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美的时代,我们将在彩云之南迎来春天,确切地讲,是三个春天,三个冬天里的策划春天。”这是罗立院长在“2014中国·彩云南文化创意策划高峰论坛”充满感召和引领的呼唤! 第一个春天,是指昆明冬天里的策划春天。事实上,中国策划研究院在陈国庆院长的领导下,策划人走进云南,为云南策划业带来春的气息,就是要借昆明这块宝地生聚中国策划春天的力量,就是要借“昆明天天是春天”的吉兆呼唤中国策划春天的到来。 中国策划研究院之所以在这样的一个严冬把大家召集到昆明,畅想中国策划业的春天,其目的就是要提振中国策划人的信心。说到此,罗院长饶有诗意地吟诵了“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诗句。他说这是中国策划业的开山鼻祖——诸葛大师的惊人之语!诸葛大师作为古代一名职业策划人的自信实在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是何等的气魄啊!所以,本届论坛携千名来自大江南北的咨询策划人,不远千里,走进彩云之南,参加“2014中国·彩云南文化创意策划高峰论坛”,就等于走进了策划的春天。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一句话来讲,就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二个春天,是指经济冬天里的策划春天。坦率地讲,中国策划人有点冤,不是生不逢时,而是生不逢地。这是因为: 首先,策划是一个智慧附体的行业,策划人并不直接创造价值,而是作为传导者将智力传递到具体的执行者身上,通过调动执行者的行动,将策划人的思想和价值体现出来。但是,策划人面对的却是一个个复杂对象,如何将理论和经验与执行者嫁接并解决问题,是个永远的难题。 其次,中国人聪明,人人都是策划人,加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花钱买知识的习惯。尤其是在信息充分开放的年代,企业家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得商业灵感,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宁可自己摸索、尝试,也不愿意花几十万、上百万聘请策划专家。特别是,在经济形式一片大好之时,企业无需策划也能做得很好,正所谓“台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虽然在潮水退之时,我们可以看到谁在裸泳,但现实是裸泳者已无支付策划费用的能力。 从目前看,我国宏观经济显现“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之势,经济持续高位下行,而且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低迷势必意味着策划春天的到来,也给了策划人更多的用武之地。罗立倡导:给我阳光,我必灿烂;给我春天,我必盛开。 第三个春天,是指客户冬天里的策划春天。中国文字就是任性,几乎每个字、每个词都蕴含着辩证法。策划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客户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给他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策划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帮助客户化“危”为“机”。客户的冬天就是策划人的春天。这里所说的策划春天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宏观的,一个微观的。 宏观层面——就是从策划业的发展前景来看。调查表明,跨国公司的营业额中有1-5%用于咨询策划支出,这种支出包含了对于技术咨询、设计创意、市场研究、战略咨询、策略咨询、法律事务、公关与政策游说、评估事务的采购,是广义的咨询策划。而正是这个1-5%的支出提升并保证了企业95-99%的营业的运转。但在中国,即使是在咨询策划业务采购最为活跃的企业中,用在咨询策划方面的支出比重还不到其营业额的1%。这说明,中国策划天地,大有作为。 微观层面——就是从策划业的发展机遇来看。中国人一直有一种“穷怕了”的危机心态,表现在企业家身上,就是:一遇竞争就降价、一遇困难就退缩、一遇风险就冬眠、一遇挫折就转行。但是策划人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捕捉蕴藏其中的商机。比如: 当企业家冬眠之时——正是企业内训的机会; 当产品转品牌之时——正是品牌策划的机会; 当出口转内销之时——正是市场营销的机会; 当线下转线上之时——正是电商切入的机会; 当资源转资本之时——正是资本运营的机会; 当记忆转回忆之时——正是智慧输出的机会; ……
记忆转回忆,正是智慧输出时 谈到策划人如何发现和把握商机,罗院长立即机敏地讲到“当记忆转回忆之时,正是智慧输出的机会。”他说策划人的职业是智业,是贩卖智力的,他风趣地称策划人是既能耍嘴皮子又能耍笔杆子的“手艺人”,但策划人不要眼高手低,要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格局,不要动不动就想做什么策划大师。 为此,他向策划人推荐了一项新、小、美的业务——代人立传。他说,这项业务既不需要太大的投资,也不需要太强的团队,特别适合那些宅在家里的策划人,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当50-60后成为记忆转回忆的人之时,“代人立传”的业务必将持续增长。事实上,一些社会精英的丰富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等,也需要策划人参与梳理和包装,然后以更好的形式与内容呈献给后人,起到更好的价值传承作用,这是一件极为有益的事情,也是咨询策划业在冬天里的又一春天。 比如,前两年《乔布斯传》发行,第1周就销售了60万册,作者不是乔布斯,而是美国知名传记作家沃尔特·伊萨克森(WalterIsaacson),作为唯一获得授权代为乔布斯立传者,他一定体验到了“数钱数得手抽筋”的快感。 策划4C时代——策划人的春天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已进入4C时代,策划人的春天也正如昆明一样,也可以“天天是春天”。 事实证明,转危为机,大胆转型就能在冬天里创造春天。但转型一定是一个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过程,相当于自我革命,通常带有某些“自杀”或壮士断臂的悲壮。但凡成功的企业或个人,都是敢于“自杀”而获重生的,好在每一次“自杀”都是对旧模式旧思维的颠覆,都实现了成功的转型和重生。 谈到中国策划业的转型,罗院长说其本质还是一个字:变。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变是创新,它是策划人的特殊工具,藉此工具,他们把每一次的“变”都看作是开创一个新产品或新服务乃至新模式的机遇。创新是策划人安身立命之本。敢于创新,你就会脱颖而出;善于创新,你就会处惊不变;精于创新,你就会永葆青春。 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的管理秘诀第一条就是:变革+创新。如何变?罗院长觉得“三变”非常关键。 第一变:变专dedicated。中国有一句哲言,叫做“精其一而绝天下”。通俗点说,就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也是互联网思维下的极致精神。要知道,任何一个领域,最后的胜利者都是专家。 第二变:变快fast。俗话说,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对此,罗院长还提了一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如何才能让石头在水上漂起来”?他的答案是:速度。最后,他补充道,变快的关键在于快速复制,包括产品复制、人才复制、企业复制。 第三变:变强strong。罗院长对目前中国策划业的小散乱现状非常担忧,中国策划业转型的出路在于尽快做强做大,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被淘汰的厄运,这里的强包括强势产品、强势平台、强势团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