通过这些有真实数据且符合常识的客观分析,就可以轻而易举推翻股权融资替代信贷融资的假设。

       例2:今年下半年,自贸区概念成为股市中很热的名词,有些投资者投资了自贸区概念的股票,例如港口的公司,这种消息炒作趁机买股的行为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投资者非要将这些短期概念与基本面扯上关系,很多观点让我觉得严重违背客观事实,例如,有的投资者认为,自贸区实施后,港口的盈利会爆发式增加,所以目前买入未来也会有很大的收益。很显然,如果稍微客观分析,港口行业利润爆发式增长的观点基本是很难站住脚的。例如,中国的贸易总额支不支持爆发式增长?港口的吞吐量支不支持爆发式增长?公司资产规模支不支持爆发式增长?梦想着自贸区带来港口行业短期利润爆发增长的假设若真能成真,恐怕等来的也先是公司的巨额再融资,因为需要修建和投入更多的固定资产以应付吞吐量的剧增……

二、莫以股价波动、浮动盈亏来评判和总结自己的投资

       最近几天,不少投资者给我发来微信、短信和QQ,主要是总结2014年的投资,大致内容是说2014年由于投资了银行或其他蓝筹公司,且耐心持有没有动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过去几年,我也经常看到有很多投资者在自己的博客上总结自己一年的投资。对于这样的总结,我个人还是持有保留意见的。

       给大家讲个我真实看到的一份总结,大概是在2013年吧,好像是在凌通论坛,一个投资者的总结大概意思如下:

       “我认真学习了巴菲特的知识,所以我在2013年买入了低估蓝筹且耐心持有,但这一年,我居然微亏,而小盘高pe股则涨势如虹。所以我总结我的投资,应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所以我觉得,2014年我将把部分资金买入小盘高pe股,做出这样的组合,进可攻退可守……”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总结是什么感受。另外,在今年下半年,小盘高pe股普遍表现不好,而低估蓝筹普遍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这个投资者今年的总结又会是什么呢?

       这哪里是什么投资总结,完全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价格波动而追随市场罢了,放弃市场所放弃的,买入市场所关注的。这样的行为长期下来,应该不会有太高的持续性收益率。否则,投资的真谛就不是“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了”。

       因此大家在做投资总结时,希望能够尽量避免由于市场先生所带来的浮动盈亏而形成的收益率总结,这样的总结启示意义不大,过度关注价格波动来带的收益,更容易使投资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就好比我问一个投资者,你花了10元钱买入了一个价值30元的生意,结果2年后,这个生意还是卖10元,你这笔投资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你又将如何?如果以浮动盈亏来评判的人,会认为我投资错了,需要改进我的投资体系,而以生意逻辑去思考的人,会认为不仅这笔投资对了,而且市场先生还在不断垂青与我,我可以不断分红再买入这个生意,来提高我的持股数量。不同人不同角度罢了,孰是孰非,大家自己感受……

       以上两大思想,我觉得基本可以构成生意人投资思想的主干,第一,能够客观分析自己能够分析的公司、判断其盈利能力与价值,不被市场某个阶段的情绪所左右;第二,低估买入公司后,依然以生意持有人的思想来思考问题,标的物的收购价格或估值不断下降,对想持续收购的投资者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遇到个极度乐观的出资人愿意花严重高估的价格来买你的企业,你是否教条地选择“我的持有期限是永远”?自己花10元收购了一个价值30元的企业,结果这几天出门,没碰到有人说你的公司值15,是不是自己就要痛苦难耐甚至总结自己投资体系有严重问题并且提出改变思想,今后要花30元收购价值10元的企业?这些开饭馆的大妈都能想明白的问题,股市里很多高精尖的投资者却在处处做着违背常识的事情……

       所以,综上所述,很多在股市里想不明白的事情,也许以收购和经营一个生意的思想去问问自己,也就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预祝生意小镇的居民们能够每日健康快乐,家庭幸福……看着大家能够以生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且慢慢关闭了电脑屏幕,而拿起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我为你们感到骄傲,而你们,也注定会成为你们家族的骄傲……

                                                                                            2015年1月1日晚
                                                                                                            混沌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