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问道余世维”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十八大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指出,要让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所谓的聚焦「三农」。其实任何目标都需要两根支柱:一是「时间表」(排程步骤),二是「方法」(操作手段),否则时光一过,就会发现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城镇化应该是「就地城镇化」,而不只是将农民弄到大城市里去当农民工,也不是把他们统统弄到大楼里去住,再把农田流转出去,改作工商用途。 我个人提出「新三农的改革途径」:农技(农业科技)、农教(农村教育)、农医(农民医疗)。「就地城镇化」就是把医院和学校开到乡村去(为农村设计的医院和学校),再用农业科技提升他们的附加价值(为农民创收),然后把乡村定位为城市的外包或卫星,形成一个城乡互动体系(相互支援和支持)。 社会的发展通常第一阶段是先求温饱,第二阶段就是休闲、娱乐、舒适与求知,而第三阶段则是活得好、活得久。因此,我国的工商既然已经有点过度地发展,未来该是环境保护(绿化工程)、生物科技(遗传工程)、医疗养护(预防医学+ 医技开发)的时代了。 我们的党借着农民和工人的拥护协抗,建立了新中国,现在该是回报他们的时候了。中央讲的「新常态」有一个诙谐的解读:「以后碰到任何问题、麻烦、灾难,要习以为常。」我希望不是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