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苋菜
冬苋菜是我们这地方极普通的一种菜,生长在冬季及初春。叶子如巴掌大小,圆形,色泽正绿,叶柄稍长,茎杆肥实,剥去皮,有粘手的汁液渗出。我们这地方,冬苋菜的吃法大致有两种:一是煮成菜汤,放点猪油,配点花椒老姜味精食盐,再加点米粒或小苏打,煮出的汤菜滑溜儿可口,味道鲜美,是下饭的上等汤菜;二是煮成冬苋菜稀饭,做法就是待稀饭熬熟时,放进冬苋菜,再加点猪油与食盐,等菜煮好就舀起来。这种稀饭吃起来清新滑爽,大开你的胃口。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冬苋菜,三天两头总要买一些。所有叶子菜中,冬苋菜的价格算贵一点的。种冬苋菜是一桩需要技术的农活儿,选择的菜地要肥沃,利水,向阳。种植过程中,早期多用农家肥提干壮苗,然后则多施氮肥催苗长叶。在乡村教书时,我曾亲自种植过冬苋菜,只不过,好多回数都是才没长大就枯死了,或者种出的冬苋菜叶子枯黄,植株成以根根干纤纤。看看别人的菜地,冬苋菜肥壮茂盛,长势喜人。问之,则说我在择地和施肥上都有问题。冬苋菜是极喜欢肥料的一种菜,肥料用少了是绝对种不好的。 近日看书,知道了冬苋菜古代称为葵,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一种蔬菜。《诗经.七月》中有诗句“七月熟葵及菽”。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有:“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后魏《齐民要术》以《种葵》列为蔬菜第一篇。元代王祯的《农书》也称葵为“百采之主”。由此,都可看出葵在古代的普遍及重要。只是,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木》中,把葵看成了一种草,根本不把它视为菜。我想,李时珍也许是从药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葵的吧。的确,冬苋菜是一种性情温凉的菜,具有败火清热的作用。 冬苋菜在今天的社会中已算不得“百菜之主”,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蔬菜品种丰富繁多,加上温室培养,南菜北运,北菜南调,每个菜市场上,就连小小的乡镇市场上,一年四季新鲜时蔬不断。不过,冬苋菜毕竟是一种好菜,它自有存在的价值,再过一百年,同样还是有人种的。 |
|