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华有个长山乡乡里有座东村桥

 老人家1948 2015-02-08
金华有个长山乡乡里有座东村桥
                              
 
    
智慧凝结而成的朴实古桥———东村桥。
 
爬着藤蔓的石牌坊。
 
 
 
 
长山乡古建牛腿。
 
 
外观崭新的伏龙殿。

东村桥

    每个人有不同的记忆

    长山乡桥多井多,但大部分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北宋时期建造的东村桥是乡里现存最早的古桥。

    初见东村桥,多少有些让人失望———这座金华最古老的桥貌不惊人:两根石柱呈八字形竖起,柱头上盖一块巨大石梁,就是桥墩,再在桥墩上铺好石板,就成了桥。

    记者正在东村桥上寻找它的“过人之处”,村民肖志春正巧经过。他指着桥的石板边缘大声说:“这上面刻着字的,你们看。”原来,桥北侧石板边刻有“宋癸酉元祐八年六月徐宅建造记旦”的字样,告诉人们这座桥建于公元1093年,距今已有916年。肖志春说,以前东村桥两边都是石子铺的路,比桥面矮许多。小时候,他和小伙伴们得费很大力气才爬得上去,然后大家站在桥面上相视而笑,一起跳入溪中,在清澈的水中嬉戏,就像高台跳水。

    《长山村志》这样记载东村桥:“建此桥实非易事,每块条石重量均在1000公斤以上,石料从5公里外的南山采得,靠人力从山道上扛抬而来,其难度可想而知。每块条石平整均匀,二支架脚石至今未有下沉迹象……”由此可见,东村桥是长山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匠心技艺的历史见证。

    90多岁的朱凤阳老人是长山二村的老会计,长山的发展变化他都看在眼里。他曾参与修订《长山村志》。朱凤阳老人说,东村桥周围曾是滕氏住宅区,所以也叫“滕家桥”。以前,村民都住在东村桥边,因为那里风景好又守着古桥,可谓风水宝地,是正宗的“江景房”。东村桥连接着长山二村和三村,在没有造新桥之前是交通要道,村民每天买菜购物大多得从桥上过,所以每天都很热闹。如今,桥头人家都已搬走,只留下空空荡荡的老房子守着这座古桥。宗谱里记载着祖先为桥写过的两句诗:“玉带村环流水一,彩虹门驾石桥双。”只是现在“玉带”不再清澈,难免令桥少了些诗意。

    婺城区长山乡自古就是人文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长山一村、二村、三村都有众多的历史古迹。

    旌节孝坊

    村民口口相传的故事

    长山有两座清代石牌坊,一座古朴,一座华丽,都是四柱三间五楼式。

    前者为旌孝坊,藏于一家民房之内,屋顶上冒出牌坊正楼的宝葫芦和鸱鱼。民房是一间杂货铺,出售日常用品,店主于继华五六十岁,看起来憨厚淳朴。于继华说,这房子是当年外婆花了几百元钱买下来的,附近村民说,这牌坊底下藏着黄金,是个聚财的地方,所以这间杂货铺几十年来生意一直不错。

    另外一座相对华丽的牌坊则是位于伏龙山麓的旌节孝坊,是为徐星南的妻子何氏所立。正楼龙门枋上有“圣旨、恩荣”匾,柱身有阳刻楷书楹联,正脊、额枋、夹杆石等处雕刻大量的人物、动物和花卉图案,尤其以“双狮戏球”、“鹤驾祥云”、“八骏图”、“八仙图”、“福禄寿三星图”等高浮雕和透雕出色。不过,牌坊顶部“恩荣”牌匾有些奇怪,只有左侧盘着龙,而另一侧没有。村民们说,这可不是后来破坏的,一直以来都是如此,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是祖上一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

    据说,何氏29岁守寡后,一直恪守妇道,于是村民决定为她立一座牌坊。一日,何氏的绣花线用完了,于是去村中小店买线。付钱的时候,何氏把铜钱放在店主的手心,不小心碰到了店主的手。此时,牌坊即将完工,可顶部的“恩荣”牌匾无论如何也装不进,工匠们想了很多法子都无能为力。有道士认为,正是何氏与小店店主的“肌肤之亲”破坏了何氏的贞洁,是老天不让牌坊完工。于是,道士出主意让何氏背着三把剑,三步一叩首,从村口一直跪拜到牌坊下,祈求上天的原谅。就在此时,天空出现一道雷电,恰好击中了牌坊顶部,“恩荣”牌匾一下就装了进去,而右侧的盘龙则被打断,顶部留下一道长长的裂痕。旧时对妇女要求之严苛,从这个小故事可见一斑。

    伏龙殿

    曾经住过一位大人物

    金华的八咏楼下有一处朱大典殉难处的遗迹,是明末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加太子太傅朱大典及家人、幕僚等以身殉国之地。相对于八咏楼来说,知道长山村边伏龙庙的人少得多,不过,如果你在长山乡提到朱大典,村民或多或少都能说上一些故事,因为朱大典是在金华殉难的,也是一位地道的金华人。

    朱大典出生于长山五家村,祖上都是老实的庄稼人,家境贫寒。他随父亲移居长山后,便栖身于伏龙庙内。伏龙庙附近有一所私塾,是长山徐姓人家所办。幼年朱大典在割草捡柴之余,常常到私塾边靠着窗户听课,每回都听得入神。私塾的老师和东家被他的精神打动,破例收他入学伴读。得到读书机会的朱大典更加发奋,12岁中秀才,之后又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在山东、福建等为官。

    1646年4月,清兵围攻金华。奉命镇守金华的朱大典散尽家财,招募乡兵,率军坚守婺城,使清兵攻城近3个月而未得。最后,内无粮草,外无援军,新修的一段城墙被清兵炮火轰破,清兵大举杀入城来。朱大典顽强抵抗,直到将士大部分战死。朱大典从容召集家人、幕僚32人,围坐在军事指挥部———金华八咏楼的火药库旁,点燃了所有的炸药……

    朱大典殉难后,长山人曾悄悄在他当年栖身过的伏龙庙里为他塑像纪念。如今,朱大典当年曾栖身的伏龙殿还在,长山一些热心群众自愿出资,在朱大典读书处,请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撰绘了朱大典的生平事迹,以激励后代子孙勤学爱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