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恩平七星坑(上):原始森林的神秘诱惑

 RK588 2015-02-10

 

七星坑自然保护区是珠三角地区唯一一片保护较完好的原始次生林,里面不但有令人心驰神往的山水景观、种类繁多的珍贵动植物,还有许多扑朔迷离的动人传说,足以引发我们好奇与探秘的冲动。

  我对七星坑的向往由来已久,可惜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踏入这块神秘的土地。或许,是出于猎奇心理的驱使,或许,是再也抵挡不住原始森林的诱惑。近日,我终于进入了七星坑自然保护区,感受它的神秘与瑰丽。


  1走近神秘


  人在画中走

  从上冲工区开始,逐渐进入七星坑核心区。一路上,山峦绵延起伏,林海苍苍莽莽,溪谷流水潺潺,流水冲击岩石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眼前秀丽的自然风光让我忘却了一路的奔波劳累,内心迫切地涌起要尽快抵达森林深处的渴望。


  来到上冲水电站一级站,电站管理员吴叔正在旁边的菜园里除草。田地里,我们见到有10多只蝴蝶在吴叔身边飞舞,曾是梦境中的迷人景观,如今就呈现在眼前。吴叔告诉我们:“群蝶在身边飞舞,在七星坑内是常见的事。听说坑内已发现有蝶类60多种,是七星坑宝贵的资源财富。”


  我们邀请吴叔当向导,他愉快地答应。越往森林深处走,原始林海越加苍莽。茂密的林海覆盖了上空,参天的古树一棵贴着一棵,高低不一的树冠一层叠着一层,粗大错综的藤条在大树间攀附交叉,偶尔才能从树枝的缝隙中见到几缕穿透过来的阳光,我们摸索着在树与藤交错的缝隙里慢慢穿行。


  山路陡峭湿滑,脚下布满杂草与落叶,根本看不清路况。一不留神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在陡峭的山坡中,我慌忙抓住身边的灌木,突然感觉手背像被针扎一样。原来刚才慌乱一抓,扯落了一条浑身长满长毛的大毛虫,刚好掉在手背上。不一会儿,手背又肿又痒,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刺痛。


  吴叔告诫说,现在蛇与山蛭未进入冬眠,丛林之中可谓危机四伏。另外,山林之路经常还会有捕杀动物的剪刀,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成为剪刀上的“猎物”,得打醒“十二分精神”。


  前行路上潜伏的危险,让我们感到一丝恐惧,但森林深处的诱惑以及一路发现的奇花异草,让未可预知的恐惧逐渐变得渺小,反而更加激发了我们要一睹森林深处神秘景观的渴望,一种挑战自我的欲望在内心强烈升华,我们决定继续前行。


  据随行的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七星坑保护区总面积8060.3公顷,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284.2公顷,占总面积的40.8%,阔叶林面积达3000公顷,蕴藏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缓冲区面积1609.7公顷,占总面积的20%;实验区面积3166.4公顷,占总面积的39.2%。


  由于七星坑内的生态环境原始、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景观优美,近年,省内外一些旅行社经常打电话到七星坑自然保护区,询问有没有开辟生态观光旅游线路。


  “当我们告诉他们,出于保护的需要,目前还没有开设生态观光旅游时,他们对此都感到十分失望。但七星坑的神秘与瑰丽,还是吸引了一些省内的驴友纷沓而至,进入丛林中探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


  2迷离传说


  森林深处的“蓝色印记”

  七星坑内是否一直无人居住?如果有,他们又为什么会选择这里?森林深处有没有人类生活过的痕迹?这一直是我好奇与渴望探究的事情。


  吴叔决定带领我们去探寻人类文明在原始森林里面留下的印记。踏着湿滑疏松的岩土,我们艰难地爬上了一座陡峭的山坡,途中依稀还能见到一些断垣残墙。吴叔告诉我们,这里叫做大旺厂,传说过去曾有客家人在这里利用种植的一种“蓝草”,制作颜料漂染衣物。


  拨开茂密的灌丛,我们发现有22个高度近1米的圆池顺山而下,分三级有序地排列着,这就是传说中的“染蓝缸”。最顶一级有11个,直径也最大,估计有近3米;中间一级有7个,最下面的有4个,最小的缸直径也有1.5米。


  由于年代久远,“染蓝缸”内已经长满了高过人头的植物,几乎完全遮盖了所有的缸体,如果不是吴叔的带领,就算是我们从这里经过,也不会察觉这段已经静静湮没在森林中的人类印记。

【染蓝缸】


  为什么客家人会选择在这里生活?恩平市档案局副局长、文学协会会长郑炜强曾多次深入七星坑,他向我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相传在清咸丰年间,恩平本土人与客家人为争地盘,引发了“土客械斗”。部分客家人为逃避本土人的仇杀,只好退入七星坑原始森林,在森林里繁衍生息。他们在这里种植了“蓝草”,建起了漂染作坊。到了清末民初,一个叫陈裕初的贼匪在这里占山为王,客家村落和漂染作坊才销声匿迹。


