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養陽先要從祛除體內濕邪入手

 雲河 2015-02-08
養陽先要從祛除體內濕邪入手
收藏人:阿居書館
2012-11-19 | 閲:  轉:  
 |   来源
  |  分享 
  

阿居書館歡迎你!

【養陽先要從祛除體內濕邪入手】

    濕邪,就像一個非常難纏的孩子,一旦他纏上了父母,就會讓人倍感心煩,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其實,孩子之所以難纏,主要在於父母平時太過溺愛(貪吃生冷、油膩食物,平時不注意防濕、防潮,經常使用空調,不讓身體正常排汗,這些都會導致濕邪上身),只要我們平時嚴厲一些,多養身體之陽氣,這個難纏的孩子也會變得乖巧!

    自然界中有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一般來說,陽氣旺盛的人能抵禦外邪,不生病或少生病;而陽氣虛弱的人由於缺乏這種能力就很容易生病。
    可為什麼現代人生的病這麼多、這麼雜、這麼難治?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相互糾纏不清。
    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一年四季,冰箱裡有我們想吃的爸神各樣的食物,想吃大魚大肉冰箱裡有,想喝冰鎮啤酒冰箱裡有,結果導致我們的脾胃很受傷。平時呢?熱了有空調,冷了有暖氣,這樣的結果使我們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溢,藏不住精氣……
    在這種優越的條件下生長,人體最容易生病。脾胃功能受損,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

 在這些邪氣中,人體最怕濕邪。濕為陰邪,會損傷陽氣,阻礙氣機的發展。現代人陽氣虛弱與濕邪就有很大的關係。武國忠老師對濕邪做過一番精妙的解釋,他說:“被濕邪侵害的人好像身上穿了一件濕衣服,頭上裹了一塊濕毛巾,濕膩膩的難受!濕邪傷人時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可見,濕邪是極為難纏的。
    濕邪還有外濕和內濕之分。外濕是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比如平時淋雨、居住環境潮濕等。我想每個30歲的男同胞對此都有切身體會:平時淋個雨算什麼?再說了,工作實在是太忙,沒有時間關注天氣預報,淋就淋了;在單位里加班累了,不管不顧,哪裡都能對付一晚上,管它潮不潮呢。
    內濕則是病理產物,常與脾胃功能低下有關。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如果脾虛就不能正常地“運化”,造成“水濕內停”。此外,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入侵,外濕又常導致脾胃受“困”,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關聯着的。
    我有一個湖南的朋友,長年在北京打拚,30多歲,人長得矮小但精明強幹,典型的工作狂。有一年夏天回老家待了一個多月,回來後就感覺身上不舒服,不愛吃東西,經常腹脹、腹瀉,還嗜睡,身體也變得無力,且不想喝水,人也變得沒精神了。後來他求助於我,我仔細詢問他的情況,發現他回家時正值梅雨季節,在家沒少淋雨。又觀察其舌苔有些黃膩,為其把脈後,我判定是“濕邪中阻”。再加上他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缺乏運動,外加心情不舒暢,導致脾胃功能欠佳,這在中醫裡稱“內生濕邪”。
    後來我為其開了扶正祛邪的中藥,並囑其要注意起居規律,增加運動量。少吃油膩、燒烤類食物。沒多久,他的身體明顯得到了改善。
    陽氣是排濕邪的根本動力。濕邪侵入體內,能否及時排出,與陽氣關係很大。陽氣不足,單靠外力,濕邪是很難徹底排出的,而一旦養足了陽氣,再通過合適盼方法,就能把濕邪排出,達到健康的目的。
 對於30歲的男人來說,平時如何保護好陽氣、預防濕邪呢?
  防止外界濕邪的侵襲
  外濕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一旦發現身體接觸外濕了,就要避免再接觸,否則纏綿難愈。這裡我要特別提醒兩種類型的男同胞:一是洗頭不擦乾就入睡的男人;二是汗腳男人。
    我們說晚上最好不要洗頭,這點女性朋友做得最好。女性頭髮較長,晚上洗完頭髮不易干,所以她們多數選擇在其他時間洗頭。可是男士卻很少注意到這一點,再加上工作繁忙,只要有空閒的時間,他們都不會放棄。洗個澡順便洗頭,洗完頭便倒頭就睡,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如果晚上睡覺時洗頭,你的頭皮會親密接觸外濕很長一段時間,這就彷彿造了一個久居濕地的模型。
於是問題就出來了,頭皮上就會生疹子,這是濕滯痰凝所致。因此,晚上如果你一定要洗頭,也要等頭髮幹了再睡。
    對於那些汗腳的男人來說,如果你的鞋子經常處於潮濕的狀態,就會染上外濕,尤其是冬天最危險。俗話說“寒從腳下生”,因此汗腳男士平時不要讓腳處於潮濕的環境中,一定要保持鞋子乾燥。
    除了這些,我們平時儘量少在潮濕的地方工作,如果條件允許,應保持室內濕度適中;陰雨天應在天晴後再開門窗,讓空氣流通、出時攜帶雨具以防淋雨。    
    補足氣血是抵抗濕邪入侵的好辦法
    氣血充足了,陽氣的生成便有了物質基礎;陽氣足了,一切濕邪在身體內就會無落腳之處。說到補養氣血,有一些已經傳承了千年的中醫食療方法值得我們借鑒,比如說薏米與紅小豆一起熬湯,黃芪與烏雞燉湯或單純將黃芪煮水喝,煮粥時放點紅棗,紅棗與枸杞子煮水喝等,這些都有着非凡的補氣補血的功效。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抑制濕邪
    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吃一些健脾化濕的食物,如扁豆、薏米、冬瓜、蓮子、蘑菇、銀耳、芹菜、空心菜、花椰菜、綠豆芽等蔬果。一定不要吃太多的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的食物,以免助濕傷脾或邪熱化火傷脾。
    過度疲勞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人,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同時,還要注意多運動,適度的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可以促進消化,促進氣血流通。

    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要經常熬夜,不要縱慾過度等,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有助於抑制濕邪。
    濕邪,就像一個非常難纏的孩子,一旦他纏上了父母,就會讓人倍感心
煩,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其實,孩子之所以難纏,主要在於父母平時太過溺愛(貪吃生冷、油膩食物,平時不注意防濕、防潮,經常使用空調,不讓身體正常排汗,這些都會導致濕邪上身),只要我們平時嚴厲一些,多養身體之陽氣,這個難纏的孩子也會變得乖巧!

受益一生的溫馨提示

    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的簡單方法
    (1)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感覺特別累,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2)清晨排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很黏,易黏在馬桶上,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3)觀察舌頭也能看出體內是否有濕。因為“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

文章來自: 家有妙招(http://www.)

阿居書館歡迎你!

點擊進入阿居書館首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