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工艺——镶嵌法

 RK588 2015-02-08

  镶嵌是指把一种或几种物体嵌入到另一种物体内,这几种物体的性质是不相同的。镶嵌法出现时间较早,考古发现证明,最迟在夏代就已经出现。最初主要运用在青铜器的装饰制作上,如镶嵌金银和金银错。镶嵌金银指在铸造铜器的同时,在铜器表面铸出凹槽,再嵌入金银,利用它们与青铜颜色的对比构成装饰图案。金银错,也称错金银,指铜器铸造完成后,在器表用錾刀等工具刻出凹槽,再嵌入金片或银片,构成图案或文字,最后用砾石磨平。镶嵌金银和金银错制作的器物多是以青铜为主体,金银为装饰,故与本书所讲的金银器无关,不过这种手法对后来金银器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唐朝,镶嵌法便开始大量应用于金银器的制作上,即对以金银为主体的器物嵌入宝石、珍珠等,文献中称为宝钿便是镶嵌之意。这种手法一直影响至今。不过由于古人在运用镶嵌法时多用白芨等自然物作黏合剂,天长日久黏合剂失效后,镶嵌物品往往脱落不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