  说到贼匪陈裕初,这里还有一个关于3000万元的动人传说。七星坑山高林密,易守难攻,过去一度是贼匪的天堂。清末至民国期间,这里有多股凶悍贼匪,其中最大一股是陈裕初率领的,共有500多人。


  陈裕初横行阳江、阳春、恩平三地,雄霸一方,打家劫舍20多年,敛得金银珠宝无数。民国初期,贼匪被联军击败,陈裕初逃入七星坑原始森林,选择一个隐蔽的山洞,命几十个担夫于深夜将价值3000万元的金银珠宝挑进深山,用缸装好,埋在山洞,然后枪杀了所有埋宝人。


  此后,陈裕初整日躲在七星坑,经常借酒消愁,有一次他请干儿子喝酒,醉醺醺之中吐露了关于埋宝的事情,但藏宝的地点却说得含含糊糊。从此,陈裕初在七星坑埋有财宝的消息便在恩平那吉、清湾山区传开了。


  解放后的几十年间,为了这批巨额财宝,一批又一批的人不断进山寻找,但至今仍一无所获。历经大半个世纪,原始森林的变迁已使宝藏蒙上厚厚的历史色彩,3000万元财宝也成了一个充满诱惑的谜团,要在原始森林中寻找一个隐蔽的、历经了数十年风雨变迁的山洞,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传说中的宝藏仍旧使人着迷……


  3 奇石异水


  跌宕起伏的生命之源

  七星坑中的“坑”,在恩平方言中是山涧、小溪之意。在广阔茂密的丛林中穿行,每前进一步都有可能遇到猛兽毒蛇的袭击和迷失方向。


  为了尽量减少在丛林中穿行的危险,我们决定沿着溪流逆水而上。溪涧两边密林参天,垂着的粗大藤条横跨水面,错综交织的景象随处可见。


  七星坑由7个山坑迂回20多公里后交汇而成,群山之间郁郁葱葱的阔叶林为山涧提供了充沛的水源。溪流两岸时而断崖峭壁、怪石嶙峋,时而河道宽阔、细石布满河床。随着环境地貌的改变,顺流而下的溪水一会飞泻如帛,形成雄伟壮观的瀑布群,水雾飞溅;一会汹涌奔腾,汇成深不可测的深潭,咆哮怒吼;一会水流平缓,涓涓如歌。奔腾不息的流水,是七星坑内生命与活力的象征。


  据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介绍,地球上北回归线陆地普遍成为荒漠、半荒漠,唯独我国华南地区林木莽莽,被称为“回归绿洲”,七星坑便是其中之一。保护区内植被茂密,水源充足,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基因库和天然避难所。传说在上世纪70年代,这里还曾发现有华南虎、金钱豹等珍稀动物。


  为了摸清保护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动植物种类和植被资源,从1994年起,恩平市委、市政府先后4次组织由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科研、技术单位的学者对七星坑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为了安全起见,每次进入核心区考察,都配备一名携带冲锋枪的队员作保护。


  据说,随着森林生态环境的发展,如今已经无法再发现有华南虎、金钱豹等珍稀动物的踪迹了,但森林里山猪特别多,与山猪“狭路相逢”并不是稀奇的事。“猪急跳墙”的时候,它们也会向人类发起攻击。


  七星坑内山猪真的很多吗?我向曾经多次深入七星坑内探险的驴友“把酒话桑麻”求证,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奇趣逸事。一次探险时,他们一行吓到了一只在溪边觅食的山猪,山猪受惊失足从一个小峭壁中滑了下来,正好与一名驴友面对面。望着山猪长长的獠牙,驴友不敢莽动,只是静静与它对望。双方对峙了数十秒之后,结果突然一起同时掉头,大声叫喊着往回跑,人声与山猪声在整个山谷中回荡,让同行的驴友们爆发出一阵笑声,这也成为他们以后进山探险时,常常津津乐道的一件往事。


这就是神秘的七星坑,总是这么神奇与迷人。但是随着天色渐暗,我们不得不放弃前行,内心的不舍,让我的情绪开始变得低落。或许,我的心早已经融合在原始无染的自然山水里。 


江门日报记者 谭锦波

【七星坑风光】


  精彩早知道

  下一站:七星坑(下)

  七星坑林区属典型南亚热带季风性常绿阔叶林,核心区内山高水秀林密,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专家誉为广东生态系统中的“绿色瑰宝”。其中,有不少动植物资源在我省是首次被发现的。

  保护区内究竟蕴藏着多少种动植物?当中又有哪些珍稀濒危的动植物资源?敬请关注明天的探秘恩平七星坑(下),为您揭秘七星坑里的“森林密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